首页 > > 33

听见张忠谋与王文潮的警语吗

2016-12-22
来源:中评社

  中评社香港12月22日电/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宣示要制造业搬回美国,创造新就业机会,让台湾企业界非常感叹;日前台塑集团行政中心委员王文潮表示,台湾不断赶走制造业,未来发展让人忧心;无独有偶,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日前也在工商协进会早餐会上,批评新政府产业政策。从传统产业到科技产业,对蔡政府产业政策的忧心如出一辙,政府听到、感受到了吗?

  中国时报今天社论说,针对制造业发展环境问题,王文潮说,近年反商、对抗制造业的社会氛围,已严重压缩经济发展、就业机会与所得提升机会,政府又放任各县市“诸侯割据”,更让“国家”发展慌乱无章。制造业若根留台湾,既有就业机会又可提升家庭所得。若把制造业赶离台湾,台湾未来堪忧。张忠谋则是要新政府“不要忘记既有产业重要性”,未来即使“五加二产业”发展起来,若是以既有产业为代价,恐怕无法弥补其损失。

  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由一级产业(农牧业)到二级产业(制造业)再到三级产业(服务业)。先进国家服务业占的比重多在75%上下,制造业比重则降到17%左右,开发中国家的服务业比例则在60%上下,制造业比重在30%左右。以美国为例,二战后制造业比重犹在3成,但现在降到1成;台湾则是制造业占3成,服务业占6成。

  但除了类似金融中心、转运中心或是以观光为主的小国等特殊的经济体外,制造业其实都扮演经济体的基石角色。因为有制造业,不论是作为内需消费或出口,由此衍生出各种运输、物流、金融等需求。美、日等国制造业占比重在1成左右,似乎制造业已无足轻重;但事实上美、日是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另一个先进国家中的制造业大国德国,其制造业占比则仍在2成。近年的研究甚至认为制造业较强、同时保持较高比重的国家,面对全球性危机时更有能力“吸震”通过,德国就是一例。

  拿邻近的四小龙比较,情势更明显;台湾与韩国因幅员较星、港为大,有发展制造业的条件,加上亦非金融或转运中心,制造业一直扮演经济成长的重要角色,至今占比仍达3成左右。星、港为都市经济体,资源条件较不适合发展制造业,制造业比重较台、韩低;即使如此,星、港政府都希望架构制造业作为经济基础。

  新加坡制造业比重已从早年的11%增至17%以上;当台湾把石化视为高污染、低价值产业,拚命往外推时,新加坡却能耗费10年填海造陆,打造出自己的石化专区,吸引全球石化龙头前往设厂,更讽刺的是连台湾的石化业者也落脚在此。香港在80年代制造业比重仍有23%,但现在已降到2%不到,港府与民间学者为此呼吁推动“再工业化”。若认为台湾要朝向“创新经济”发展,因而忽略原有制造业的重要性,甚至对被认为老旧、污染、非属创新经济的传统产业,有意无意间欲去之而后快,更是毁弃台湾产业乃至经济基石而不自知。

  蔡政府不会承认政策对制造业不友善,不过,友善与否不是“自我感觉良好”;执政半年多,引发劳资冲突升高及全面倒向环保与公民团体的政策、意识型态的废核引发可能的供电危机、地方政府独行其事却无能排除、紧缩的两岸经贸等,所有政策都难让业者感受到政府的支持与善意。王文潮会用“台湾在赶走制造业”这种字眼,当非无的放矢,更是沉痛的表白;连被认为受蔡英文与朝野尊重礼遇的张忠谋,都要发出要政府“不要忘记既有产业重要性”的警语,业者的感受如何由此可知。

  新政府提出了“五加二产业政策”,所有产业的重心皆以此为核心;但对既存产业不仅轻忽、置之不理不理,甚至多方打击。坦白说,蔡政府的“五加二”其实争议颇多,是否能成功更大有疑问;即使未来能有成果,亦不可能在此3、5年内见到。但眼前所见的是,扮演台湾经济基石的制造业,在民进党政府的政策下,已根基动摇。蔡政府万勿为远眺天边彩霞而踩烂脚下玫瑰!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