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訊】記者周偉立報道:香港科研水平獲得國家肯定!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昨日在北京舉行,本港科研人員在「國家自然科學獎」類別中榮獲6個二等獎。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表示,香港的科研人員屢獲殊榮,彰顯了香港在基礎和應用研究發展方面的超卓實力,給予本地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士極大鼓舞。
吳克儉:彰顯超卓實力
2016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授獎279個項目、7名科技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其中,「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人;「國家自然科學獎」42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4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6項,其中一等獎3項、二等獎6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1項,其中特等獎2項、一等獎20項、二等獎149項;5名外籍科技專家和1個國際組織獲「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本港6個獲頒「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的研究項目之中,有2個由特別行政區政府推薦,包括科技大學錢培元教授帶領的「變化環境下生物膜對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的影響」及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的「大腸癌發生分子機制、早期預警、防治研究」。前者確立了海洋生物膜在海洋環境變化和底棲生態系統之間的橋樑作用,揭示了環境化學信號是生物膜調控海洋底棲生態系統結構的關鍵環節,並闡明了海洋底棲生物回應生物膜環境化學信號的分子傳導機制;後者則對大腸癌發病情況、篩查、分子發病機制及無創診斷等進行系統性研究,取得多項重要突破。
其他4項獲獎項目則由內地單位或專家推薦,分別是浸會大學湯濤教授主理的研究項目「自適應與高精度數值方法及其理論分析」、香港大學張彤教授參與的「高風險污染物環境健康危害的組學識別及防控應用基礎研究」、理工大學陶大程博士參與的「圖像結構建模與視覺表觀重構理論方法研究」和城市大學陳關榮教授參與的「複雜動態網絡的同步、控制與識別理論與方法」。
港科研工作者極大鼓舞
中文大學今年共獲頒6個獎項,除一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外,還包括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的「IgA腎病中西醫結合證治規律與診療關鍵技術的創研及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創新團隊)的「消化系腫瘤研究創新團隊」,以及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的「基於磁共振成像的多模態分子影像與功能影像的研究與應用」、「腎臟纖維化的細胞內信號分子及基因調控 - 慢性腎臟病進展的機制和臨床防治」及「視網膜疾病基因致病機制研究及防治應用推廣」。
對於香港科研人員屢獲殊榮,吳克儉認為彰顯了香港在基礎和應用研究發展方面的超卓實力,給予本地從事科研工作的人士極大鼓舞,衷心恭賀各得獎者,並期望他們能在科研工作上再創高峰。他說,「正如2015年《施政報告》首次提出,特區政府致力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去年底公布的《推動STEM教育-發揮創意潛能》報告已定下6項策略,涵蓋資源、課程、專業能量、協作、良好示例分享及社區參與等。」 他相信本港的傑出科學家可以在這方面作出貢獻,培育年輕一代,薪火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