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財政部回應“遼寧數據造假”

2017-01-22
来源:人民日報

  原標題:堅決防范和制止數據造假

  本報北京1月21日電(記者李麗輝) 近日,遼寧省省長陳求發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遼寧省所轄市、縣在2011—2014年期間存在財政數據造假,消息一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就遼寧省財政數據造假問題,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此次遼寧省能夠公開對外確認財政數據造假,直面問題不遮丑、不護短,值得肯定。財政部將采取進一步措施,堅決防范和制止財政數據造假。

  這位負責人透露,經調查,遼寧省有關市縣虛增財政收入的方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一是通過虛構應稅事項和納稅依據,虛增耕地占用稅、土地增值稅等地方稅收收入。如2012年,某縣將原縣委和縣政府機關用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筑物劃撥給縣政府融資平臺公司,再由該公司對外轉讓,轉讓行為未實際發生,卻對此征收土地增值稅等5671萬元。

  二是通過虛假拆遷或轉讓土地、使用財政資金繳納國有資源有償使用收入等虛增非稅收入。如2012年,某縣重復轉讓4家糧庫土地,虛增國有資本經營收入6965萬元。

  三是違反國家規定對企業稅收實施先征后返。如2011—2013年,某縣對33戶企業以先征后返的方式返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2224萬元。

  四是有的市縣還通過違規編造、隨意調整財政月報的方式虛增財政收入。

  “近年來,財政部高度重視地方財政收入質量問題,綜合施策防止地方財政數據造假。”這位負責人介紹,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明確規定收入預算從約束性轉向預期性,弱化對政府收入預算的考核。強調要依法組織財政收入,嚴禁采取虛收、空轉等方式違規增加收入。建立健全“自動補償”機制。以均衡性轉移支付為例,如果地方虛增財政收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標準收支缺口自動縮小,中央財政對其均衡性轉移支付規模也將相應減小。同時,把收入質量納入考核范圍并賦予較大權重,激勵地方做實財政收入,提高收入質量。

  針對個別地方存在的財政數據造假行為,財政部下一步將密切關注包括遼寧省在內的地方財政收入運行情況,進一步加強業務指導和監督檢查。進一步完善財政管理績效考核激勵機制,加大對考核結果的應用,強化考核的正向激勵作用,引導地方做實各級財政收入。加大問責力度,依法依規對弄虛作假的地區和人員進行問責。

  相關新聞

  遼寧省長頂著壓力說出經濟數據造假的背后

  1月17日,在遼寧省十二屆人大八次會議上,遼寧省長陳求發作政府工作報告,其中有一段“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表述。

  陳求發說,2016年,遼寧多個經濟指標未能完成預期目標,包括地區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經濟指標未達標的原因,固然有“三期疊加”的影響和主觀努力不夠等因素,更關鍵的原因則在于“官出數字、數字出官”。

  陳求發表示:(多個經濟指標未達標)主要原因是過去一個時期,經濟發展思路一度背離中央的決策部署,背離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官出數字、數字出官”,導致經濟數據含有水分。

  “我們頂著面子上難看的壓力,認真地擠壓水分,2015年夯實了財政收據,2016年以來努力夯實其他經濟數據”。

  壓力有多大?水分有多水?

  陳求發說,“我們頂著面子上難看的壓力,認真地擠壓水分”。那么這個壓力有多大?水分又有多水?

  先看壓力。

  “政事兒”注意到,從2011年至2014年,遼寧一直是經濟第七大省,GDP總量一直在31個省區市中排在第7位。縣域經濟平均財政收入甚至一度超過山東。

  可2015年以來,遼寧的經濟數據“斷崖式下跌”。

  2015年,遼寧GDP總量在全國排名降到了第十位,GDP增速則排在全國倒數第一位,比遭遇煤炭經濟重創的山西(3.1%)還低0.1個百分點。

  去年前三季度,遼寧經濟一直深陷負增長泥沼,上半年GDP增速僅為-1%。“全國唯一的負增長”,媒體經常如此形容遼寧的經濟形勢。

  如果僅從數據來看,不考慮其他因素,得出的結論就是,2015年以來,遼寧經濟“斷崖式下滑”。

  不過,陳求發的報告顯示,所謂的“斷崖式下滑”,一大成因在于原來的經濟數據水分很大。那么“水分”有多大?政府工作報告援引了審計署2016年的一份文件。

  該份文件稱:遼寧省所轄市、縣財政普遍存在數據造假行為,且呈現持續時間長,涉及面廣、手段多樣等特點。虛增金額和比例從2011年至2014年,呈逐年上升趨勢。財政數據造假問題,不但影響中央對遼寧省經濟形勢的判斷和決策,還影響到中央對遼寧省轉移支付規模,降低了市縣政府的可用財力和民生保障能力。除財政數據外,其他經濟數據也存在不實的問題。

  “政事兒”發現,此前,審計署、國家統計局都曾披露過遼寧的數據造假問題。

  據審計署披露:2013年,遼寧省岫巖縣虛增財政收入8.47億元,超同年實際財政收入的127%。

  《人民日報》也曾發文披露,過去一段時間,遼寧一些地區經濟數據至少有20%-30%的水分。沈陽周邊一個縣,2013年統計的財政收入是24億元,審計署審計后“修改為”不到11億元。

  王珉的責任有多大?

  可見,在遼寧,從2011年至2014年,數據造假風越刮越兇,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所轄市、縣財政普遍存在,并造成了嚴重后果,影響了中央對遼寧省經濟形勢的判斷和決策。

  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11月,王珉從吉林來到了遼寧,自此直到2015年7月,當了6年遼寧省委書記。數據造假風正是在他主政遼寧時期興起的。

  “政事兒”注意到,作為十八大后第二輪中央巡視的巡視點之一,2014年中央巡視組巡視遼寧后,就指出了遼寧的數據造假問題、拉票賄選問題。

  兩年后,中央巡視首次殺出“回馬槍”,劍指遼寧。這次巡視“回頭看”啟動5天后,王珉被查,官方已通報,王珉對拉票賄選案“負有主要領導責任和直接責任”。

  巡視“回頭看”還發現,上一輪巡視指出的數據造假問題,仍未整改到位,再度指出,“一個時期遼寧全省普遍存在經濟數據造假問題”。

  去年底,遼寧一位地級市政府研究室主任接受采訪時說,“不客氣地說,在經濟數據上,前一任挖了一個巨大的坑”,“遼寧現在不是在平地起樓,而是在坑底爬坡。”

  “政事兒”發現,2010年,王珉擔任遼寧省委書記大半年后,半月談《揭秘地方統計造假亂象:數字出官官出數字》一文,披露了遼寧當時的數據造假傾向。

  文中稱,遼寧某地一名縣委書記接受采訪時說,“上級下多少指標就能完成多少指標,并且下什么指標都絕對能完成。怎么完成?有的地方拆東墻、補西墻,提前征稅。比如說對一家企業今年應征300萬元稅款,但政府要征400萬元,提前把下一年的部分稅收也征了。今年的經濟指標是3000萬元,實際完成了3700萬元,那么就把700萬元留下來,算到下個年頭。”

  文中寫到,當年在東北某地,民間流傳一副對聯。

  上聯是:上級壓下級,層層加碼,馬到成功;下聯是:下級騙上級,層層摻水,水到渠成;橫批:數字出官,官出數字。

  “絕不讓忽悠成文化,要讓忽悠沒市場”

  王珉2015年4月不再擔任遼寧省委書記之后,遼寧領導班子有重要調整。李希出任遼寧省委書記。

  “政事兒”注意到,上任以來,李希和陳求發都反復強調,經濟數據要打假、擠壓水分。

  2015年1月,在遼寧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時任遼寧省長的李希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說,去年(2014年)遼寧一些經濟指標未能完成預期目標,原因之一是“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對經濟數據弄虛作假問題加大糾正力度,規范涉土稅收等收入,使經濟數據更加真實”。

  一年后,在遼寧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上,陳求發作政府工作報告是也提到,2015年一些經濟指標沒達標,原因之一是“主動做實經濟數據”。

  一些東北百姓用“忽悠”這個詞,形容數據造假現象。“政事兒”發現,履新遼寧省委書記次月,李希在一次調研中,李希曾痛斥“忽悠”現象。

  他當時表示:人無信不立。領導干部要講誠信,做到光明磊落、襟懷坦白,對黨忠誠老實,對群眾忠誠老實,絕不能讓“忽悠”成為文化,要讓忽悠沒有市場,讓忽悠者沒有前途。

  他還提到:在今年(2015年)省人大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我講到“政府絕不能忽悠老百姓”,全場響起熱烈的掌聲。我在想,大家為什么鼓掌?說明干部群眾對不講誠信、不懂規矩、不守紀律,是深惡痛絕的。一個地區,只有誠信成為風氣、政治生態清朗、社會風氣清正,客商才愿意投資興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激情才能被點燃。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