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

元宵節將現"半影月食" 大部分地區可賞"帶食月落"

2017-02-10
来源:香港商報網

   原標題:元宵節將現“半影月食”

  天文專家介紹,元宵節當日天宇將悄然發生一次“半影月食”天象,我國大部分地區在11日日出前可賞“帶食月落”。

  月食是自然界的一種現象,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幾乎在同一條直線上時(地球在太陽和月球之間),太陽到月球的光線便會部分或完全被地球掩蓋,產生月食。按月亮被遮擋范圍的不同,月食分為月全食、月偏食和半影月食等3種。

  天津市天文學會秘書長劉潔介紹,地球的影子分為“本影”和“半影”。月亮在圍繞地球運行中,如果進入地球的本影,這個影子會遮住投射到月面上的全部陽光,月亮會顯得很昏暗,幾乎看不見。但如果只穿過半影,這個半影只能遮住投射到月面的一部分陽光,這時我們就會看到月亮比原來灰暗一些,而不至於全部看不見,這就是半影月食。

  “與月全食和月偏食時月亮有明顯缺失不同的是,半影月食並沒有月亮被天狗吃掉的效果。發生半影月食時,肉眼看去月亮依舊是圓的,且照樣是亮的,只是其亮度稍有些暗淡。”劉潔說。

  天文預報顯示,本次半影月食從北京時間11日6時34分開始,至10時53分結束,西亞、歐洲、非洲大部以及北美洲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區全程可見。“我國大部分地區在11日日出前可見‘帶食月落’。”劉潔說。

  據了解,2017年天宇將上演兩次月食。與這次“半影月食”相比,8月7日晚至8日淩晨的月偏食在我國的觀測條件更為理想。我國很多地方可觀測到全過程,屆時,人們能欣賞到大半個月亮進入地球影子的美妙情景。

  今年元宵節

  月亮有點“大”

  明天就是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了,在這合家團圓的喜慶日子裏,人們會吃元宵、觀彩燈和賞圓月。天文專家表示,受月球與地球之間的距離影響,今年元宵節公眾賞月之時會發現月亮比平時要“大”一點。

  天文教育專家、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說,月球繞地球轉動的軌道呈橢圓狀,因此月球和地球之間的距離並不恒定。月球與地球之間的平均距離約為38.4萬公裏,最近為36萬公裏左右,最遠為40萬公裏左右,由於距離不一樣,地球上人們眼中的月亮也就有了大小之分,兩者直徑相差八分之一。

  “2月6日22時月球走到其距離地球最近點,即,月球繞地球公轉軌道距離地球最近一點。今年元宵節晚間月地距離也就較近,因而,元宵節當晚的月亮比正常所見的月亮‘大’一點。”趙之珩說。

  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的元宵月雖然有點“大”,但肉眼很難分辨,需要借助天文儀器,因此,對於普通公眾來說,當晚的月亮並無其他特別之處。

  “由於今年元宵月恰逢‘十五的月亮十五圓’,因此,在剛剛升起的時候觀賞,還是能明顯感覺到月亮大而圓。”趙之珩提醒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月亮也越來越亮。臨近子夜時分,圓月升至天頂附近,上演“月上中天頂空照”美景。趙之珩說:“這時月亮的地平高度達到整夜最高,由於月光穿過的大氣層最薄,因此月亮看起來也格外地晶瑩剔透。”

  今年元宵節

  5年來最早“報到”

  2月11日,是農曆丁酉年元宵佳節。天文專家表示,今年的元宵節為近5年來最早,比去年早11天。

  天文年曆顯示,自2012年起至今,元宵節所在陽曆日期分別為2月6日、2月24日、2月14日、3月5日、2月22日和2月11日。同樣是元宵節,為何陽曆日期時早時遲呢?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解釋說,元宵節屬於我國現行農曆中的一個節日。農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一年12個月共354天或355天,比一個回歸年的天數少11天左右,3年下來,就少了1個多月。久而久之,就會出現時序和季節錯亂的現象。

  為使得農曆年和陽曆年的日期基本對應,我國采取了“19年7閏”法,每隔幾年,農曆中就會設置一個閏月。這樣,如果上一個農曆年沒有閏月,那么下一年的元宵節就會比上年提前11天左右;如果上年農曆有閏月,下一年的元宵節就會比上年推遲19天或20天。

  按照這樣的方法來計算,元宵節陽曆日期的變化也就非常清楚了。2016年(農曆猴年)是個農曆平年,全年共355天,比公曆年少了11天,因而,2017年(農曆雞年)元宵節就要比去年提前11天。去年的元宵節在2月22日,今年自然就移到了2月11日。由於2017年(農曆雞年)是個閏年,全年共有384天,比公曆年多了19天,因此2018年的元宵節就定格在了3月2日。

  記者翻閱天文年曆發現,就本世紀而言,最早的元宵節是2月4日,如2061年;最晚的元宵節是3月5日,如2015年。

  元宵節堪稱

  中國人的“情人節”

  如果說“臘八”拉開了過年的序幕,那么,元宵節將為春節畫上圓滿的句號。民俗專家指出,具有2000多年曆史的元宵節堪稱中國人自己的“狂歡節”和“情人節”。

  “正月十五鬧元宵”,“正月十五鬧花燈”,一個“鬧”字道出了元宵節的奔放、歡騰、火爆,也道出了元宵節與其他節日的與眾不同之處。

  在天津市民俗專家由國慶看來,和有些傳統節日注重“合家團聚”,元宵節在此基礎上更強調“普天同慶”的全民廣泛參與氛圍。

  他指出,作為春節的最後高潮,元宵節又稱“燈節”,是一年中最熱鬧的時刻,它強調萬民同樂,大家一起賞圓月、看花燈、猜燈謎、放鞭炮,展現的是一幅“火樹銀花不夜天”的風俗畫卷。

  唐宋時代,有些地區還有正月十五“迎紫姑”的習俗,《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將來蠶桑,並占眾事。”宋人孔平仲在《上元》中雲:“群兒嬉戲尚未寢,更看紫姑花滿頭。”

  在古代,元宵節還是未婚男女一年中為數不多的見面機會,元宵節也緣此有了“情人節”的特征,堪稱中國人自己的“情人節”。

  由國慶介紹說,古時候,元宵節也不乏浪漫的情調。元宵燈會為未婚男女提供了很好的相識機會。在封建社會,禮教森嚴,未婚女性不允許外出自由活動,但是元宵節這天,這些平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未婚女子有機會走出家門,也多了與心儀男子邂逅的機會。

  從中國曆代詩詞歌賦中不難看出元宵節的浪漫溫馨。如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雲:“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

  民俗專家表示,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生活方式的變遷,元宵節作為“狂歡節”的特質在城市中逐漸淡去,原有的“情人節”等特征也慢慢消逝,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對婚姻幸福、家庭美滿的熱切期待卻沒有改變。新華社記者 周潤健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