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24

村教勝地 鄉村書室

2017-02-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屏山塘坊村述卿書室。

   文化考察各地,常到之處如寺廟、道觀都發現有善書(善信捐印書刊),其中最常見者為《弟子規》。新春期間往江西安遠一行,於寺廟中又得《弟子規》。書名相同,但前言後語有別,亦為另一種得。今所見者附加簡語:「全民德育啟蒙經典、道德教育、必讀課本、漢語拼音」。

  新界書室巡禮

  上述書中尚有金句:傳統文化是亘古恒新的如太陽照耀大地,古今皆同。又稱:中國古籍《禮記?學記》有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教育是強國富民之本,而教育應該從兒童手,所謂童蒙養正。

  多年遊走新界各處鄉村書室亦為主題考察之所。那些鄉村學府,雖不如現代學校之宏規,設施完善,卻擁有幽靜環境,師生情濃。「卜卜齋」老夫子時代令學子充滿敬仰(當然古時有書讀能進校非簡單之事,卻沒現代家長選校,當局派位的煩惱。遷居就讀跨境來去更令家長苦不堪言。而書包之沉重,課本之昂貴更使家長百上加斤,不用看讀本之內容,即使練習簿重重的量數已是大大的浪費。上述情況自古已有,於今更甚)。

  提及新界書室,著名者如錦田周王二公書院、二帝書院、元朗五奎書室、敬業書室、屏山仁敦岡書室、若虛書室、述卿書室、覲廷書室、廈村綠榕書室、東頭村士宏書室、友善書室;東北區禾坑鏡蓉書室、靜觀書室,榮光書室;林村田寮下玉蘭書室、九華徑養正書室;泰亨善慶書室;元朗橫洲南馨書室等等。

  書室結構與環境

  五十年代後新界許多書室變作學校,完全失去書齋韻味。民國前的書室,選址在鄉村邊緣,林木扶疏,氣流清新,單層建築金字頂結構,令學子無上落樓梯之勞苦(特別背負沉重書包者)。

  這令筆者想起原在西貢後遷往屯門的鄉師學校,師生以多接觸大自然為主導,令學生真正領略從遊戲中學習樂趣,拋棄戲無益傳統意識,漸漸受教育界及家長理解及投入。

  寸金尺土的香港地,昔日樓上學校漸被淘汰,新型校舍登場,環境當然比昔日優勝,然而,教育重點在師資與課程內容,昔日殖民地時代,當然有一定局限,回歸後香港教育是否也要大改革,以華夏文化為主旨,充分深入中國傳統文化,別以香港為商埠而刻意製造培養唯利是圖商業奇才,德、智、體才是真正值得深化綱目,內外雙修梯階,才配稱世界文明古國的稱譽。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