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表明立場,我們的生活一樣,在創造性上科學與藝術沒有不同。”2016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雷澤·斯托達特25日晚間在回應“藝術家與科學家的區別”時,這樣答複:科學家和藝術家都擁有創造力,大家都曾經曆痛苦失敗。
當晚,身穿紅色唐裝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弗雷澤與西裝革履的中國當代著名作家馮驥才相聚天津大學北洋大講堂,共同展開一場關於科學與藝術的跨界對話。
兩人先表達了對科學和藝術的看法。馮驥才覺得,科學關注物質世界,人文關注於人的精神世界,這有一個很大的不同。弗雷澤則稱,科學家同樣會受美和藝術的啟發,實際上自己的化學研究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和藝術的啟發,比如圖畫、雕塑。科學家通過研究把對美的感受表達出來,這種欣賞也許超過了很多人文學者對科學的欣賞。
主持本場對話的原央視“名嘴”王志拋出問題:作為藝術家、科學家,你們的生活有什么區別呢?馮驥才稱,藝術和科學最終還要回到人的身上,它在人的身上是統一的、融合的,弗雷澤先生是一個偉大的科學家,他同時又充滿了藝術的氣質,有很多藝術的情感。
弗雷澤現場吟誦了英國詩人吉普林享譽盛世的詩歌《如果》,他用這首詩表達看法。“你要知道,面對成功很容易,但是難的是面對失敗。不管是科學家,還是藝術家,我們都是人類一員。”弗雷澤·斯托達特說。
他還表示,自己很難區分什么時候是“藝術家”,什么時候是“科學家”,“我只是一個完整的人,我的靈感一方面來自米羅、畢加索,來自貝多芬的奏鳴曲、交響曲,另一方面也被制造從未出現過的物質的想法所激勵,藝術可以幫助科學家在抽象世界中工作。科學與藝術的融合不易,科學家在不斷尋找科學與藝術融合的方式。”
弗雷澤認為,人文領域的人們應該開放思想,生活的點滴之美關聯著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材料學、工程學。不管藝術家和科學家,大家都在探索中得到了快樂。
“隨著科學的高度發展,科學與藝術會越來越專業化,從專業上,他們似乎會越來越遠,但最後還要落在人身上。”馮驥才指出,在未來的日子裏,人類會享受更多科學與藝術的成果。他引用福樓拜的一句話,科學與藝術總是在山頂重逢。所謂的山頂就是在人的身上,發展到最高的階段,最後在人的身上重逢。
兩位分別來自中西方的科學家和藝術家均認為,只有科學和藝術雙翼齊飛,社會才會更進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