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元区的经济形势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为人诟病,较低的通货膨胀率似乎昭示着欧元区国家经济形势的持续疲软。但让人欣喜的是,最近几个月,欧元区的经济形势有所好转。这一改变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又能给未来欧元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怎样的启示?
欧洲央行执行委员会成员彼得·普雷特(Peter Praet)近日在伦敦举行的MNI Connect圆桌会议暨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官方论坛(OMFIF)午间讨论上发表了开场讲话,分析了当前欧元区整体的经济形势,指出货币政策是欧元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此实行适应性的货币政策是恢复欧元区经济元气的重要出路。
彼得·普雷特(Peter Praet)
今天,我来讨论一下欧元区目前的经济状况、对货币政策的展望及其意义。
作为(欧洲)央行,我们有着保持物价稳定的明确使命,我们需要就各国物价是否稳定来最终评定各国的经济发展情况。自2013年初起,欧洲的通胀率一直低于央行中期通胀目标的2%,不过相当接近。但最近,随着限制通胀的能源价格不再走低,整体通胀率急剧上涨。在不久的将来,我们需要明白那些促使当今物价上涨的因素会怎样影响对中期物价稳定的期望,并把通胀率长期稳定在我们的目标附近。
经济复苏会分担一部分国内物价压力。确实,经济在持续地以一个温和但稳固的节奏复苏,并逐渐渗透到各国各经济部门。根据欧盟统计局的粗略估计,欧元区的实际GDP已经连续15个季度持续增长,在2016年第四季度增长0.4%,经济景气指数已经达到了几乎6年来的最高值,失业率降回至个位数。除了欧元区,全球经济也显示出了更多周期性回暖的迹象。
欧元区的经济在面临全球大量的危机与不确定性时持续反弹,其例证之一是目前内需成为了实际GDP增长的中流砥柱。在以前,欧元区的经济增长总是和国际贸易水平密切相关,但这一联系最近弱化了许多。考虑到平淡无奇的国际经济形势,要是这一联系仍然较强,欧元区不可能达到去年的经济增长水平。
我们的货币政策一直都是欧元区经济向上发展的关键因素。这套全面的政策自2014年6月出台以来就一直在影响着金融体系,为客户和企业极大地缓和了融资状况。再加上财政部门和非财政部门的资产负债情况也有改善,信用得以强化,内需得以稳固。
自2014年6月起,欧元区家庭和非财政公司的银行贷款利率下降了110个基点,而占私营部门就业率三分之二的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下降了180个基点。
最近的调查显示,伴随着银行贷款利率的急剧下降,获得资金的途径也更容易了。这些积极的发展势头得到了第二批长期再融资的支持,这使得银行把有利的资金状况转移给了顾客。并且,这些改善不仅限于利率,银行贷款量也从2014年初开始逐渐回复。基于市场的资金状况也因为2016年6月启动的企业部门收购计划而大大改善。
我们期待着欧元区经济进一步复苏,私人消费增长和企业投资持续的周期性复苏将会撑起内需。消费情况的巩固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状况的改善,尽管参与就业的人数增加,但是失业率稳定下降。这些进展将会增加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而这又将增加老员工的开销。老员工和新员工一样,都对他们将来的收益充满信心。企业投资在更好的企业效益的支持下预计也会持续复苏。
而物价方面,在不到1%的水平徘徊了三年、还偶尔出现负增长后,欧元区整体通胀率在去年年底缓慢走高,在1月达到了1.8%。通胀的这种上涨主要反映了能源和食品价格的上涨。与之相比,更多与国内物价压力挂钩的基底通胀率持续低迷,还未明确显示出增长的迹象。例如,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的HICP(消费者物价调和指数)通胀年率自2013年底以来大多时候都保持在1%以下。
2016年3月12日,欧元标志投影在欧洲中央银行的大楼侧面。货币政策是欧元区经济发展的关键。东方IC 资料
那么,为什么基底通胀率的增长依然步调缓慢?在中期是否会有进一步的货币政策能真正刺激通胀率持续回稳至稍稍低于2%的水平?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要承认,货币政策通过两个主要途径控制中期通胀:影响经济周期形势,或是明确预期。
如你们所见,我略去了很多“结构性因素”,这些因素在最近关于经济长期停滞的讨论中非常突出,并被作为低通胀的一种解释。但这并不是说,那些本质上是结构性的、与货币政策无关的因素在长期上影响不到通胀。比如,一次供给冲击或通过降低门槛、或通过增加价格透明度,减小公司的定价权,这可能导致公司强行抬价,触发一场可能持续数年之久的通货紧缩。但是一旦公司进行调整,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并将售价稳定在一个较低的平衡点,那么公司抬价将不会再压低整体通胀率。通胀率会再次开始在央行指定的中期目标附近浮动。体现当前通胀率、未来通胀预期和经济周期之间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会再次彰显自己的价值。
欧元体系的人工分析证明了菲利普斯曲线在欧元区仍然适用。
今天,经验的规律告诉我们,我们现在正在逐渐恢复,而一些疲软的国家持续限制着欧元区的基底通胀。通过确保融资状况的适应性,货币政策可以撑起内需,为闲置资源的调动创造必要的环境,将产量带回预期水平。这会导致价格压力逐渐增加,并最终带动通胀率。
货币政策在稳定通胀预期中也扮演着关键作用。通胀预期非常重要,因为它能表明实际通胀,而通胀预期决定着菲利普斯曲线在数轴上的截距。
在正常情况下,长期通胀预期应该是不受那些在中期就已经消散的短暂冲击的影响的,比如石油价格冲击。但是,重复的冲击会导致通胀在长时间内高于或低于目标值,这会被误解为基底通胀的长期变化。在我之前举的例子里,如果央行容忍了长期的抬价,并且整体通胀也低于央行的目标值,那么菲利普斯曲线(用来表示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交替关系的曲线)就很有可能重新稳定在一个较低的中期通胀水平。最坏的情况下,企业和家庭会根据过去的通胀情况作出自行推断,这可能会导致一条自我强化的螺旋曲线,人们的预期会通过调整工资和物价的行为而实现。
今天,一个抑制价格上涨的重要原因是温和的工资状况,这也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在目前的阶段,劳动力市场和生产力发展的疲软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工资的上涨。而且,设置工资的过程对某些欧元区国家来说是一个回顾的过程,可以反省那些官方或非官方的工资指数化机制。另外,工资谈判的时间安排也非常重要。工资谈判通常要进行好几年。鉴于整体通胀率到去年12月为止已经连续38个月保持在1%以下,要让整体通胀率上涨并对更大范围内的通胀造成二次影响是要花点时间的。而且疲软的工资上涨也能反映之前工资不再坚挺的状况,在这场危机中工资下调的艰难可能会在劳动力市场状况好转的情况下导致较慢的工资上涨调整。
我们的货币政策已经有效地支撑起经济复苏,也防止了由于长时间的反通胀压力而导致一段时间内的通货紧缩。实际上,在通胀预期中能越来越多地看到适应性的货币政策,这一反之前平淡无奇甚至负增长的趋势,也反映了全球环境的改变。比如,基于市场的欧元区通胀预期政策自从9月初以来便呈上升趋势,而基于调查的通胀预期政策持续表明通胀率在上涨。
我们确实看到了更加坚定、更大范围、更加强力的经济复苏,这在不久后就会带来通胀的持续上涨,但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期望能在中期看到的通胀率上涨的主要推动力还是货币政策本身。对经济复苏和物价稳定的期望是在非常有利的融资状况下作出的,而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来自货币政策的持续支持。
因此,我们需要看透由短期因素带来的短期数据的迅速变化,以此评估欧元区各国在通胀的道路上是否正朝着持久自给的同一目标前进。
有了这个目标,央行理事会在上次会议中重申,资产收购计划将会持续到2017年12月底,如果有需要会持续更久。不论怎样,我们都坚信,各国通胀率都会在中期达到稍稍低于2%的水平,并且这一过程不会因为货币政策的支持减少而倒退。
当然,我们不能只有货币政策,其他的政策制定者必须同样承诺确保经济复苏的可持续性。结构性改革可以在把周期性复苏变为结构型复苏的过程中扮演关键作用,当前低利率的环境也让改革在政治和经济上更加可行。
这样的改革一旦实行将会促成将来对我们非常有利的经济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