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加快河套建設 打造香港矽穀

2017-03-29
来源:香港商報網

   在蹉跎了20年之後,港深兩地政府終於在行政長官梁振英與深圳市委書記許勤見證下,由前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與深圳市副市長艾學峰簽署了《關於港深推進落馬洲河套地區共同發展的合作備忘錄》,在共同開發的問題上達成新共識,協力把河套地區打造成港深創新科技園。未來的河套地區,將會以類似美國矽穀的模式發展,成為香港最大的創新平台,還會吸引全球頂尖企業的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進駐,這對科技創新一直屬於短板的香港來說,無疑是巨大利好,能有力提升整體競爭力。當務之急,兩地要盡快落實合作協議,結合前海又區別前海,打造港深合作的新支點。

  與前海有別

  河套地區占地87公頃,一方面是香港科學園的四倍,另一方面又只是前海深港合作區面積的十七分之一,這個面積一是決定了其建成後無疑將成為香港最大的創新平台,二也決定了在功能和扶持產業上,相較前海,河套地區將更為集中。根據備忘錄,河套地區將以創新和科技為主軸,開發項目以公益性質為主,包括設立全球頂尖院校、內地高等學府等辦學機構,以提供與高新科技有關的研究院及專業培訓平台,同時配套建設相關文化產業、商業旅遊等設施。這個發展模式非常類似美國的矽穀,河套未來不僅將成為香港最大的創新平台,也勢將成為華南地區最重要的高新科技產業基地。相比之下,前海以發展金融、現代物流、信息服務、科技服務等戰略性新興服務業為主,包含但不局限於高新科技創新產業的發展,在深港合作層面更具多元性。兩者定位並不相同,各有側重。河套的產業發展必須要與前海相結合,但定位應避免與前海重疊,要重點突出科研公益項目。

  最近幾年,深圳在創新科技上取得的成績異常耀眼,誕生了一批包括華為、騰訊、比亞迪、大疆、中興等在內的知名科技企業,過去數年,深圳的高新科技產業產值年均增速高達9%,在完善產業配套、服務市場化運作、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等方面也有優勢,可以彌補香港高新產業薄弱的弊端;而香港擁有高度發達的資本市場運作經驗,具備完善的法律和專業制度,在對外合作上具有明顯優勢,同時,香港基礎科研實力強勁,具備世界級的科技基建設施,高校科研成果豐富,這些都是深圳最希望得到的加持。港深優勢互補,兩兩相加,集中優勢資源,結合發展,可將協同效應愈做愈大,也即深圳市委書記許勤所說的「1+1>2」。

  港深合作天造地設

  有專家形容河套地區的港深合作猶如天造地設,港深創新科技園有望為香港創造新的經濟增長極,促進香港經濟轉型,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並且可創造4萬-5萬個職位,香港的高新科技企業和人才將有更廣闊的施展空間,本港的年輕人也將有更多、更好的就業選擇。更令人欣喜的是,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訂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發展規劃,發揮港澳獨特優勢,提升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與功能。」這是「粵港澳大灣區」概念首次列入總理政府工作報告,可以預見,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粵港澳大灣區計劃勢必為港深創新科技園的開發提供強大支撐,創造更有利條件。

  然而,近年來少數港人出現故步自封心態,更有部分別有用心者慣於把大型建設項目泛政治化以鼓動市民的對抗情緒,拒絕與內地融合,起到煽動分裂的目的。港深創新科技園還未動,就已經有人在大肆抹黑。河套地區共同開發的議題已經拖了20年,不容再被耽誤,此時當務之急是盡快落實合作協議。希望現任特首梁振英與下屆特首加大力度,推動這個利港利國利民的工程盡早啟動,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中;也希望港深兩地上個月於「一國兩制」背景下成立的河套區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發展聯合專責小組能積極向國家反映、爭取政策支持,盡早完成港深創新園建設的立法、規劃和政策等;同時要盡快研究制訂相關配套政策和措施:比如在通關政策上,落馬洲河套地區適用香港特別行政區法律,特區政府可立法為出入境提供便利,優化移民政策,引進更多人才落戶本地。

  港深創新科技園於香港是巨大的機遇,香港市民翹首以盼,希望可以分享到兩地合作經濟發展的紅利,共贏是港深兩地的共同追求,香港不要再與良機失之交臂。

        廣東省政協委員鄭卓標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