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4月6日,習近平與特朗普舉行首次會晤。
吳幼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4月6日抵達美國,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進行會談。
美重返亞太不利穩定
特朗普上台前后曾向中國打「台灣牌」,徒勞無獲,像是把牌收回去了。不久前,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訪問日本、韓國和中國。此前,美國國務院負責東亞事務的代理助理國務卿稱,奧巴馬時期的亞太「再平衡」政策已是過去式,「重返亞太」政策亦已死。
亞洲是屬於亞洲人民的,各國以及區內的雙邊關系應由當事國人民及其政府來解決。美國是亞太地區的一個主要國家,奧巴馬的亞太「再平衡」和「重返亞太」政策不是為解決東亞國家間矛盾而生的,而是旨在抑制中國的崛起。因而往往加深了東亞國與國間的矛盾;從這個意義來說,美國重新制訂其亞太政策也是合理的。
遺憾的是,蒂勒森在訪問日本期間重申了美日安全條約適用於中國的釣魚島,重复了奧巴馬亞太政策的實質內涵。
朝核問題需尊重現實
當前,朝鮮半島形勢嚴峻,集中地反映在朝鮮核武與導彈試驗,美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反導彈系統,以及朝韓兩國國內的政治問題。近來,特朗普和蒂勒森都曾表示美國對朝鮮已經沒有了耐性,軍事手段會是美國的選項之一。
在朝核問題上,中國與美國有某些共同立場,即朝鮮需要「廢核」。但在歷史上,卻還沒有看到一個核武國家曾經自動放弃本國已經擁有的核武。
如果美國嘗試對朝鮮核基地進行打擊,成功的概率并不高。即使成功的話,也可能導致朝鮮半島、日本和中國東北地區受到嚴重的污染,更可能引起朝鮮可能的報復。與曾經被美國打擊的一些中東國家不同,朝鮮有相對強的國防能力。美國對朝鮮進行「斬首」行動,無論直接派遣武裝人員還是利用無人機等實施攻擊,都會比打擊核基地的成功可能性更低;美國要操作那樣的軍事行動,與荷里活拍電影完全不是一回事。
因此,美國對朝鮮進行「外科手術」的可操作性不高;單方面操作的成功可能則更低;而中國又是不會願意干預朝鮮內政的。縱然美國駐聯合國代表宣稱朝鮮已經成為美國的頭號威脅;估計特朗普政府迄今卻沒有找到一個較可行的解決方案。如果恐嚇不管用的話,美國甚至不得不與朝鮮再次進行談判,即特朗普叫囂一陣子后,又回歸現實。
美對華政策需穩定
特朗普亞洲政策的矛盾更集中表現在對華政策上。從參選至上任,特朗普多次提及要實施貿易保護措施,對中國進行貿易戰。
在德國總理默克爾訪美,亦即蒂勒森訪問中國前夕,中德兩國領導人通過一次電話。雖未知那次通話的詳情,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中美兩國現在打貿易戰,絕不可能像六十年前美國對新中國實施禁運那樣,整個西方世界都跟着美國跑。即在當前的國際環境中,美國會因與中國打貿易戰而變得很被動。
美國的亞洲政策如今尚未成型。特朗普及其團隊對華政策的闡述常常荒腔走板,往往前后矛盾,反映美國是屆政府的亞洲政策充滿着不確定性。特朗普應該明白,中美兩國現在是戰略合作夥伴而不是敵人,中國是美國的朋友,不是偷去美國科技和工作機會的小偷。
鑒於中國的國力和政策定力,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將漸漸地變得務實——這也是中美關系唯一合理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