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24

上坡路難行問題 議而不決

2017-04-20
来源:香港商報

葵涌邨居民每日要上落超過一百級樓梯往返家園。

  現任特首素以務實有為見稱,亦是一個腳踏實地的特首,將全港性的行人及單車通道的建設和發展寫入施政報告。過往交通政策只有大型基建才能登大雅之堂,行人及單車通道看似細微細眼,但其實可以一次過滿足三個願望,一方面短途行程可以雙腿及單車代步,響應環保;另一方面少坐車多運動能夠促進個人健康;三則車輛較少於路面行駛,可有限度減輕交通擠塞。

  特區政府以行得醒、行得通、行得爽、行得妥為方向,推動「香港好·易行」,並致力建設「單車友善」環境,可說是少處着手做大事。但缺憾藏在細節裏,計劃獨欠「行得樂」這個方向。所謂獨樂樂不如眾樂樂,要行得快樂,當然不是形單隻影,亦不是只有年青力壯,身輕體健的人才能享受。而是不分年齡和身體狀況,長者與殘疾人士可以和健全人士風雨同路,而不用因為環境及設施的限制而被迫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

  問題困擾區內市民幾十年

  其實梁特首在競選期間,首先察覺長者對「行得樂」的渴求,並於2012年作出回應,開展「人人暢道通行」計劃,為通道加添升降機、斜道等無障礙設施,惠及長者、殘疾人士等行動不便人士,免卻咫尺天涯的苦痛。此計劃可謂雷厲風行,用不到5年,「原有計劃」中的148項改善工程已完成43項,其餘大部分項目連同「擴展計劃」57項優先工程亦可望於2018年前陸續完成,堪稱政府高率的表率。然而,困擾市民幾十年的上坡地區暢通易達問題,政府卻一直只懂紙上談兵、一拖再拖。

  研建扶梯或升降機無寸進

  政府於2009年提出興建上坡地區自動扶梯連接系統或升降機,惟當年提出的18個建議工程,只有3項因獲納入其他發展計劃而得以竣工,餘下的15項卻只聞樓梯聲。自上屆立法會開始,我從不間斷地敦促政府加快上坡地區升降機的興建,直至梁特首在發表施政報告前,落區聽取新界西民選議員的意見,梁特首終於在本次施政報告有所提及。但有關內容令我不禁為市民捏一把冷汗。政府於2009年為多項建議工程的可行性及優先次序進行評估,8年過去,亦有10多項工程原封不動。今次施政報告提出就當年的評審機制進行檢討及改善的研究,此後再為這些年來收到的建議進行初審、交通評估以及初步技術可行性研究,即一切將回歸原點,由零開始。檢討及更新評審機制、對建議工程作可行性評估、進行後續諮詢及處理法律問題、工程的招標及施工等等,對長者和體質較弱的殘疾人士而言,究竟還有多少個年頭可以等待呢?2009年堆積的10多項工程尚未完成,新增工程恐怕更是遙遙無期。

  我相信梁特首及現屆政府有心為民做實事,惟好心必須輔以合理規劃和執行力。本年度政府將於立法會討論上坡地區升降機的興建,期望屆時政府能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及符合市民期望的時間表,並預先考慮工程所遇困難的解決方法,而不是再一次評估,然後再一次以相同的困難為藉口令各項工程裹足不前。既然「人人暢道通行」計劃的成果及效率顯著,政府何不設立專款專用的「上坡改善工程基金」,並就營造方式進行改革,將設計及建造等工序交由外判商負責,以加快有關項目的審核及建設進度?

  上坡路難行是「香港好·易行」美中不足的缺憾,亦是市民望而卻步的遺撼,一旦上坡地區升降機得以興建,除環保、健康、交通等三大好處外,計劃將容許長者及殘疾人士等行動不便人士與健全人士一同暢通無阻地享受「行得樂」,促進傷健及跨代共融,政府又何樂而不為呢?

  立法會議員陳恒鑌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