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二維碼收禮金的倫理困境

2017-04-27
来源:燕趙都市報

   二維碼真是無處不在。據報道,4月22日,在北京朝陽區的一個婚禮現場,伴娘居然在脖子上掛支付寶的收錢碼收份子錢。伴娘解釋,用收錢碼是和新人商議過的,並不是為了向賓客要錢,也沒有覺得不妥,反而還挺好玩的。

  當我們感慨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時,一個重要方面,是通過送禮體現出來的。古人講,“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可以看到,一開始的送禮,主要指向的是送禮品,而且並不過分在乎禮品本身的價值。印象中,就在上世紀80年代,在我成長的老家鄉下,還是流行送禮品。那時人家有事,送一段布料或其他物品,就算是一個很不錯的“表示”了。

  隨著人們逐漸富了起來,送禮也開始逐漸貨幣化,慢慢從禮品走向了禮金。面對送禮品向送禮金的轉變,有人看到了進步,有人看到了危機。在很多倫理學家看來,送出精心挑選的禮品,其實是一種“發送信號”的模式,這是一種情感表達方式;而直接送禮金,則把人們的情意貨幣化,這是市場經濟逐漸走向市場社會的一個體現。美國經濟學家亞曆克斯·塔巴羅克就表示,“作為經濟學家,我認為最好的禮是現金,但是不作為經濟學家的我則反對這種觀點”。圍繞送禮品向送禮金轉變而發生的爭議,很值得我們思考。

  現在,送禮金轉向了“二維碼收禮金”。在一些經濟學家看來,可能又是理性選擇。可是從倫理角度上講,這又何嘗不是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赤裸裸功利化的一個表現。有人可能會說,直接收禮金何嘗不是一種功利關系?可禮金外面畢竟還有一層紙,還有一層叫做包裝的東西。而現在,連包裝都不要了,這種轉變難道不紮眼嗎?

  大多數人的心裏,還是希望社會能保留一絲人情味,能有一些傳統存在。一些傳統看起來會增加一點麻煩,但這種麻煩是社會溫情的必要成本。在很多時候,人們看不慣“遮羞布”,其實“遮羞布”的存在,證明人們還有一點追求,還有一點顧忌。如果有一天,人們的一切行為都已經功利化了,連最後的“遮羞布”都不要了,這樣的社會就顯得過於直接。這種傳統心態,在一些老人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於是我們看到,面對“二維碼收禮金”,一些長輩不認可,“比來賓更激動的是新娘的婆婆,當眾要求伴娘取下收錢碼”;而年輕人,不少人覺得好玩。

  由此不難看到,“二維碼收禮金”存在著倫理困境。從經濟學上講,或是一種進步,從倫理學上講,卻讓人不舒服。也許有一天,如同當初收禮金取代收禮品一樣,“二維碼”終會大行其道,但還是希望這種轉變不要來得太容易,更希望人們在轉變過程中能夠靜而思之,我們到底希望建設什么樣的社會,希望經營什么樣的人際關系?不管如何,人際關系直接化、粗暴化、功利化,應該不是我們希望的。

       作者:毛建國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