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辄几万甚至几百万的手机靓号近日成舆论焦点,有声音称是运营商变相收费,可运营商真是“哑巴吃黄连”,据悉,天价靓号背后是黄牛倒号挣钱,严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手机靓号江湖存在诸多猫腻,法规不健全是主因,监管部门同样难辞其咎。业内专家认为,相关部门可组织公开拍卖靓号,将所得价款用于偏远地区的电信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立法规范手机靓号的归属与转让。
靓号加价?运营商又成“背锅侠”
一个手机靓号售价高达几万甚至更多?《北京商报》调查发现,一个“1××99999999”号码,价格竟已飙升到558万元。无独有偶,近日有报道称,中国第一靓号18888888888以1.2亿元价格拍卖,虽然这已被北京移动确认为谣言,但也侧面反映出手机靓号的市场需求仍很旺盛。
据悉,手机靓号大致分为4种:连号、交叉号、生日靓号和情侣靓号。在某购物网站上搜索“手机靓号”四个字,即可找到相关店铺500余家。
有声音称,手机靓号交易是运营商变相收费,运营商又成了“背锅侠”。虽说所有的手机号码都来自三大运营商,但黄牛手中的大部分靓号都不是直接来自运营商。通信专家项立刚指出,手机靓号的利益链条大致分为三个环节:运营商将号码批给代理商,代理商通过少量加价把号码卖给下一级代理或者黄牛,而下一级代理再加价将号码卖给消费者或黄牛。通信专家康钊亦表示,“天价靓号全部都是渠道商干的。”
事实上,天价手机号产链上的最大获利者是倒卖靓号的第三方代理商或“号贩子”。据报道,一些普通的手机靓号黄牛,每年利润高达十几万。
谁该为天价靓号负责?
天价靓号自上世纪90年代就已存在,一方面靓号资源稀缺,满足了一些人虚荣的心态,另一方面,这些靓号被寄予了特殊意义,部分用户不惜一掷千金购买。进入2000年,运营商监管趋严,暴利靓号有所收敛。随着黄牛近来再度“炒号”,天价靓号重出江湖,价格相较十几年前已经高出了五六倍。谁该为这一现象负责呢?
《电信条例》和《电信网码号资源管理办法》规定显示,禁止电信运营商“向用户收取选号费”和“以任何方式限定电信用户使用其指定的业务”。三大运营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都曾表态要重拳打击靓号加价、变现收费情况。项立刚认为,从明面上来看,三大运营商并未收取选号费,号码批给代理商后,靓号的买卖就是纯粹的市场行为,除非通信服务出现质量和胡乱扣费问题,三大运营商并没有义务去监管代理商和“号贩子”加价卖号的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现有法律法规只是对三大运营商作出了规范,并没有对第三方号码交易环节做出规定,因此,监管真空也给了“号贩子”可乘之机。
制度漏洞如何堵?
天价靓号严重搅乱经济秩序,亟须溯本清源。
一方面,从流量偷跑、到提速降费噱头大于实际、再到靓号交易,运营商屡屡中招,该如何化解民众误解成为必须思考的紧迫问题。在天价靓号上,运营商下一步要坚决打击,规范号码的销售管理。
另一方面,有需求就有买卖,天价靓号交易灰色链条难以斩断,相关部门是否可以转换思路,允许靓号成为公开商品?付亮认为,“主管部门规定不允许买卖,需求又存在,结果导致买卖成了一个灰色的方式,私下买卖公开化,拿靓号寻租换取利益,给靓号最低消费要求支付预存款等等。”康钊称,“任何市场都有其需求,没有打压的必要。”
业内人士建议,要铲除靓号产业链,简单地禁止收取选号费是不行的,相关部门可牵头尝试公开拍卖靓号,将靓号拍卖所得用于公益事业,或对其征收高额税金,这才是斩断灰色链条的根本之策。
□本报记者 王晓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