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國產航母下水成為近日最令人振奮的大事件,然而有軍迷直言我國現役艦載機已經落后,急需一款全新的艦載機才能匹配新航母。對此,國外媒體也表示了關注。美國《大眾科學》網站2日報道稱,經過改進的中國殲-31隱形戰機原型機4月再度進行了試飛,而該機很可能成為中國下一代艦載隱形戰斗機。
實際上,關于殲-31改裝成艦載機的說法早已有之。甚至有專家直言不諱地指出,未來殲-31列裝空軍的可能性很小,改裝成航母艦載機的可能性更高。
對此,一位不愿具名的軍事專家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目前,我們所采用的殲-15艦載機屬于三代機,與美軍即將采用的F-35C隱形艦載機存在代差。未來我們的國產航母如果能裝載由第四代隱形戰機殲-31改裝的艦載機,必定會提升航母作戰能力。”
記者了解到,艦載機與普通戰斗機有著很大不同,需要進行航母起降環境、海洋飛行環境等一系列適應性改進,如增加攔阻設備與彈射起飛配套設備,對飛機的起落架強度、機身結構強度也有更高要求,以能經得起彈射或滑躍起飛、攔阻著陸產生的超大過載,同時機翼面積、方向舵面積、升降舵面積可能也需要進行增大處理。為了適應海上飛行環境,還要求飛機的機身結構、動力系統、電子設備等具備一定的抗腐蝕能力。
對此,軍事專家張文昌曾介紹,“如果殲-31要改裝成艦載機,那么必須要做出一系列改進。首先,加裝適應航母起降環境的配套設備;其次,對起落架、機身結構進行加強;第三,機翼能折疊,以適應航母狹小的空間;第四,機翼、尾翼面積要增大,以改善起降性能;第五,做防腐蝕處理。這些條件缺一不可”。
“實際上,采用何種戰機改裝艦載機是眾說紛紜,此前也有人認為殲-20更適合改裝艦載機,畢竟經過幾年試飛之后,它的技術更加成熟。與其相比,殲-31成熟度稍微差一點。但是,殲-31的制造商沈飛在改裝艦載機上更有經驗,更有優勢。”張文昌說。
針對我國的下一代艦載機,很多軍迷希望它能夠第一時間被應用到我國首艘國產航母上。那么,如果殲-31改裝成艦載機,它能否與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同步呢?
“要探討這個問題,首先要簡單說明一下航母形成初始戰斗力的時間。當前有專家認為大概3年左右,我國的第一艘國產航母就會形成初始戰斗力。這是一種比較樂觀的看法,很可能達不到。”國防科技大學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究中心王群教授說。
他表示,“拿遼寧艦來說,從交付海軍到去年年底完成遠海訓練,花了3年多時間,實際上這時才算基本形成初始戰斗力。第一艘國產航母下水后,只能算是個‘毛坯房’,要入住還需必要的‘內部裝修’,因此后續還要進一步舾裝,比如安裝油路管路、各種電纜線路、船電設備和武器系統等,進行軟件和系統調試以及幾個階段的海試,這樣一來交付海軍時間快得話差不多也要2年。服役后,配屬人員及配備驅逐艦、潛艇、補給艦等艦艇,組建航母編隊,擬定訓練計劃,編寫訓練大綱和教材,進行戰術演練、配合和協同,積累經驗、發現問題以及修補、改進、完善配套的硬件和軟件、建立作戰數據庫等,還要融入整個作戰系統中,這又得幾年時間。如此多的工作,就算并行展開、各部門密切協同、加班加點,也不可能一蹴而就。結合美國航母的建造使用經驗來看,我國首艘國產航母自下水后到形成初始戰斗力,時間在5—6年左右應該是比較合理的。”
結合這種看法,張文昌指出,“一款成熟的戰機改裝成艦載機在一定程度上無異于重新研制一款新戰機,也是要經過生產原型機、試飛、考核、鑒定、部隊試用,之后才能裝備部隊。這個過程至少需要七八年時間。因此,兩者很難同步。換句話說,我認為殲-31即便要改裝艦載機,也不是配合我國第二艘航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