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肇慶:全面開啟"大灣區時代"

2017-05-15
来源:香港商报网

  2017肇慶(廣州)投資環境推介會在廣州隆重召開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余文蓮报道:肇慶將著力建設成為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珠江西岸重要經濟增長極、大灣區與西部地區合作發展示范區、大灣區優質生活新都市,全面開啟“大灣區時代。今天上午(5月15日)一場盛大的2017肇慶(廣州)投資環境推介會于在廣州東方賓館隆重召開,參會總人數達到1140多人,吸引海內外客商共728人,來自能源、醫藥、文化、金融、物流等多個行業領域。其中不乏恒大集團、復星集團等世界500強企業,六和股份、粵電集團、廣州醫藥等中國500強企業,同在集團、量子磁能、力柏能源、小鵬汽車、廣州好迪等行業領軍企業。

  肇慶市委副書記、市長陳旭東在會上作投資環境推介,向客商展示了肇慶廣闊的發展前景、優質的投資環境:肇慶是粵港澳大灣區與大西南地區接壤的重要節點城市,是大灣區西進、大西南東靠的關鍵樞紐,是珠江—西江經濟帶、粵桂黔高鐵經濟帶、珠江西岸先進裝備制造產業帶“三大經濟帶”疊加交匯之地。肇慶宜居宜業宜游,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游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中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市、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等一張張亮麗的名片,蟬聯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長安杯”,連續四年被評為全國最具幸福感城市。

  近年來,肇慶突出交通、產業、城市“三大抓手”,強化大交通支撐、大平臺承載、大環境改善,“十二五”發展邁上新臺階,生產總值比“十一五”期末接近翻一番,年均增長1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分別增長14.1%、19.8%、17.8%;工業總產值實現從2000億到4000億“三級跳”。肇慶市不斷加大產業園區平臺建設力度,實現省級產業園區(集聚地)縣(市)全覆蓋,擁有肇慶高新區、肇慶新區、粵桂合作特別試驗區、廣佛肇經濟合作區4個國家級、省級重大平臺,30多個專業園區和產業集聚基地。其中,肇慶國家高新區是國家火炬計劃金屬新材料產業基地、廣東省智能制造示范基地,是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的重要成員,被評為中國最佳營商環境十大園區之一;肇慶(高要)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是廣東省六大汽車零部件產業園之一,去年成為廣州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拓展輻射區。

  將來,肇慶將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東融西聯、產業強市、實干興肇,堅持工業強市、產業興市,大力實施工業發展“366”工程,著力打造新能源汽車、先進裝備制造業、節能環保3個超千億元產業集群,力爭未來五年引育6家產值超百億元企業,新增600家超億元工業企業,持續開展“招商引資年”、“園區建設年”活動,全力大招商招大商,加快主導產業集聚發展,大力提升園區承載能力,力爭未來五年擴園或盤活土地50平方公里以上,兩年內再建設通用廠房300萬平方米以上,著力建設成為大灣區連接大西南樞紐門戶城市、珠江西岸重要經濟增長極、大灣區與西部地區合作發展示范區、大灣區優質生活新都市,全面開啟“大灣區時代”。

  廣肇優勢互補,合作前景廣闊

  近年來,廣州市在發展商務會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文化旅游、商務與科技服務、汽車制造、石油化工、電子產品、重大裝備等優勢產業和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與健康產業、新材料與高端制造、時尚創意、新能源與節能環保、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形成了廣州產業發展“9+6”體系,進入后工業化時代邁進,往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方向發展,產業溢出效應明顯。

  肇慶擁有獨特區位優勢,國道321、324線和廣肇高速公路、廣茂鐵路、西江黃金水道貫通全市,南廣、貴廣高速鐵路在境內交匯,廣佛肇城際軌道交通直通廣州市中心。肇慶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土地面積占粵港澳大灣區國土總面積的近30%,但土地開發強度只有6.5%,為大灣區最小,僅為珠三角九市平均水平的1/3,不到深圳的1/7。肇慶擁有明顯的成本優勢,肇慶是大灣區生產生活成本的“洼地”,目前肇慶工業基準地價、工業廠房租金僅為珠三角核心區的2/3甚至1/3;電價比珠三角平均水平低一成左右;用水均價為全省第二低,約比全省平均水平便宜15%;企業職工最低工資標準比深圳低780元;住房均價在6000元左右,不到深圳的1/9。

  2008以來,肇慶累計承接來自廣州的產業轉移項目有166個,計劃總投資387.12億元,這批項目涉及裝備制造、化工、金屬加工、機械零配件、服務業等行業。廣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智能制造、廣州寶龍防彈車有限公司防彈車改裝制造、廣東精益運輸制冷設備有限公司、唯品會等一大批投資較大的項目落戶肇慶。

  今后,廣肇兩地將進一步完善合作機制,尤其是加強兩市政府層面的合作,以推動兩市產業分工合作上新的水平。肇慶在汽車零部件、電子信息和食品加工產業有一定的發展基礎,重點推動廣州汽車、電子產品、傳統食品加工產業鏈延伸到肇慶,實現產業、勞動力、土地資源優勢互補的雙贏局面。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