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攝影憶事丨劉建生:俄羅斯閱兵及他們的四個總統

2017-05-18
来源:新三屆 劉建生

   作者簡介:

  劉建生,1954年生人,1969年至1976年當兵,1976年至於1979年當工人,1979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1984年至2014年新華社攝影部中央組記者,現已退休。作者專著《當代風流:我鏡頭中的100位世界領袖》,新華出版社2008年出版。

  本文作者專著。

  今年5月9日,是偉大的衛國戰爭勝利72周年紀念日,莫斯科紅場舉行了盛大的閱兵式。

  俄羅斯迎賓儀仗隊的行走姿勢和我國迎賓儀仗隊有很大不同。他們是挑起腳尖、大腿與小腿連成一線行走的,有點像是機器人。而我國的儀仗隊則是用大腿帶動小腿行走,從遠處看就像是一排排巨浪,非常具有美感。


  俄羅斯儀仗隊,本人攝於2007年。

  1989年5月,蘇共中央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戈爾巴喬夫訪華。當時他風頭正勁,在國內提倡“新思維”進行改革;在國際上和當時的美國總統裏根簽署了世界上第一個《核裁軍條約》,避免了能夠毀滅人類幾十次的核武器競賽。

  在他的力主下,蘇聯侵略阿富汗的12萬軍隊也全部撤回。上次赫魯曉夫訪華已經是30年前的1959年了,中俄這幾十年的恩怨也有望在這次訪問中得到解決。

  我作為當時的一個比較小的字輩,只能在外圍拍拍抵達呀,參觀遊覽什么的,比較重要的會談會見的事情一般是輪不上參加的。

  我記得第一天是在天安門廣場拍攝戈爾巴喬夫抵達。因為就在幾個月前美國總統老布什訪華時,曾經在天安門前下車照相,所以這次很可能戈爾巴喬夫也要下車,組織上就派我們幾個到那兒候著。那時候環境很亂人也很多,等了好幾個小時不見人影,最後聽說戈爾巴喬夫的車隊已經繞道過去了,只好空手而歸。

  第二天是在八達嶺長城拍攝遊覽。我和一幫外國記者提前兩個小時就趴在一個烽火台上守候。不過這樣也有個好處,就是能拍到號稱戈爾巴喬夫腦門上的“世界地圖”胎記。

  只見這位蘇聯總統被中蘇兩國警衛裏三層外三層地圍在中間,緩緩地遊走。那幫外國記者見狀一齊大喊,引得戈爾巴喬夫和夫人賴莎抬頭觀望。幸好我們位置高,這才拍到他們二位的照片。



  光陰似箭。2002年,我隨中國申辦世博會代表團來到摩納哥,在蒙特卡洛又見到了這位當年赫赫有名的前總統。他作為莫斯科的嘉賓出現在申辦世博會的舞台上。然而今非昔比,盡管戈爾巴喬夫表現很努力,最終代表們還是把申辦權投給了上海。





  在莫斯科有一個著名的“新聖女公墓”,那裏埋葬著前蘇聯和俄羅斯的一些著名的人物。比如托爾斯泰、契科夫、果戈裏、比如寫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著名的遊擊隊女英雄卓婭、米格戰鬥機的設計者米高揚,以及過去我們耳熟能詳的各行各業的英雄人物。

  當然,一些我們認為的有爭議的人比如赫魯曉夫、中國的王明等等也在其中。我曾經好幾次隨團憑吊,後來發現增加了戈爾巴喬夫的夫人賴莎的墓,才知道這位當年名噪一時的夫人已經作古,不禁感歎歲月如梭、人生短暫。

  現在再說葉利欽。

  據說葉利欽年輕的時候就喜歡冒險。有一次他拆開一個撿來的手榴彈,結果手榴彈突然爆炸,從此他失去了左手的大拇指。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出他當年冒險的結果。


  上面這張照片1999年12月拍攝於北京,那時他正在中南海出席J主席的家宴。在宴會進行到尾聲的時候,組織上放我們進去拍照。我一進門,發現葉利欽正在費勁地用筷子扒拉著“蒜蓉蓋菜”,這真是難得的畫面!於是在行進間趕緊按下快門。閃光燈一亮,葉利欽馬上就把筷子放下了。




  就在拍了這張照片沒幾天,葉利欽回國後突然宣布:“經過長時間痛苦的思考,我決定在本世紀的最後一天辭去總統職務。”他出人意料地將總統大印交給了剛剛擔任總理僅四個月的普京。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葉利欽那可是個震驚世界的人物。我還記得在電視上看到的,在蘇聯“819”政變中,葉利欽爬上坦克演說的場面;我也還記得他在全蘇代表大會上訓斥當時的總統戈爾巴喬夫,逼迫蘇聯解體的時刻;我還記得他下令炮轟議會大廈,俄羅斯的“白宮”冒出滾滾濃煙的場景。那窗口冒出的濃煙熏黑了上面的白牆,即使過了好幾年,我們隔著很遠都能看見。總之,在20世紀末, 蘇聯和俄羅斯的每一頁曆史,都濃墨重彩地寫上了葉利欽的名字。

  葉利欽總統執政之初,奉行親西方政策。但是北約東擴、科索沃戰爭、擠壓俄羅斯戰略空間等現實使他調整了外交政策。葉利欽在任期間,曾經四次訪華,中俄國家元首曾經九次會晤。在江澤民主席和葉利欽總統的高瞻遠矚之下,中俄兩個大國的戰略協作夥伴關系建立了。

  下面兩張照片拍攝於1992年葉利欽第一次訪華之際,那時候他還比較瘦。不過老葉喜歡喝酒吃肉,所以到了他最後一次訪華時已經變成大胖子了。

 



  下面該說普京總統了。

  俄羅斯人的姓名由名字、父名和姓組成,普京總統的姓名全稱是“弗拉基米爾·弗拉基米洛維奇·普京”。而“弗拉基米爾”在俄語裏的意思是“支配世界”。

  我第一次近距離拍攝普京是在2000年8月。那時候普京剛剛擔任俄羅斯總統,在紫禁城的太和殿前,個頭不高、面貌清秀甚至顯得有些瘦弱的普京接受中央電視台記者水均益的專訪。專訪結束後他在留言簿上寫到:“民族之偉大植根於曆史,這樣的民族一定會有偉大的未來。”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個年輕的小巨人會有如此鋼鐵般的意志和手段,並且像他的名字一樣,支配俄羅斯乃至世界的時間如此之長。


  當下,想見到普京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2013年9月,俺們老三訪俄。可能是沒帶什么見面禮,彼時普京總統在避暑勝地索契,而我們代表團在莫斯科。在飛行了一千六百多公裏、等候了若幹小時後,我們終於見到了這位政治強人。他一改以往的夾緊右臂行走的姿勢,甩開雙手大步奔向中國客人,在和每個代表團官員握手後,還不忘和女翻譯也握一下手。這種“前倨後恭”的表現,使得大家的小小不愉快一掃而空。


  不過也有待遇不一樣的。2014年9月,我又隨俺們老七去雅庫斯克參加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俄境內段“西伯利亞力量”管道開工儀式。該工程可是不得了,據說協議金額價值4000億美元,被稱為“世紀大單”。所以盡管是俺們老七去,普京總統還是專程趕到雅庫斯克共同出席開工儀式。


  1952年,普京出生於列寧格勒,也就是現在的聖彼得堡。根據普京的回憶,他的爺爺是一個技藝精湛的廚師,曾經為列寧做過飯。列寧去世後,又在斯大林的一個別墅工作。普京的父親參加過衛國戰爭並身負重傷,戰後複員到了列寧格勒車輛廠,先後擔任工長和車間支部書記。那時候他們住在一個大雜院裏,房子很小,並且沒有廁所和廚房,生活相當清貧。


  大雜院出來的普京從小和別的孩子一樣,也調皮搗蛋,不好好學習。在普京擔任總統後,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曾經找到普京上小學時的作業本,發現他算數和自然僅得三分,繪畫不及格,得到五分的只有體育和曆史。上中學時,普京喜歡上了柔道,並且很快就顯示出這方面的天賦。在面臨上大學和做專業運動員之間,普京選擇了前者,並最終畢業於著名的列寧格勒大學法律系。多年後,普京的柔道教練感歎道:“俄羅斯少了一個優秀的運動員,卻獲得了一位出色的總統。”普京在大學畢業之後就加入了赫赫有名的克格勃。因為他精通德語,後來被派往德國工作。


  每一張普京的照片都令人著迷:駕駛蘇-27戰鬥機去北極圈、深海潛水,高山滑雪健將、柔道黑衣七段、駕駛大功率摩托車狂奔、拿著獵槍赤裸著上身秀肌肉等等。


  2006年,普京造訪少林寺。據少林寺方丈釋永信介紹,事先俄方曾經希望找一位年齡體重和普京相仿的武僧過招,但是中方警衛部門出於安全考慮沒有同意(俺估計是考慮少林寺武僧的安全),最後普京只能把一個小和尚扛在肩上過過癮。

 


  現在輪到梅德韋傑夫了。

  2010年5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首次訪華。他此行的第一站是大連,而在大連的第一站是憑吊蘇俄烈士陵園。這個陵園分兩部分:前面是埋葬著1945年蘇聯紅軍解放大連時犧牲的烈士,約兩千餘人;後面是1904年至1905年日俄戰爭期間在旅順陣亡的俄羅斯軍人,約兩萬餘人。

  中國政府認為,前面埋著的是反法西斯聯盟的正義戰爭犧牲者,而後面是帝國主義之間非正義戰爭的亡靈。因此,梅德韋傑夫在前面陵園的紀念活動可拍可報,在後面的活動不拍不報。不過,正是在後面這次戰爭中,日艦“吉野號”為了躲避俄國水雷而被自己的軍艦撞沉,也算是為中國報了一箭之仇。


  日俄戰爭曆時19個月,雙方參戰總兵力達到二百多萬人。在戰爭中,日軍傷亡、被俘約21萬人;俄軍傷亡、被俘約27萬人。戰爭最後以日本的勝利而告結束。被日本軍國主義分子譽為“軍神”的東鄉平八郎、乃木希典就是在此一戰成名的。

  值得一提的是,參加過日俄戰爭的最後一戰“對馬海峽之戰”的兩艘軍艦與中國現代史有著十分重要的關系。

  其中一艘就是“吉野號”。它在1893年由英國制造完成,是當時最先進的軍艦之一。由於造價昂貴,軍費不足,日本天皇帶頭舉行了募捐行動。他宣布自己一天只吃一餐飯,日本皇太後也捐出了貴重首飾。日本民間還搞了轟轟烈烈的“吉野號”募捐會,最後捐出來的錢竟然可以買三艘“吉野號”。

  反觀咱們大清國,皇太後正在挪用北洋水師的幾百萬兩銀子去修頤和園,戰爭的勝負不言而喻。正是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使中國走上了維新變法之路。

  而對馬海峽之戰中有一艘沙俄重巡洋艦因為及時撤退,避免了被擊沉的命運。這艘軍艦後來經曆了千辛萬苦回到聖彼得堡。在1917年11月7日,它向著臨時政府的冬宮開響了十月革命的第一炮。它就是著名的“阿芙樂爾”號巡洋艦。雖然後來經過考證,“阿芙樂爾”號只是放了一枚空炮,但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說過一句名言:“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試想,如果沒有“阿芙樂爾”這一炮,我們可能還讓國民黨管著呢。

  憑吊完了陵園,梅德韋傑夫又來到大連外國語學院與師生座談,而我也使出渾身解數拍攝。正在拍攝之際,只見鏡頭一黑,一個俄羅斯攝影記者擋在面前。在攝影同行間,這種行為是十分沒有禮貌的。剛想對他批評教育,忽然發現此人穿的T恤衫的短袖是由蘭白紅三色組成的。他只要一抬手,局部看就像一面俄羅斯國旗,真是一幅貼切的前景。一想到此,反而盼著他千萬別走,就給我當前景吧。果然,座談剛一結束,在梅德韋傑夫准備起身之際,“前景”馬上舉起相機拍照。我也從他的胳肢窩底下拍到了預想的照片。

 

 

 



 

  梅德韋傑夫1965年生於彼得堡,據說,“梅德韋傑夫”的姓氏在俄語裏是“熊”的意思。說起來很奇怪,大多數俄羅斯人在十九世紀以前是沒有姓氏的。隨著私有制的出現和解放農奴,普通的俄羅斯老百姓開始有了自己的姓。而選取姓氏好像也比較隨意。比如大家都知道的“普希金”是大炮的意思;而“托爾斯泰”則是胖子的意思。最搞笑的是“戈爾巴喬夫”,那是“駝背”的意思。

  2008年梅德韋傑夫出任俄羅斯總統。五年後,他又如約將總統寶座還給普京,繼續擔任總理。



 

  2013年10月23日一早,李克強總理親自到訪華的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下榻的釣魚台國賓館與他散步話別,小梅此後將去安徽訪問。李總理說,我今天還要接待印度總理辛格訪華,因此就不能陪同你訪問我的家鄉了。祝你安徽之行順利愉快。


  梅德韋傑夫是個攝影愛好者,他邊散步聊天邊拿著一個俺不知道是什么牌子的照相機,不時地拍攝釣魚台的景觀。


  我拍的照片發稿後,網民們紛紛猜測小梅用的是什么牌子的照相機。有好事者說,從圖片上看應該是哈蘇(HASSELBLAD)Luna,光是機身就要五萬人民幣。

  最後在哈蘇的網站上得到證實,原來他們拿這張照片做廣告了。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