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香港再工業化與大灣區

2017-05-18
来源:香港商報

   文 | 周八駿

  4月21日,是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梁振英率領代表團訪問廣東省珠江西岸6市的最后一天。也就在這一天,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珠江西岸「六市一區」創建「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群實施方案》。

  不能局限於本港

  「六市一區」是指珠海、佛山、中山、江門、陽江、肇慶以及佛山市所屬順德區。根據該方案,「六市一區」優先發展先進裝備制造業、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改造提升優勢傳統制造業;其中,珠海、佛山、中山以及順德區將重點打造內地領先的智能制造裝備基地;以佛山為核心,發展整車制造;以中山為核心,發展新能源裝備。

  從2017年起,「六市一區」制造業高新技術企業連續3年要每年增長15%,裝備制造業投資額要年均增長20%。到2019年,「六市一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將達11660.36億元(人民幣)。到2025年,「六市一區」制造業要達到與德國制造業「同場競技、同步賽跑」的水平。

  在這「六市」中,除陽江,其他5市都屬於「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簡稱大灣區)。即將啟動的大灣區規劃如何看待上述方案,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這個問題又分兩方面:其一,屬於大灣區的廣東省其他4市廣州、深圳、東莞和惠州如何與上述「六市一區」形成產業分工?其一,香港特別行政區「再工業化」如何與上述「六市一區」相聯繫?

  自上世紀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香港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基本遷至廣東省珠三角后,香港本地長期忽略發展高科技制造業,以致產業結構「空洞化」,服務業占本地生產總值的比重即使高達百分之九十以上,卻因為缺乏高科技制造業為依託,相當一部分是勞動密集型、低增值的服務行業。

  2015年11月20日,現屆政府正式成立創新及科技局。嗣后,把香港「再工業化」問題提上議程。2017年施政報告和2017/2018財政年度預算案均有篇幅論及香港「再工業化」。政府已決定投放180億港元來完善香港的創科生態系統,目的之一便是推動「再工業化」。

  需要指出的是,至今,政府所有推動「再工業化」的政策措施都着眼於香港本地。譬如,2017/2018財政年度預算案指出,政府全力支持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協助工業升級轉型,向高增值生產邁進。在硬體配套方面,政府斥資82億港元,讓香港科技園公司在將軍澳工業村興建先進制造業中心及數據技術中心。政府已委託生產力促進局設立「知創空間」,推動轉化科技創意為工業設計或產品,以培育本港的初創文化和支持「再工業化」。這些政策措施固然重要。提出這些政策措施時尚無大灣區即將動一說,只是如今大灣區即將問世,香港推動「再工業化」的政策措施就不能繼續局限於本港。

  須與大灣區建設相結合

  香港必須破除一個過時的觀念,即:僅僅依靠金融業及其他專業服務行業來參與大灣區建設。

  在上世紀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香港金融業及其他專業服務行業之所以為香港遷至廣東省珠三角的制造業提供服務,是因為那時廣東省缺乏現代服務業。而今,深圳、廣州的金融業及其他專業服務行業都已具相當規模,完全能夠為當地制造業提供配套服務。

  面對產業結構完整而水平不斷提升的廣東省珠三角,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的基本方針應當是「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盡快完善和提升本港產業結構,尤其,「再工業化」必須提速;一方面,與大灣區其他9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建立全方位產業分工和合作。除香港缺乏自然條件的第一產業外,「再工業化」的高科技制造業和具優勢的服務業都要同其他10個城市形成分工和合作。尤其,「再工業化」幾乎是白紙畫新圖,最有條件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

  要破除市場經濟排斥政府規劃的誤區。

  日本早在1970年就制訂《築波學園城建設法》,1974年再頒布《築波學園城建設法令》。韓國在1994年制訂《大德科技園區管理法》,2004年起陸續制訂《大德研究開發特區培育特別法》等法律。香港應盡快制訂本港「再工業化」與大灣區建設相結合的規劃。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