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8

中國金融高管:警惕債轉股道德風險

2017-06-05
来源:FT中文网

  

       一位資深中國金融業高管對中國以“債轉股”方式降低企業負債的進程表達了擔憂,稱在具體實施中,許多轉股只是“名股實貸”,而且企業故意違約“逼迫轉股”的道德風險正在上升。

  信達證券董事長張志剛在周末舉行的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上表示,如果道德風險問題解決不好,市場不真正發揮作用,債轉股政策的效果將大打折扣。

  信達證券的母公司信達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是上世紀末中國政府為處置國有銀行不良貸款而成立的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之一,在處置國有企業不良資產上有深厚經驗。在被稱作中國第一輪債轉股的那場紓困中,這四家資產管理公司按賬面價值支付1.4萬億元人民幣,接手了實際價格遠遠低于面值的近600家國有企業的不良資產。此后四年間這些企業平均負債率從75%降到50%以下,但這輪債轉股濃厚的行政干預色彩也一直受到市場詬病。

  中國政府去年再次啟動債轉股,并決心讓市場發揮決定作用,比如由金融機構來選擇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實施轉股,而不是由政府指定;對不良資產做市場的而非賬面的估值;引入更多社會資金來購買負債企業的股份,而不是由資產管理公司全面承擔。

  張志剛說,新一輪債轉股的政策導向是積極的,但他注意到兩個負面發展態勢。首先,由于有債轉股的政策預期,一些債券發行人可能會故意違約來逼迫轉股,這將對金融市場產生很大沖擊。“大家如果仔細觀察,近兩年國有企業的債務違約率應該是直線上升。從長期負債到流動性短期負債(都有違約),一年期負債的違約也在上升。”

  根據金融數據供應商萬得資訊的數據,2016年,中國有61只債券發生違約,違約債券余額共計369.44億元,是前兩年總和的兩倍多。

  “第二,銀行在選擇對企業實施轉股中,到底是選正常貸款轉股,還是選不良貸款轉股?這涉及到相關的權衡和一些道德的風險,”張志剛說。

  對什么樣的企業負債實施轉股,也是本輪債轉股與上一輪的根本不同之處。對不良貸款實施轉股,就像給僵尸企業提供免費午餐,是上次債轉股中的普遍做法。本輪債轉股,則希望能瞄準那些經營前景和所處行業都不錯的成長型企業,幫助它們甩掉一些債務包袱輕裝前行。但張志剛暗示,具體實施中,受到關注的或許仍然不是那些最值得救助的企業,而且企業轉股時,市場起到的作用仍然不明顯。

  “在轉的過程中,企業的過剩產能是不是真的能夠剝離和處置,我想首先要在價值形態上做一些重估。如果能重估下來,對于企業的健康發展是有利的,如果不能重估,還像第一次一樣,恐怕轉股的效果有待觀察了。“

  此外他說,目前已有二十多家企業實施債轉股,涉及資金約7000億元,但多數是“名股實貸”——簽了轉股協議,但通常都約定了回購條款,意味著5年、7年后,企業或者是企業的股東、地方國資還要把這塊股權買回去。

  他說,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一是因為銀行有流動性考慮,不希望長期持有企業股份,另外在企業管理過程中,銀行能夠介入的程度也不高。

  “這次轉股當中,銀行的持股公司是不是真能發揮股東的作用,應該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張志剛說。“一方面,銀行對于整個產業界的研究和跟蹤是不足的。另一方面,銀行也沒有相應的企業管理人員,能夠真實提供帶來增值服務的董事監事,對于股權的后續增值很難起到提升的作用。”

  張志剛說,已經實施債轉股的二十多家大型企業平均負債率大概是76%,比上一輪債轉股時75%左右的平均負債率還要更為嚴峻一些,但上述疑慮使得債轉股工作處于“停停走走”的狀態。

  本輪債轉股,是中國政府降低中國企業龐大債務負擔的一種嘗試。中國整體債務水平可控,但結構失衡嚴重。相比于政府和家庭負債,企業債務水平奇高,接近160億元,是GDP的1.5倍,遠高于發達國家水平。英國《金融時報》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