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3年“造出”700個西湖

2017-06-11
来源:每日經濟新聞

   原標題:3年“造出”700個西湖,北方人要感謝這個偉大的工程!

  昨天(6月10日)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的朋友圈被這條新聞刷屏了,而報道中的這個世界第一的大國工程指的就是聞名中外的南水北調工程。

  根據央視的報道,截至6月9日,南水北調東線中線一期工程已累計輸水達到100億立方米,這些水量,相當於從南方向北方搬運了700個西湖。根據北京市統計局發布的數據,2016年北京市全年總用水量38.8億立方米,這意味著南水北調工程的輸水量已經接近北京市全年總用水量的3倍。

  每經小編(微信號:nbdnews)了解到,100億立方米的數據僅僅是東線一期工程2013年實現通水、中線一期工程2014年實現通水以來的數據,未來工程最終完成的年調水規模將達到448億立方米,相當於一條黃河的水量,將實現更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什么是南水北調?

  根據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的介紹,南水北調工程有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聯接,構成我國中部地區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

  ▲圖片來源:國務院南水北調辦

  1.東線工程:東線工程從長江下遊揚州江都抽引長江水,利用京杭大運河及與其平行的河道逐級提水北送,出東平湖後分兩路輸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經隧洞穿過黃河,輸水到天津;另一路向東,通過膠東地區輸水幹線經濟南輸水到煙台、威海。一期工程調水主幹線全長1466.50千米。規劃分三期實施。

  ▲圖片來源:國務院南水北調辦

  2.中線工程:從加壩擴容後的丹江口水庫陶岔渠首閘引水,沿線開挖渠道,經唐白河流域西部過長江流域與淮河流域的分水嶺方城埡口,沿黃淮海平原西部邊緣,在鄭州以西李村附近穿過黃河,沿京廣鐵路西側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輸水幹線全長1431.945千米。規劃分兩期實施。

  ▲圖片來源:國務院南水北調辦

  3.西線工程:在長江上遊通天河、支流雅礱江和大渡河上遊築壩建庫,開鑿穿過長江與黃河分水嶺巴顏喀拉山的輸水隧洞,調長江水入黃河上遊。規劃分三期實施。

  南水北調工程規劃最終年調水規模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建設時間約需40~50年。

  根據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的數據,截至2017年4月底,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和水利部已累計下達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投資2627.4億元。

  為什么要南水北調?

  那么,為什么要千裏迢迢地將南方的水調往北方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北方缺水,而南方水資源豐富。

  中國水資源分布圖上,赫然有著這樣一則“不等式”:長江流域及以南地區,水資源量占80%以上;而人口、經濟總量占全國35%的黃淮海流域,水資源量僅占7.2%!

  根據國務院南水北調辦的介紹,黃淮海流域是我國水資源承載能力與經濟社會發展矛盾最為突出的地區,人均水資源量462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1%,其中京津兩市所在的海河流域人均水資源量僅為292立方米,不足全國平均水平的1/7。

  由於長期幹旱缺水,這一地區有2億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飲水困難,700多萬人長期飲用高氟水、苦鹹水,一批重大工業建設項目難以投資落產,制約了經濟社會的發展。

  南水北調的效益

  而在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後,這些問題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

  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通水以來,受水區覆蓋北京、天津2個直轄市,及河北、河南、山東、江蘇等省的33個地級市,超過1億人受益。

  經濟效益方面,經測算,東中線通水後,每年將增加工農業產值近千億元。南水北調工程通水以後,使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等北方大中城市基本擺脫缺水的制約,為經濟結構調整包括產業結構、地區結構調整創造機會和空間。

  據新華網報道,由於對南水北調工程投入了大量資金,據東、中線總體可研階段估算,僅此項每年可以拉動中國經濟增長0.2~0.3個百分點。另外,由於調水工程的實施,每年可增加50萬~60萬人就業。

  社會效益方面,南水成為不少北方城市的“主力”水源。全面通水以來,中線工程累計調水79.3億立方米,在北京,南水占到自來水日供水量的73%,中心城區供水安全系數由1.0提升至1.2;在天津,主城區居民喝上南水,相當於新增一條供水“生命線”;在河南,11個地市、37個縣用上南水,1800萬人受益;在河北,用水范圍覆蓋7個地級市、96個水廠。東線工程讓長江水惠及93個區縣,調入山東水量累計19.9億立方米,大大緩解了膠東半島和魯北地區的缺水問題。

  生態效益方面,不合理用水結構在變。南水來了,多用地表水、壓采地下水、回補生態水,受水區優化配置水資源,通過水源置換,累計壓采地下水8億多立方米。北京“喝存補”並舉,河湖水質明顯改善,2016年北京市地下水位首次出現回升,同比回升0.52米;天津用南水置換出生態用水,變應急補水為常態補水,海河水生態有了保障;山東向東平湖、南四湖生態調水2億立方米,幹渴的湖泊重現生機。

  延伸閱讀:他們這樣解決缺水問題

  中國北方缺水嚴重,南水北調可以解決。但是,全球還有很多地區無水可調,他們不得不采取其它的辦法,最典型的就是中東地區。

  阿聯酋看上了南極冰山

  據人民網報道,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一家公司近日宣稱,將從明年開始,把南極附近的冰山拖到中東沙漠地區,以解決本國民眾的飲用水缺乏問題,同時增加空氣濕度。

  據悉,這家公司將從距離南極大陸約1000公裏的Heard Island采集巨型冰山,然後用拖船拉回阿聯酋,整個行程長8800公裏。據稱,每塊冰山產生的淡水夠100萬人飲用五年。

  以色列“海水淡化”

  據環球時報報道,在2013年,以色列的實際水需求量是17.65億立方米。與此同時,以色列的實際供水量將達到18.05億立方米,其中自然水資源、苦鹹水淡化與海水淡化分別貢獻11.7億立方米、0.5億立方米和5.85億立方米。

  以色列國家水務局海水淡化司司長特尼稱,“以索雷科海水淡化工程項目年處理海水2億立方米,其成本控制在每立方米0.52美元。這樣的低成本是世界第一,就連美國也趕不上。”

  同時,以色列還是世界水資源回收利用率最高的國家,以色列做到將70%的城市汙水回收利用,水資源整體回收利用率高達75%。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