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13日報道 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網站6月9日刊發美國前駐華武官、退役中校丹尼斯·布拉斯科的文章《中國陸軍航空兵的近期動態》稱,2016年11月,一組中國網絡照片展示了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前)第13集團軍接裝授裝第1000架直升機的儀式。這個美好的整數證明了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十年來的發展壯大。
與特種作戰部隊一樣,陸軍航空兵是各國優先發展的“新型作戰力量”之一。在陸軍直升機數量增加的同時,在最新一輪軍隊改革中航空兵還進行了擴編。大約一個月內,陸軍航空兵半數單位進行了某種機構改革。盡管直升機的數量增加了,但解放軍陸軍航空兵的規模仍然較小。最近的變革就是為了改進并擴大一支決定著大量重要軍事能力的部隊,提高戰術機動能力、特殊作戰能力以及后勤支持能力等。
裝備日趨精良
解放軍陸軍航空兵1986年在空軍直升機大隊的基礎上成立。起初只有一個團,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擴編成7個作戰團(及若干訓練單位),由大約135架直升機和部分運-5雙翼飛機組成。到2017年年初(解放軍作戰部隊編制改革前夕),這一部隊已發展到12個作戰單位,包括5個團、7個旅以及部分訓練大隊。
根據《2017年軍力對比》報告,解放軍陸軍航空兵配有9種輕型、中型、重型和攻擊直升機,其中部分直升機為國產,其他為進口或與外國聯合開發。
近300架俄制米-17系列和米-8系列直升機是解放軍陸軍航空兵最主要的機型,緊隨其后的是255架國產直-9(武裝運輸型)直升機、85架國產直-8直升機、還有從法國進口的53架AS350“松鼠”武裝直升機和8架SA342L“小羚羊”直升機、15架與歐洲直升機公司聯合開發的H-120“蜂鳥”直升機以及上世紀80年代初從美國購買的不到20架S-70C“黑鷹”直升機。
解放軍陸軍航空兵最近還配置了2種專門的攻擊直升機:2011年引進了首批武直-10直升機,隨后引進了武直-19直升機。目前2種直升機都有將近120架。
改革針對性強
在2017年4月宣布對解放軍“84個軍級單位”進行改革后的一個月內,陸軍進行了一些顯而易見的改革,此前的18個集團軍縮編為13個。重要的是,縮減掉的5個集團軍既不歸屬陸軍航空兵,也不歸屬特種作戰部隊。在宣布縮編決定之后的數周內,先后公布了陸軍航空兵部隊的多項變革。
4月份之前,陸軍航空兵有7個旅和5個團。5月底,陸軍航空兵變為11個旅、1個團。
文章稱,這么看來,這項新改革很可能是要給13個集團軍每個軍分配一個陸軍航空旅和特種作戰旅。除了2個集團軍之外,這項改革已經完成,已有4個團擴編成旅,并對部隊結構進行了調整。
但是,培養成熟的、經驗豐富的飛行員和機組人員比建造直升機需要更長的時間,尤其是執行復雜的夜間低級別作戰行動。
為滿足部隊日益增加的對訓練有素和受過良好教育的軍官和士官的需求,陸軍航空兵已成立相應的高等學院。
積極補足短板
文章稱,解放軍陸軍利用直升機和特種作戰部隊進行訓練和作戰的次數越多,它就愈加明白它們對現代戰爭有多么重要。近年來補充的攻擊直升機大大增強了陸軍航空兵的殺傷力,但是此舉也加劇了戰術和后勤的復雜程度。陸軍航空兵和特種作戰部隊的高機動力為人民解放軍增添了新的能力。
另一方面,擴編陸軍航空兵和特種作戰部隊,配備人員、組織、裝備和維護方面的成本要大大高于常規的步兵部隊。這些部隊的實戰訓練需要占防務預算的很大比例。
文章認為,組織合理、訓練有素、裝備良好的陸軍航空兵和特種作戰部隊,將有能力參加中國境外的聯合海陸作戰行動。
解放軍陸軍航空兵從7支只擁有135架基本屬于運輸直升機的部隊擴編至擁有各種型號的1000架直升機的作戰部隊大約花了20年時間。未來,這支部隊看來很可能會以更快的速度發展。由于陸軍航空兵和特種作戰部隊屬于“新型作戰力量”,因此隨著它們的發展與成熟,它們出現在新聞里的頻率會越來越多。
解放軍陸軍接裝的第1000架直升機(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