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位中國航天員楊利偉(前排左四)、景海鵬(前排右一)及陳冬(前排左一)與小朋友真情對話。崔俊良攝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葉子睿、實習記者葉柏希報道:由香港各界慶典委員會主辦的「創科驅動成就夢想」科技展,昨日正式開放予公眾參觀,由早上10時開始,大批市民扶老攜幼入場參觀。下午尽管烈日當空,仍阻不到絡繹不絕的入場人潮。3位航天英雄楊利偉、景海鵬及陳冬上午到場與小學生交流,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指,希望這一次的交流能讓同學更深入了解中國航天科技,勉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加入成為航天員。
大批市民與長征一號自拍
曾參與1984年國慶閱兵的長征一號火箭備用箭在香港展出。
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行的「創科驅動成就夢想」科技展由6月29日至7月2日一連4日舉行。昨早10點開始,大批市民陸續入場參觀,在場內放置在中央的長征一號備用火箭,成為了市民「打卡」、「自拍」的景點,無論任何時候都有人舉起手機、相機拍照。
中國首位進入太空的航天員楊利偉在與學生交流前表示,孩子們對祖國航天事業的關注和關心,令他感到十分感動,他指出人類對太空探索的腳步從未停止,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從1992年至今也未有停止,目前已送了11位經中國訓練的航天員上太空,形容一次又一次實現了中華民族千年的航天夢。
勉勵學生努力鍛煉身體
楊利偉續指,希望這一次的交流能讓同學們更深入了解中國航天科技,他又引用蘇聯火箭之父名言指,「地球是人類的搖籃,但人類不可能永遠生活在搖籃中」,他相信孩子們心目中也有自己的飛天夢、太空夢,有一天到太空上看地球這個人類搖籃,他更勉勵同學們既要仰望星空,也要努力學習,加入成為航天員。
在「航天英雄與小學生真情對話會」中,有小學生問楊利偉:「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怎樣才能讓香港人實現登上太空的夢想?」楊利偉回答指,今年國家會有第三批航天員的選拔,除了飛行員外,也會從院校、研究機構中選拔。他續指將來不論兩岸三地,香港的小朋友也能夠當航天員,更勉勵小學生現在要開始努力學習,及把身體鍛煉好。
站在巨大的長征火箭展示板前,開心地擺好隊形和姿勢拍照。香港聖保祿中學學生鄭芷清和幾位同學一起來到科技展會場,包括火箭、衛星等在內的航天科技成果給她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她說:「以前在學校的展覽室里看過,這次看到了實物,很吸引。」
3航天英雄表現親民
麥太太帶了11歲的小朋友來參觀,她表示希望小朋友多了解中國的科學及航天科技,而麥小朋友看過不同火箭、衛星后,表示非常震撼。麥小朋友指,3位航天英雄非常熱情,分享了很多航天知識與感受,在交流完畢后,她表示受感染希望成為航天員,將來會在科學方面多下苦功。
由報紙得悉展覽的宋婆婆表示,在香港不容易接觸航天展品,因此特意與朋友一同參觀。她在看過中國的多支長征火箭后,感到「中國都叻番次」,又期望中國在航天科技能夠更上一層樓,因為中國也願意投放資源在培訓新一代航天人員。
▲景海鵬和陳冬就是乘坐圖中的神舟十一號飛船返回艙回地球。
場內有5大展區,1號展區登天之梯展出了長征火箭家族、火箭發射模型;2號展區璀璨星空(通訊、北斗)展示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東方紅衛星系列;3號展區璀璨星空(高分、氣象)介紹了風雲系列衛星及衛星遙感系統;4號展區入駐天宮展出了天宮二號與天舟一號對接體1:2模型及神舟十一號返回艙;而5號展區探秘九天內有月球區和火星區。
學生在體驗航天員的訓練方式。
楊利偉:為祖國航天發展驕傲
此外楊利偉、景海鵬及陳冬三人,昨午亦與百多名中學生在理工大學近距離分享科技探索經歷。中國首名太空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楊利偉赞揚香港學生很優秀,希望他們能致力於航天科技方面多作研究,將來一定比自己飛得更高更遠。
為慶祝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由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全力推動、香港善德基金會及香港科技協進會主辦、理工大學協辦的「善德關愛科研青年發展計劃中國航天之旅2017-航天員與學生團員科技探索」,邀請楊利偉、景海鵬和陳冬到校,分享中國載人航天科技最新發展及成就,來自104間中學的120多名學生參與,其中110多名將於下月23日到北京和西安,參加第三屆善德關愛科研航天科技考察團。
載人空間站可望使用10年
對有中學生問到人類何時能夠移居太空,楊利偉說,這既是人類一直以來的目標,也是他們探索太空目的。談到未來發展,他指中國即將於太空興建載人空間站,落成后可望使用最少10年,令航天員長時間能夠在太空站進行實驗。
一個半小時長的分享會非常熱鬧,三位航天員表現親民及友善,每當學生提問完畢后,均報以微笑禮貌和認真地回應,而台下不時傳出觀眾的歡呼聲及掌聲,活動最后在航天員與學生的大合照下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