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南方汛情嚴重 多省受災

2017-07-04
来源:香港商報綜合

  長江流域多地水位仍保持高位 中央緊急撥款18.8億元救災

  【香港商报网讯】据新京报报道,長江流域多地水位仍保持高位,汛情已導致8省份48人死亡、失聯,三峽工程攔蓄洪量達七成

  

 

  多日暴雨導致南方汛情依然嚴峻,目前已導致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等省份受災。上述8省份48市(自治州)238個縣(市、區)956.4萬人受災,33人死亡,15人失蹤,直接經濟損失188.9億元。

  廣西多地降水量超500年一遇

  根據湖南、廣西、江蘇水文監測數據顯示,3日淩晨零點12分,湘江長沙站水位上升到39.51米,創下有記錄以來曆史新高。這一水位比1998年創下的39.18米曆史記錄高出0.33米。2日20時,廣西西江梧州河段超過警戒水位,形成今年西江1號洪水,目前水位繼續加速上漲。3日8時南京潮位達到8.5米,與警戒水位持平。面對嚴重的汛情,三省區全力以赴積極准備,進入抗洪緊急狀態。

  據了解,目前湘江下遊支流瀏陽河、撈刀河、溈水均已出現洪峰,水位在緩慢下降,有利於湘江長沙段洪水下泄。

  記者從廣西壯族自治區水文水資源局獲悉,1日以來的降雨主要集中在桂林、柳州、河池、梧州、貴港、賀州、防城港等市,累計雨量較大的有永福縣羅錦鎮479毫米、臨桂區南邊山鄉454毫米,最大日雨量分別為419毫米、418毫米,均超500年一遇。西江梧州河段超過警戒水位,目前水位繼續加速上漲。

  受長江上中遊來水影響,3日8時江蘇南京潮位達到8.5米,與警戒水位持平。江蘇省防指決定,3日10時起,啟動江蘇長江防汛IV級應急響應。

  據江蘇水文部門預報,長江大通來量將進一步增加,恰逢長江天文大潮期,預計江蘇省長江幹流潮位仍將持續上漲,且高水位將維持較長一段時間。

  長江中遊水位依然高位

  長江中遊幹流部分江段及洞庭湖、鄱陽湖水位陸續超過警戒水位並持續上漲。同時洞庭湖區部分主要支流控制站水位超過保證水位。

  根據汛情發展,湖南、江西兩省將防汛應急響應提升為Ⅱ級,湖北省提升為Ⅲ級,進一步強化防汛抗洪搶險各項措施。據7月2日初步統計,沿江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省堤防巡查防守和搶險共投入32.69萬人,其中湖南省汛情最重,投入群眾及幹部27.39萬人、部隊3700人開展巡堤查險和防守搶險。目前,長江幹堤及兩湖重要堤防尚未收到重大險情報告。

  三峽工程攔洪七成

  截至7月3日8時,三峽工程3日內攔蓄洪量達到30餘億立方米、攔洪七成,平均降低長江幹流沿程水位1.0米到1.5米以上。

  自7月1日12時起,根據長江洪水調度方案,長江防總五次發出調度令,逐級減少三峽水庫出庫流量,對城陵磯河段進行補償調度。三峽水庫出庫流量從27000立方米每秒減至8000立方米每秒,減少了70%。據水文部門測算,此舉可降低長江幹流沿程水位1.0~1.5米以上,三日攔蓄洪水總量達到30餘億立方米,大大減輕了長江幹流堤防和連江支流堤防的防汛壓力。

  氣象水文部門預測,7月5-9日,受冷暖空氣共同影響,西南、西北東部、江淮、黃淮、華北、東北南部及湖北、湖南西北部將有一次強降水過程,累積降水量一般50~100毫米,其中四川、重慶、湖北、湖南、河南、安徽、河北等地部分地區120~160毫米。受其影響,長江上遊幹流及岷沱江、嘉陵江、漢江上中遊,淮河上中遊,海河北系北運河、灤河,遼河、渾河及太子河等河流將出現漲水,部分中小河流可能發生超警洪水。

  多日汛情導致33人死亡

  據央視報道,多日汛情導致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廣西、重慶、四川、貴州等省份遭受洪澇、滑坡、風雹災害。截至7月3日9時統計,上述8省份48市(自治州)238個縣(市、區)956.4萬人受災,33人死亡,15人失蹤;農作物受災面積668.2千公頃,其中絕收100.8千公頃;1.9萬間房屋倒塌,18.9萬間不同程度損壞;直接經濟損失188.9億元。

  中央財政3日緊急下撥湖南、江西、貴州、浙江等20個省(自治區)補助資金18.8億元,幫助地方全力做好暴雨洪澇等災害救災工作。

  - 現場

  長沙 水位懸空死守堤壩

  7月3日晚間,長沙湘江中路地鐵口出口東側不到10米處,水位已經高出路面接近3米,懸空的水情讓人膽戰心驚。

  7月1日稍晚開始,武警交通第六支隊抵達湘江邊上。他們接到的任務,是無論如何要守下靠近地鐵口的這塊堤壩。

  “2日下午2點,第一次洪峰到了,當時堤壩滲水特別嚴重,我們一直在不停地加高加固。”堤壩上,一大隊二中隊指導員楊雨回憶起事發場景,仍覺得危險。

  百餘名戰士累計堆砌起了3000多個沙袋,“3日淩晨的時候,有一次水位達到了39.9米,我們在這裏通宵繼續加高,把堤壩加高到41米。”

  39.4米的水位,讓堤壩外邊的守堤者不敢輕敵。沿線數公裏的大堤上,武警、消防、公安、市政多個部門工作人員躺倒一片,乘著下一輪洪峰尚未到來間隙休息。

  婁底 醒來的時候水已過腰

  3日中午,湖南婁底新化十五中學的教室裏,幾張課桌簡單一拼,搭成了一張簡易大通鋪。穆阿姨一家六口,正並排躺在被褥上,一臉疲憊。

  7月2日晚上7時30分,新化縣防汛抗旱指揮部下達緊急撤離令,要求所有居住在海拔174.5米以下的城區居民全部撤離到安全地帶。

  大水壓境,前兩夜,穆家人就沒敢合眼,水情好轉,終於有機會在安置點睡個安生覺。

  1日上午,剛醒來的穆阿姨一腳踩在床邊,沒過腳踝的積水讓她一下沒了睡意。眼前的積水,已經沒過了腳踝。一家人趕緊忙著搬運東西,半個小時後,一樓的洪水已經灌進店鋪,沒過膝蓋。

  窗外的鄰居開始疾跑,有人扯著嗓子在喊:“快點走,洪水來啦。”

  水灌進村的時候,72歲的李奶奶才剛睜眼,齊腰深的洪水把她和年過八旬的老伴兒困在家中。立新橋社區書記和附近村民沖進大門,把老兩口扛出了屋子,轉移到了附近的高處。

  陽朔 洪水印跡高近2米

  2日,廣西桂林陽朔縣城遭遇今年最強暴雨,所有景區被迫關閉。

  昨日,記者在現場看到,街上水已退,兩側堆滿門店清理的垃圾,路面上一片泥濘。臨街店鋪玻璃門上,高約2米左右的位置,留有洪水的印跡。

  一家特產店內,貨架上的貨物雜亂地堆在屋內,店裏煙酒等貨物都被浸泡。老板告訴記者,洪水來之前已經做了一些准備,將底層東西往上挪,“但是洪水越漲越高,商品還是被泡了,損失達到十來萬。”蔣女士說,直到水漫過大腿,她才離開店鋪,昨天中午,水退後才開門清理。“店裏的損失,不算裝修的話需要好幾萬。”

  陽朔一地下停車庫內,仍有近4米深的積水,多台車輛被泡。負責人介紹,車庫面積約1萬平方米,“全部抽空可能需要兩天時間。”

  湘江長沙站水位回落 新疆志願者堅守一線3天

  

圖為來自長沙市各個蘭州拉面館的志願者為抗險人員做拉面。 盧文偉 攝

  圖為來自長沙市各個蘭州拉面館的志願者為抗險人員做拉面。 盧文偉 攝

  据中新網报道,3日淩晨零點12分,湘江長沙站水位上升到39.51米,創下有記錄以來曆史新高。雖然當日17時水位已回落至39.24米,但來自社會各界的志願者仍熱情不減,堅守抗洪一線。

  

圖為來自新疆的志願者團隊轉移沙袋。 盧文偉 攝

  圖為來自新疆的志願者團隊轉移沙袋。 盧文偉 攝

  臨湘江而建的杜甫江閣是長沙城區湘江風光帶上的一處標志性建築,2日晚上,這個往常市民聚會、乘涼的休閑場所,每一處都有搶險人員在忙碌地加固防洪子堤。相隔一條馬路的長沙老城區,也因地勢較低多處路段積水。

  3日16時許,中新網記者在湘江沿岸看到,堅守在抗洪一線的社會各界志願者則成了湘江沿岸的另一道亮麗風景線。

  “總共准備了四袋面,一袋50斤,今天用了三袋半。”在長沙生活了十年多的馬維山來自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他目前是長沙市一家蘭州拉面店的經理,“今天我們大約為搶險人員免費做了一千多碗蘭州拉面。”

  

圖為愛心企業志願者堅守抗險一線。 盧文偉 攝
  長沙湘江大堤發生險情後,長沙市各個蘭州拉面館的近百名工作人員自發組成團隊,於7月1日早晨開始到抗險一線當志願者。“考慮到險情危機,我們今天早上決定把拉面館搬到搶險一線,這樣一線抗險人員也能吃上熱騰騰的面。”馬維山說,我們都在這裏生活了10多年,長沙就是我們的第二故鄉;五十六個民族組成了祖國大家庭,一家有難我們就八方支援。
  為暢通沿江道路,當日下午,抗險人員開始將道路上的築堤沙袋轉移。轉移沙袋的除武警戰士和各個愛心企業的志願者外,來自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的15個大學生面孔格外顯眼。

  圖為愛心企業志願者堅守抗險一線。 盧文偉 攝

   長沙湘江大堤發生險情後,長沙市各個蘭州拉面館的近百名工作人員自發組成團隊,於7月1日早晨開始到抗險一線當志願者。“考慮到險情危機,我們今天早上決定把拉面館搬到搶險一線,這樣一線抗險人員也能吃上熱騰騰的面。”馬維山說,我們都在這裏生活了10多年,長沙就是我們的第二故鄉;五十六個民族組成了祖國大家庭,一家有難我們就八方支援。   為暢通沿江道路,當日下午,抗險人員開始將道路上的築堤沙袋轉移。轉移沙袋的除武警戰士和各個愛心企業的志願者外,來自武漢工程科技學院的15個大學生面孔格外顯眼。

  

圖為志願者清理江中雜物。 盧文偉 攝

  圖為志願者清理江中雜物。 盧文偉 攝

  “學校組織了多支暑期社會實踐三下鄉團隊,有支教的,有傳承曆史文化的,也有做環保的,我們‘讀萬卷書行萬裏路’隊則是一個挑戰自我的團隊。”李仕傑是團隊隊長,他說,團隊的挑戰內容是每個人帶100元人民幣,在一個陌生城市極限生存15天,並將15天的勞動所得回饋社會。這一次我們的目的地是長沙,在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過程中,正好遇上了大暴雨,我們就毫不猶豫加入了抗洪抗險隊伍中。

  頭戴小花帽,高鼻梁,深眼窩。轉移沙袋的志願者中,由近60人組成的新疆志願者團隊也格外引人關注。“我們都來自同一個地方,從小一起長大,大多在長沙生活了七八年。有的在長沙擺攤賣羊肉串,有的開飯店,也有幾個做大一點的生意。”來自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田地區墨玉縣雅瓦鄉居瑪巴紮村的麥麥提阿卜杜拉·艾合麥提尼亞孜在長沙生活了11年,“我們已經堅守抗險一線3天了,今天為抗險人員准備了四百多個饢;昨天24小時值守在這裏,今天看情況,水位不降我們就不回去。”

  

圖為一名小志願者加入正在轉移沙袋的志願者隊伍。 盧文偉 攝

  圖為一名小志願者加入正在轉移沙袋的志願者隊伍。 盧文偉 攝

  長沙市當日最高氣溫達32攝氏度。“我年紀大了,只在白天負責維護江邊秩序,早上八點過來,晚上六點後回去。”長沙市市民劉奇實是一名退休老黨員,今年70歲的他自發來抗洪一線當志願者,“有困難黨員要先上。只要洪水不退,我就一直來值班。

[责任编辑:潘洁]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