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5

順豐快遞走出去的經驗

2017-07-27
来源:香港商报

  城市智庫香港經濟及物流政策研究中心  于承忠  袁尚文

  今年內地民營快遞企業的國際化步伐,隨着三通一達進入資本市場,加上內地的票均價格受到競爭和成本上漲影響而逐年下降,明顯感受到有千帆并舉之勢。尤其以順豐、圓通的動作最為明顯。本文會介紹順豐的國際化之路。

  早於2010年,順豐已經在香港設立海外經營本部,以香港和台灣區為基礎,2010年1月在韓國,2010年3月在新加坡,2011年7月在馬來西亞,2011年11月在日本,以及2012年2月在美國設立自營的網點,與當地清關和派送代理合作,為內地的客戶「走出去」和「帶進來」。短短兩年內,順豐在5大主要市場建立網點,可見王衛對順豐國際化速度的要求和搶頭淡湯的決心。此時,其他快遞企業仍然在內地互搶市場,順豐已經早着先機。

  順豐在開拓海外市場初期,不惜以重金招賢納士,從四大快遞企業挖走了不少總監和經理級人員,結合自身培養的員工,務求在最短時間內在海外「遍地開花」,抱着10年在全球市場鋪網,有華人就有順豐的目標。

  雖然目標明確,但國際快遞市場競爭相當激烈,加上「貨量上不去,成本解不下,品牌不清晰,水土卻不服」此四大問題,最終不得已調整策略,不再堅持在每個市場自設網點,而是選擇與當地優質的代理合作,輕裝上路,為的是要走得更遠。

  為了避免與當時的四大國際快遞公司正面競爭,當時順豐以中低端的價格策略,并主打B2C網購派遞服務,祈望殺出一條血路。可是,由於在國外自營的成本相當高,而且順豐當時的品牌并不如今天般受到重視,所以一直都在捱打。

  直到2013年,這一年對順豐國際是一個拐點,在苦苦經營了三年后終於見到曙光,就是跨境電商進口內地的網購需求,以倍數拉動海外個人件形式進口內地,其中以女裝、母嬰食品、保健品等為主要的需求。短短數年間打進大中華市場,成為全球華人無人不知的快遞企業。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