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666

世界五百强:华为的淡定与圈外的喧嚣

2017-07-28
来源:证券时报

        在新技术、新业态企业大量涌现的当下,财富榜单的衡量标准,是否应当作出相应调整?7月20日晚,最新《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出炉,华为凭借785.1亿美元的营业收入,由去年的129名,跃升至今年的83名,跻身全球百强企业。

  在新技术、新业态企业大量涌现的当下,财富榜单的衡量标准,是否应当作出相应调整?

  7月20日晚,最新《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出炉,华为凭借785.1亿美元的营业收入,由去年的129名,跃升至今年的83名,跻身全球百强企业。

  很多中国企业都把进入世界500强当作自身实力雄厚的象征。对于中国企业上榜,自媒体和朋友圈一时间喜大普奔,欢欣鼓舞。与外间奔走呼告的热烈气氛不同,榜单百强内的华为则表现得相当平静,甚至有些淡漠。这种表现,与其惯常以来居安思危的企业风格倒是一脉相承。在内部“心声社区”推送的一篇文章中,华为反省自身的不足。该文通过列举并对比几家科技企业的利润,如苹果、腾讯、阿里巴巴等,用冷静节制的笔调得出谦逊的结论:“(华为与前者相比)差距是巨大的,要追赶的路还很长。”有自媒体吹嘘“华为碾压苹果,为时不远……”对此,该文表示,这是捧杀华为。

  坊间有个段子,演绎了一段华为第一次进入世界500强时候的趣闻。话说当年,得知公司上了榜,华为人忧心忡忡跑去向任正非汇报,糟了糟了,我司进入世界500强了……任正非惊问:谁去申报的?欲将“肇事者”抓出来问罪。说华为低调矫枉过正也好,讽刺当年华为人没有国际视野也罢,这个段子还是传神地表达出国内企业与国际化之间的某种距离感。

  如果详加解读,每年度的世界500强榜单都能淘出许多有价值的信息。2017年度的榜单显示,全球最赚钱的五家公司,除了苹果,剩下四家都是中国的国有银行,像一个齐刷刷又沉甸甸的巧合。可它偏偏不是巧合。纵观这几年来上榜的大部分中企,它们依然集中在银行、能源等依仗资源分配的行业中。而需要不断进行创新、提高造血功能的实体经济或高科技企业,它们的竞争力有待加强。

  一些中国企业谈起愿景,动辄就要“做大做强”,似乎惟其如此,才能证明企业的实力与魄力。登上财富500强榜单,似乎成为这个豪迈目标的最佳背书,由此带来对该榜单的过度迷信与狂热。从文化的角度观察,中国传统文化中从来不乏唯利是图、趋炎附势等道与术的运用,这些影响细密深远。因此,我们才会看到领导与企业家“亲切”握手的照片被大幅放大,悬挂在企业显要场所。当然这不能简单归咎企业自身媚权之过,在一个并不能进行充分自由竞争的市场生态中,权力的力量是巨大的。500强榜单,本身就是一种权力。许多发展中的企业,在谋求权力站台、权力背书方面,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与精力,却在自身业务经营与发展方面顾此失彼。权力与外界赋予的荣耀,像哈哈镜,它映照的是偏离自身实体的虚幻景象,多少人能够正视这面镜子,并且打破这些幻象呢?

  这是一个榜单横行的年代。动辄以“最”什么作为开头的榜单常常互相打架。榜单林立,榜单扰民,榜单的权威性已经被自身和时代所解构。起源于1955年的财富世界500强排名,迄今已有60余年。该榜单以企业销售收入作为上榜的衡量标准。在新技术、新业态企业大量涌现的当下,财富榜单的衡量标准,是否应当作出相应调整,以顺应当今生产技术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要求呢?这个问题,财富榜单自身,迫切需要作出严肃的思考与探索。

  面对一份榜单,折射出中国企业多种态度。从最初的陌生,到带着仰视角度而表现出的喧嚣甚至逢迎,再到不卑不亢的平等视之,我们尚有一段心理以及物理上的距离需要跋涉而过。尽快放下沾沾自喜,更多地将自己与其它上榜、或非上榜企业进行对比,找出差距,迎头追赶,不失为一种理性的态度。华为官网上有一段话值得分享:“华为十几万人,29年坚持聚焦在主航道,抵制一切诱惑;坚持不走捷径,拒绝机会主义,踏踏实实,长期投入,厚积薄发……”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