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298

陳美齡:想為香港教育做點事

2017-08-13
来源:香港商报

       從幾十年前一個唱Circle Game的少女歌手,到去年因《50個教育法》重現港人視野時已經是一名把三個兒子送進史丹福大學的成功媽媽,再到今年4月寫出《40個教育提案》,令社會注意到她教育學博士的專業背景,甚至演繹出一樁出任新班子教育局長的不大不小事件,在在顯示出陳美齡豐富多彩的人生帶來的影響力。時過境遷,「教育局長事件」也告一段落,陳美齡再推新書《人生的38個啟示》,第一次系統地自述身世,不但填補了當年她前往日本發展後港人對她認識的空白,更令大家明白她是如何從歌手轉變成一名大學教授、作家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大使的。 文/圖 香港商報記者 金敏華(本專題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三聯書店提供)

  哭笑中完成中文處女作

  當三聯書店的副總編輯李安最初找到陳美齡希望她寫一本自傳時,陳美齡「覺得有點奇怪」。因為自傳多數不都是人生接近終點時才會寫的東西嗎?「我說我還沒到那個年齡,而且我的中文程度不好,加上又忙。但她堅持說我們想了解你,你在香港開始唱歌,成名之後去了日本,香港人有30年不知道你做了什麼、學了什麼、有什麼成就,希望你把這段空的時間填上,讓我們更多地認識你,我很感動,決定試試看。」

  一旦開始動筆,陳美齡發現「其實我很喜歡用中文來寫作,之前用日文和英文寫了80多本書,用中文寫作這是第一本,雖然我的中文程度可能不大高,可是覺得很直接,好像可以從心裏面寫出來這樣。」

  陳美齡想到什麼寫什麼,「書裏都是我人生中比較深刻的記憶、是我人生重要的轉捩點。比如說我在六兄妹中排行第四,媽媽生了大哥之後有了姐姐,可是姐姐很快就夭折了,之後我媽又生了現在的大姐、二姐,到我快出生時,奶奶跟她說,你已經生了三個女兒,這個一定要是男孩,不然我要找別人生了。媽媽很緊張,我一出生她一看又是女的就哭了,回家後奶奶也不抱我,後來有一次我溺水,差點死掉,最後是奶奶把我救了起來,媽媽哭成了淚人,但她很高興,不僅因為我獲救,還看到奶奶終於接受了我。」陳美齡的名字也是奶奶起的,「尾巴的尾和美麗的美的發音是一樣的,我的名字的意思就是不要再生女兒了……書裏大概就是這樣的一些小故事,一共38個,這些小故事裏都有『貴人』,在我最痛苦、最開心的時候都有人給我啟示,我就把它們寫出來。我現在61歲,相信年輕讀者未來跟我一樣也會經歷人生路上的一些困難瞬間,比如母親去世,做事不成功,朋友對你不好,帶孩子有迷惘……希望看過我的書後,能對他們有所啟示,可以激勵他們繼續努力。」

  陳美齡自承「寫這本書很辛苦」,因為「有些事你根本不想再去回憶,比如爸爸過世後那段時間我很迷惘,寫的時候我一邊哭一邊寫,寫不下去。可是也有些事想起來讓人特別高興,比如生第一個小孩時的情景,我會邊寫邊對自己說話、唱歌。慢慢地把它寫出來的這半年多,像是在坐感情的過山車。」

  學習和快樂絕不矛盾

  1955年出生於香港,1969年憑一曲Circle Game走紅港、台、東南亞;1972年憑藉《虞美人花》在日本作為歌手出道。先求學於上智大學國際學專業,後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社會兒童心理學專業)畢業。1985年首次回國表演,以《歸來的燕子》、《原野牧歌》大受注目。同年結婚,翌年生下大兒子。1989年,前往美國史丹福大學攻讀教育學博士課程。這就是陳美齡前半生的人生軌跡。

  2015年,繼大兒子、二兒子後,三兒子也成功被史丹福大學錄取。去年書展,陳美齡回到香港第一次推出中文著作《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孩子送入了史丹福》,引起很大回響。「半年多的時間裏已再版11次,並高踞當年香港暢銷書榜榜首。」

  說起她跟「虎媽」或者本地的「怪獸家長」有何區別,陳美齡笑笑口道,不管是怪獸媽媽還是虎媽,或者是作為媽媽的我也好,或許教育方法不同,可是有一個是一樣的,就是都希望孩子能夠有一個成功的人生。「我們都愛兒子們女兒們,除非你完全不理孩子,那是不對,如果用心地看護孩子,我覺得都是好媽媽,就是不要太兇就可以了,也不要逼得太緊。」當然她承認,大家對成功的理解可能有分別。「有些人覺得是讀大學賺大錢,我的成功(定義)就是做一個好人,做一個快樂、自立、可以幫助到人的人,如果我兒子能做到這樣,我就覺得是成功的。」

  陳美齡堅持認為,學習應該、也可以是快樂的。「學習跟快樂絕對沒有矛盾」,她解釋說,「人的大腦在接受新東西的時候,就像放煙花,嘩,原來是這樣!但是如果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讀,就會覺得很悶,覺得和自己沒關係。」所以她希望把教育的過程變得「立體化」,讓孩子們可以「看到聽到摸到感受到,特別有興趣特別喜歡去學習」,這樣學習就變成了「一種喜悅一個享受」。她意識到「香港的教育制度給家長和孩子的壓力是比較大,所以很多家長要逼子女去讀書,導致孩子的生活變得單調,沒有時間玩耍,可是他們的出發點是好的,希望兒女成龍成鳳。只是香港的教育制度是一試定終身,他們沒有選擇,可以說他們也是受害者。」在她看來,香港的教育制度過於重視評估,會讓小朋友從小就知道跟別人比較,降低自我肯定力,「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讓孩子們知道自己哪裏好,有什麼潛力,然後進一步去培養這種潛力,如果現在的教育制度做不到這一點就應該改革。教育就是要讓孩子們相信自己,我是一個有價值的人,可以愛人也可以受愛。」

  青年人需足夠知識再選擇

  在日本,這位61歲的奶奶級「凍齡」美人是外籍人士中的重要意見領袖,陳美齡曾於日本電視綜藝節目上展示一本書籍裏的南京大屠殺照片,之後收到恐嚇威脅她及她兒子人身安全的信件;香港「雨傘運動」期間,她與人在日本電視節目辯論,並表明反對佔領。

  「我不是反對小孩子表達他們的意見,每個年代的年輕人都喜歡表達自己的反對意見,這是社會可以進步的原因之一,我絕對贊成,但我認為孩子們也需要有足夠知識才能去做一個好的選擇,如果不知道什麼是民主,什麼是直選,什麼是中國,什麼是香港,什麼是殖民地……他們說要民主就沒有太多說服力,他們也不明白香港的選舉制度是怎麼來的。」

  陳美齡舉例說,我們有選委的原因是,英國管治香港的時候一直沒有給過港人選舉的權力,「我們沒政黨,到了97年七一開始就有民主制度,那怎麼辦呢?英國人沒教過我們,社會也沒準備,我們又沒政治家沒政黨,於是想到可以跟倫敦歷史上的選舉方法學,每個行業都有代表,這個行業有多少人就出多少相應的代表,這就是沒有政黨但又要民主的做法,好多出來運動的學生不知道這些,很多教他們的先生也沒教過這些,這不是要阻止你們有民主,而是要促進你們有民主,但先要讓大家有一個代表,如果不是這樣,在香港,有錢人沒錢人的懸殊這麼大,15個家族已經擁有本地80%多的GDP,那一定會出現有錢人霸曬位的現象,冇位?啦,他們差不多可以把整個系統都買起,自己組很多政黨買很多廣告這樣,為了阻止這樣的事發生,才設計了這樣複雜的選舉制度,這不是一件壞事,如果要慢慢轉向民主,其實是一個好辦法,應該是歡迎的。所以學生應該先知道這些才能去做一個好的選擇,很多年輕人覺得一人一票制最民主,但其實不是,日本、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所有這些被人尊重的民主國家、民主社會都不是一人一票的,不管選總統還是總理,原因就在一人一票有很大的危險性,這方面歷史上有很多的教訓。實施一人一票的那些國家在哪裏呢?在非洲、在南美、在從蘇聯走出來的獨聯體國家,他們現在是不是很安定,他們的民生是不是好呢?不是。他們是不是不貪污呢?不是。是不是一部分人拿盡所有的錢呢?是。我們希望有朝一日個個都做得到(一人一票),但現在還不是時候,就算美國、英國都不是(一人一票),是有理由的。這些基本的知識應該告訴下一代,所以我才覺得教育很重要,這不是逼你們去愛國,逼你們去乜乜乜,而是給你們充分的知識去認識,很多年輕人現在對新中國完全沒有認識,新中國是什麼形成的?新中國之前的生活是怎樣的?之後經過一些什麼樣的困難才走到今天的?不知道那怎麼可能有感情呢?而這些我覺得他們需要知道,因為我相信,如果他回去探親的話,他都會看到一個小孩長得跟自己一模一樣的。」

  我的心留在香港

  陳美齡說的這個「梗」是她上世紀80年代第一次回母親家鄉貴州時的情景。「到了機場,我不知道哪個是我親戚,可是看到在那跑來跑去的小孩,和小時候的我長的一模一樣,那種感受是文字寫不出來的,這就是血脈就是根嘛。在媽媽家鄉,小朋友給我唱了一首《歸來的燕子》,這首歌的曲是我寫的,是我在台灣唱紅的一首歌,可是在媽媽家鄉聽到小朋友給我唱這首歌,那個時候心都碎了,親戚都哭了,我也哭了,什麼感情都衝進來了,中國人就是這樣,或許因為有過一段悲傷的歷史,所以當我可以說幾句話的時候,就覺得應該說出來,這可能就是廣東人所謂的心直口直,想到什麼就說什麼。我從來沒有想過保護自己什麼的,(我的真實想法)說出來,可能對我不利,但我沒有想到那個方面,對我有利不利不重要,我是個很渺小的人,還是全體比較重要。」

  陳美齡直言,自己的心是「留在香港」,「我在日本那麼久,還是香港身份證、香港護照,我這樣說我的日本fans會心碎了,可是我是一個香港人,我是一個中國人根本是不能改變的(事實)。」她透露,「現在自己在香港做一些project,希望可以幫到小朋友,幫到帶孩子的人。慢慢來,我相信不管我是否在『班子』裏,我還是可以為香港的教育做一點事的。」

[责任编辑:文化东方]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