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媒體沉淪 新聞失真

2017-08-14
来源:香港商報網

   學研社研究員 夏仁諺

  新聞作為專業,之所以能取信於人,在於它要求從業員恪守好些原則,特別是求真的原則。

  媒體類型有很多,但不是每種媒體都提出對「真相」的保證(aclaimofreality),比如說,讀金庸小說、玩《王者榮耀》、聽音樂、欣賞天鵝湖,沒有人會問那個內容真不真,因為受眾在這些媒體中所求的不是「真相」,而是另外的審美經驗。

  但是,新聞與別的媒體不同,它對受眾提出了對「真相」的保證,這是很特別的一種媒體。為了滿足對「真相」的保證,不管什麼政治立場,縱然滲入了數之不盡的政治觀點,唯獨與真相相違背的內容不能入文,這本來是新聞的最高原則。

  網媒崛起拖垮專業水平

  為何做新聞成本高?如果只是隨便傳一下消息,新聞太容易做了。但是,新聞給我們對「真相」的保證,為此新聞從業員上下整個體制,必確保新聞在出街前,經過多重求真的步驟。記者只報道自己尋求過確認為實在之事,編輯也會檢查文字中可疑之處。

  有時,記者交來一則哄動新聞,如某某人「去世」,編輯有懷疑,但又不想放過這條新聞,最起碼的做法,就是在標題和內文中加上「傳」或「疑」字,變成「傳某某人去世」,或「某某人疑去世」。當然,這種寫法很低莊,寫多了,該新聞機構在讀者心中的評級必然下降,因為那是小報所為,信息量幾乎為零,但是,仍然不違反「真相」。

  可惜的是,近十多廿年,因為新網絡媒體崛起,社會泛政治化,新聞行業盈利下跌成為夕陽行業,使新聞界別無法再維持行業的專業水平。

  第一,員工薪酬下跌,人才不會入行。

  第二,盈利下跌,報章無法全數支付求真相的成本。

  第三,盈利下跌,銷量變得比專業操守重要,新聞變得更加市場導向,只要能賣錢,什麼消息都寧願先放出去,真相變成次要。

  第四,為了增加記者稿量,減少記者上前線采訪,改為上網搜尋信息,或是報道其他報章的消息。這使新聞由過往的一手消息降級為二手甚至更低檔次的消息,信息價值大跌。

  第五,為了政治要求,「真相」之重要性大幅下降,「政治動員效果」優先度凌駕「真相」。

  第六,論消息傳送速度,新聞已開始比不上網民。

  新聞內容接近虛擬現實

  在真相難保全,速度比不上的狀况下,新聞已經沉淪。各大學府新聞系,似乎并沒有提出新理論、新證據和新經營模式構想去挽救新聞行業。他們沿用的,大概仍是老掉牙的舊世代美式新聞理論,沒有為時代轉變做過任何掙扎。他們只能講得像是天下無敵,做起上來實在無能為力。

  新聞院校自詡是一個社會科學專業,社會科學擅於量化研究,可是對於最為關鍵的「真相」,其實無人能夠真正將之量化。因為,「真相」不是一個已經有人知道的實體,是一個未知的存在。正因為未知,所以我們才派出記者去探查它。既然在記者報道以前,無人觀察到「真相」。那麼,我們也就無法把「真相」量化,然后評斷報章的水平了。再者,「真相」具有很強的主觀性。過往「七一」游行的人數,不同報館、研究機關和警方之間,從來未有過共識。原因是,大家都只看到街上有群眾,游行人士準確數目,從來無人知道,都是自報的約數。而且,人是游行還是路過,有誰真的知道?也無人會把街上人逐個問清楚。「真相」只存在於迷霧中。

  現在,某些網民能夠批評報章的求真水平,只因網民「知道」真相。但是,網民仍不具備求「真相」的方法論和信譽。以前,記者求得「真相」,報館憑藉多年信譽,給受眾附送「真相」的保證。現在,記者和非報界人士(網民、受眾)都無法提出對「真相」的有效保證,於是,世界回復古代謠言滿天飛的處境。新聞變成報道受眾「妄想」的工具,受眾有求於新聞的,是新聞界別祖輩們留下來對「真相」保證的信譽,他們渴望自己的「妄想」獲得報道,藉新聞機構僅有的權威性升級為「真相」,新聞內容已然淪為接近「虛擬現實」的東西。

  《王者榮耀》歷史人物男變女,其實沒問題,因為沒有人當真;《三國演義》也講諸葛亮借東風和驅役木牛流馬,小說不要求保證「真相」。但是,某些新聞媒體無啦啦以掉漆判斷遼寧號失修,不知航海慣例便把失修當「真相」報道,也就有點那個了。

[责任编辑:吴梓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