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62

當特朗普的貿易政策撞上現實

2017-08-15
来源:FT中文网

  特朗普的經濟民族主義,在競選期間做出的撕毀貿易協定并保護鋼鐵等重工業的承諾,反而可能迫使一些企業遷出美國。

  

  Winegard公司的總部位于馬克?吐溫(Mark Twain)筆下寫過的密西西比河畔。該公司只使用美國產的鋼材,是那種愛揮舞愛國大旗的家族所有美國制造商——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就喜歡贊揚這種公司。

  該公司位于愛荷華州伯林頓的工廠每三四秒就生產出一臺的衛星電視天線,遍布美國家庭的屋頂上,同時其圓頂天線為許多乘坐房車在美國各地旅行的爺爺奶奶們帶來了移動互聯網和電視。

  但在最近,Winegard高管們對特朗普感到困惑。該公司位于特朗普去年大選中獲勝的許多中西部城鎮之一。

  他們抱怨稱,特朗普政府將旨在讓制造業崗位回流的“美國制造”議程列為其經濟政策的核心,實際上卻讓Winegard的經營狀況更為復雜。甚至更糟糕的是,它導致該公司在歷史上首次考慮將生產遷出美國。

  特朗普推動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這讓Winegard進軍快速發展的墨西哥市場的多年努力面臨風險。來自加拿大和墨西哥的談判官員們本周抵達華盛頓開始首輪談判。

  Winegard衛星部門總經理吉姆?里費爾(Jim Riffel)表示:“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墨西哥對我們非常重要。他們正在開發我們過去15年來一直制造和出口的技術。《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真正要做的事情其實很簡單,那就是讓我們與競爭對手公平競爭。”里費爾已經在Winegard工作了近40年。

  該公司的焦慮表明,特朗普在競選期間做出的撕毀貿易協定并保護鋼鐵等重工業的承諾,是如何撞上國際供應鏈的復雜現實的。仔細查看Winegard的商業模式,你就會明白,特朗普的經濟民族主義,與“美國制造”標簽在當今世界的實際復雜含義有多么沖突。

  創建于1953年的Winegard幾十年來生產陸用電視天線,之后由于看到技術追趕而轉向家用衛星市場。該公司只有400名員工,企業文化非常像德國中小企業中的那種靈活的利基制造商。“發展或者滅亡”是其網站上發布的一份白皮書的標題。高管們吹噓擁有高度自動化的生產線和低成本基地,這讓他們可以擊敗來自中國和歐洲的競爭對手。

  Winegard的供應鏈和客戶遠不止在愛荷華平原。大多數電子配件來自亞洲。其增長最為快速的新市場是墨西哥。然而該公司一直感到自豪的是,其天線是用美國鋼材沖壓出來的,即便這又是一個對華盛頓本屆政府感到不滿的原因。

  自今年4月以來,特朗普政府一直在計劃限制鋼材進口,目的是推升鋼材價格并幫助國內陷入困境的鋼鐵行業,后者抱怨受到了中國不公平競爭的沖擊。對Winegard來說,這將意味著關鍵原材料價格上漲。里費爾表示,這也讓人想起2002年小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對鋼材征收關稅,讓該公司在關稅取消前一直“吃掉利潤”。

  Winegard總裁格蘭特?惠普爾(Grant Whipple)表示:“坦率地說,我們之前經歷過這種情況。(對華盛頓的人們來說)這聽起來非常棒。你將會讓鋼鐵公司賺更多的錢。因此現在我們的鋼材價格將會上漲。如果我們試圖在全球范圍內競爭,(結果是)我們因價格被擠出市場……這對我們意味著什么?我們不得不將生產遷往其他地方,從而獲得價格優勢,無論它是墨西哥還是亞洲。”

  特朗普的“美國優先”經濟學基于如下觀點:更低稅率、監管放松、更嚴格執行貿易法規,以及改寫《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等貿易協定,可以吸引制造業崗位回流美國。

  特朗普的去監管化努力取得了某種成功。稅收改革的重大舉措將在今年秋季推出——由于共和黨廢除奧巴馬時代醫療改革的努力失敗,稅收改革此前一直被擱置。

  然而,就貿易來說,特朗普迄今只是威脅得多、兌現得少,除了讓美國退出了奧巴馬政府談成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rans-Pacific Partnership agreement,簡稱TPP)。

  他迄今為止在貿易上的最大考驗是重新談判具有23年歷史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特朗普在去年大選期間譴責該協定。今年,他威脅要讓美國退出該協定,但后來在商界、內閣以及加拿大總理賈斯廷?特魯多(Justin Trudeau)和墨西哥總統恩里克?培尼亞?涅托(Enrique Pe?a Nieto)的游說之后,同意重新舉行談判。

  重新談判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是特朗普“美國制造”攻勢的核心部分。他那大言不慚的目標是把制造業就業從墨西哥奪回來,過去20年墨西哥已變成美國公司一個重要的低成本生產基地。特朗普的助手們在談論“遣返”供應鏈。

  但《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還可以衡量,總統職位是如何讓特朗普的貿易計劃變得緩和的,盡管他對夸夸其談繼續保持著熱愛。他曾在總統競選活動中威脅稱,將對把工廠轉移到墨西哥的公司實施“邊境稅”,這一威脅似乎已銷聲匿跡。特朗普政府的目標已變成把對墨西哥640億美元的年度貿易逆差降低,主要依靠修改“原產地規則”,該規則對北美自貿區的生產作了規定,并為公司設定了免關稅準入資格的門檻。

  目前還不清楚,美國談判代表計劃如何在已加快的談判中做到這點,他們希望在2018年初之前結束談判,因為墨西哥大選將在明年7月進行。負責此次談判的美國貿易代表羅伯特?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是特朗普最不愿在媒體露面的內閣成員之一。特朗普政府上月提交給國會的晦澀難懂的談判目標只是承諾“修改并強化”這些規則。

  上月在華盛頓經濟俱樂部(Economic Club of Washington DC)發表講話時,前億萬富翁投資者、現任美國商務部長威爾伯?羅斯(Wilbur Ross)援引《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的汽車原產地規則,指出該協定已過時。他表示:“任何一個起草該協定的人都認為,詳細列出這些(規則)適用的零部件非常非常聰明。好吧,這在那時候是很了不起,但那些零部件有半數已不再在汽車中使用。”

  特朗普政府內部的一些人呼吁將新的美國生產要求納入《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加拿大和墨西哥談判代表私下里表示這不會成功,他們表示,這有違區域協定的目的。但他們也承認,他們必須設法讓特朗普能夠向“銹帶”選民宣布勝利,這些選民在一定程度上被他撕毀《北美自由貿易協定》的承諾吸引。

  加拿大駐美大使戴維?麥克諾頓(David MacNaughton)表示:“我們必須找到辦法,讓他能宣布勝利,同時墨西哥人或加拿大人也不認為自己失敗。”

  新規則的重要支持者是美國鋼鐵業。該行業正推動上調《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中汽車免關稅準入的區域含量門檻(目前為62.5%),并推動加入門等零部件須包含北美鋼材的規定。行業游說人士辯稱,這將要求在美國和墨西哥經營的歐洲和日本汽車制造商從北美采購更多的零部件,將提振對美國鋼鐵的需求。

  智庫美國制造業聯盟(Alliance for American Manufacturing)主席斯科特?保羅(Scott Paul)表示:“汽車和汽車零部件……與墨西哥完全是貿易逆差。要解決貿易逆差,就必須解決汽車和汽車零部件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一種方法就是利用原產地規則和區域含量規則。”該智庫由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United Steelworkers)和美國鋼鐵企業資助。

  保羅指出,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可能還包括更多的前瞻規定,例如在北美自貿區制造的汽車須包括在自貿區生產的電池。他表示,總體來看,鑒于對電動汽車和電池的需求日益上升,這項規定可能經受得住時間的考驗。此外,與自貿區中的競爭對手相比,這將更有利于美國企業,因為加拿大和墨西哥都沒有大規模電池行業。

  然而,更為嚴格的原產地規則的呼聲遭到美國汽車行業的強烈反對。該行業表示,62.5%的門檻是全球所有貿易協議中最為嚴格的,任何變化都將損害該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代表底特律3大汽車制造商(菲亞特克萊斯勒(Fiat Chrysler)、福特(Ford)和通用汽車(GM))的美國汽車貿易政策委員會(American Automotive Policy Council)認為,更為嚴格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規則不會創造就業,而是會“減少美國就業并阻礙美國經濟的整體增長”。

  “更嚴格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原產地規則……與美國產汽車零部件購買量增加(這將提振汽車零部件生產以及生產所支持的就業)之間的假定聯系,即使在最樂觀的情況下也是脆弱的,”該委員會在不久前提交給特朗普政府的一份報告中表示。

  目前也有跡象表明,特朗普阻止美國車企在墨西哥設廠的舉動適得其反。今年1月,在特朗普的公開壓力下,福特取消了在墨西哥擴大小型汽車生產的計劃。但在6月,福特反而宣布將在中國生產其福克斯(Focus)車型,并吹噓此舉可以節省10億美元。

  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卡洛琳?弗洛恩德(Caroline Freund)認為,需要放寬原產地規則,才能提高美國的競爭力。她指出,德國車企依賴設在相鄰的東歐國家的生產線,而日本車企的供應鏈延伸到了中國和東南亞。

  “這就是2017年(全球汽車業)的生產模式。這種模式并未發生逆轉,”她說。

  圍繞《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原產地規則的爭論遠遠不限于鋼鐵業和汽車業。

  一家美國太陽能企業希望規則變嚴,以阻止中國競爭對手利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在加拿大或墨西哥使用中國制造的太陽能電池制造產品,從而繞開美國關稅。美國紡織業非常希望保留令北卡萊羅納州等地方的紡紗業受益的規則。工業巨頭卡特彼勒(Caterpillar)設在加州的一家子公司,希望《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一些規則重寫,使從海外返回的二手燃氣輪機能夠免交關稅。

  但在Winegard公司看來,這些爭論漏掉了一個簡單問題:它需要《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好繼續在美國生產衛星電視天線,然后拿到加拿大和墨西哥市場上銷售。

  “我們最大的優勢在于,我們位于美國的中央,距離多倫多為1天的車程,距離拉雷多和墨西哥不到2天車程,”惠普爾說,“我們正好處于北美自由貿易區的中心位置。”

  貿易政策

  去年,唐納德.特朗普贏得大選要得益于他迎合了美國愛國主義和懷舊情緒。對于他的“美國制造”攻勢,他采取了一項在1980年代由羅納德?里根(Ronald Reagan)變得流行的一項策略。

  與特朗普一樣,里根在國內采取積極支持政策,同時對日本進行貿易威脅,借以提振美國制造業。支持者們表示,這最終迫使日本車企在美國建廠。批評者指出,里根的策略也導致豐田(Toyota)等企業生產價值更高的豪華車,以免繳針對低價車的關稅,結果損害了凱迪拉克(Cadillac)等高端美國品牌的利益。

  特朗普和他的助手們比1980年代的前任們走得更遠,把美國國家安全納入了考量。白宮頂級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辯稱,制造業崗位的流失傷害了美國的國防工業基礎,他在上月就此課題啟動了一項詳盡的調查。特朗普政府還援引一項很少使用的1962年法令,對進口鋁和鋼鐵對美國國家安全造成的影響發起了調查。

  與里根不同的是,現任美國總統從當前趨勢中受益。在其前任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任職期間,制造業已開始回流美國,能源價格低和中國勞動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導致國內外企業選擇在美國境內建設新工廠。

  活動組織Reshoring Initiative的創始人哈利.莫澤(Harry Moser)表示,去年美國企業仍把大約5萬個崗位設在海外。但莫澤表示,這個數字低于21世紀初24萬的年均水平。這個數字也被“回流”或外國直接投資(FDI)創造的7.7萬個崗位所抵消。

  盡管如此,莫澤表示,這位總統的努力帶來了不同——要是他利用“天字第一號講壇”(bully pulpit,指白宮——譯者注)實現他對企業界的承諾就好了。如果他能兌現在稅收、基建和監管方面的承諾,就能對企業產生真正的吸引力。

  莫澤表示,重新談判達成一份《北美自由貿易協定》,不大可能導致工作崗位快速從墨西哥回流美國。但他希望,對《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進行一次智慧的修訂,可能幫助抑制工廠遷往中國和墨西哥。“它將更多改變未來,而不是過去,”他說。

  英國《金融時報》 肖恩.唐南 譯者/何黎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