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

央視:印度,應從洞朗對峙學到什么?

2017-08-29
来源:央視新聞

  原標題:《新聞1+1》印度,應從“洞朗事件”學到什么?

  非法越界,非法侵入,昨天下午中國外交部發布持續時間長達71天的印軍越界事件已經得到解決。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8月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

  高度克制,仁至義盡,但中國的立場卻從未改變。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非法越界和侵入,終于和平收場。《新聞1+1》關注:印度,應從“洞朗事件”學到什么?

  主持人董倩:晚上好,歡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聞1+1》。28日下午一則新聞的出現迅速占據了各大媒體的頭條,這條新聞是這樣的8月28日下午14點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到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那么這條新聞也就意味著持續71天的印軍非法越界我國境內的事情得以解決。事情為什么會得以解決?如果我們回顧71天的過程,到底中國是以什么方式在進行應對。另外當事情解決之后中國和印度兩個大國到底未來如何相處,我們先回顧一下今天的信息。

  昨天下午一條重要新聞迅速成為各大媒體頭條,非法越界和侵入中國領土的印度軍隊已經全部撤出了洞朗地區。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8月28日下午14時30分許,印方將越界人員和設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中方現場人員對此進行了確認。中方將繼續按照歷史界約規定行使主權權利,維護領土主權。

  昨天下午外交部的例行發布會,這應該是現場所有記者要求發言人最先確認的消息。印軍撤離,而且是一次性全部撤回非法越界人員及裝備,也成為昨天發布會上最關注的問題,記者們的11個問題,6個與此有關。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中方通過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國際社會說明事實真相,闡明中方嚴正立場和明確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邊防部隊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同時中國軍隊采取有力應對措施,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

  在外交部確認消息后,很快這條不足百字的快訊就迅速被各媒體轉載,很多媒體大多冠以六字標題和一個嘆號,剛剛,印軍撤了!同樣是在昨天下午,國防部也對此進行了回應。

  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我們提醒印方從此次事件中汲取教訓,切實遵守歷史界約和國際法基本原則。

  而回看整個事件的發展過程,印軍非法入侵中國領土持續時間長達71天。

  2017年6月27日新聞: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6日就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事件回答了記者提問,耿爽說近日印度邊防人員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過邊界線進入中方境內,阻撓中國邊防部隊在洞朗地區的正常活動,中方采取相應應對措施。

  根據外交部發布的事實真相文件顯示,此次印軍非法越界和侵入開始于6月18日。6月16日,中方在洞朗地區進行道路施工;6月18日,印度邊防部隊270余人攜帶武器和裝備在多卡拉山口越過中印邊界錫金段邊界線,突然進入中國境內阻撓中方的修路活動,引發局勢緊張。

  而從6月19日開始,中方就開始通過外交途徑持續向印方提出嚴正交涉。6月29日外交部發言人更是拿出照片,證明印度士兵和車輛越過了作為邊界線的分水嶺進入到中國境內。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洞朗地區屬于中國領土,印軍越界地區的分水嶺情況非常清楚,印軍越界進入了中國領土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印度方面此舉違背了歷史界約也違反了印度政府歷屆政府的承諾。

  盡管我方一再表明立場和交涉,但截至到7月底,印度邊防部隊仍有40多人和一臺推土機在中國領土上非法滯留。此前,印度越界人數最多達到了400余人,越界縱深達到180多名。

  2017年8月2日新聞:

  外交部今天發布印度邊防部隊在中印邊界錫金段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

  8月2日中國外交部發表一份12頁的文件,全面闡述了印度邊防部隊非法越界的事實和中國的立場。而在這份文件發布后,有媒體觀察到印度態度的變化。評論說印度先表示對中方修路有安全關切,后還辯稱洞朗是不丹領土至少是中國不丹爭議領土,直到8月2日中方發布立場文件后,印方反而開始言必稱和平。從不請自來到今天全部撤回,整整71天,2017年8月28日印軍非法越界事件終于得到解決。

  主持人董倩:印軍非法越界事件的前后持續了71天,我們接下來就簡短的回顧一下這71天中的幾個重要的節點,那么這件事情是發端于6月18日,就在這一天印方越界到我們國家境內,接下來中國是通過外交部還有國防部都做過反復的表態,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有媒體統計過從事發開始,外交部對這個事件前后有過60多次的回應,而在這個過程中印度官方的表態是自相矛盾,說法不一,也不撤軍,然后就到了8月2日這是一個關鍵的節點,就在這一天外交部以文件的形式,圖文闡釋了印軍越界事件的來龍去脈和事情的真相,并且向國際社會進行了說明。這個文件的發布在當時反響是很大的,然后就是今天印度軍隊一次性全部撤軍。好,當回顧完了整個事態的整個節點之后,接下來我們就連線一位嘉賓,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蘇曉暉副所長,首先我們來關注這個新聞,要注意到這樣的一個詞叫做印方主動撤軍,這個主動這種我們能從中看到什么?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確實您提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詞主動,這個主動讓我想到我們經常說的說法叫解鈴還須系鈴人,這一次越界的事件大家都看的非常清楚,印度是要負全責,剛才您也梳理了一些重要的節點,正是在6月18日的時候,印方是單方面的非法侵入了中國的領土,而印方的這種行為,包括他的邊境部隊人員的入鏡,實際上是引起了地區的緊張,而這種緊張由誰來負責,明顯是印方,所以印方是要通過自己的方式來解決當前的問題,而我們看到主動撤出應該說是印度唯一的選擇。

  主持人董倩:在整個的事態發展的過程中有一個反映是比較讓人覺得有趣的,按說印度是當事的一方,但是印度媒體對于這個事件的報道和西方媒體對于這個事態的報道相比明顯不如西方的媒體活躍、熱烈和積極,你覺得這個細節說明了什么?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應該說您觀察到了一個非常敏感的細節,從這個細節里我們可以讀出一些信息,第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就是印方是自知理虧的,印度非常清楚洞朗地區是沒有爭議的,而印方這一次非法的入界畢竟會使中印關系遭受到損傷,而印度的國際形象也會遭受到損失,所以印方刻意的低調的處理這個問題,因為它沒有理由,在國際社會,在輿論的平臺上來大肆的發聲。而從西方的一些國家,包括西方媒體的反映我們讀出的是另外一個信息,就是確實有個別的國家,個別的媒體唯恐天下不亂,試圖借這樣一個事件太挑動中印關系,挑動地區的安全,而這樣的一種危險的傾向,應該說目前不管是中國還是印度都已經注意到了。

  主持人董倩:還有,昨天下午國防部對這件事情進行回應的時候,發言人說了這么一句話,他說我們提醒印方從這次事件中要汲取教訓,那么您分析,就是印方應當從這件事情汲取了教訓應當有幾個?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首先我們會看到中國是好言相勸,希望印方從這一次的事件中能有更多的良性的經驗和教訓,而從現實來說印方首先需要汲取的教訓就是不要發生誤判,我們看到這一次印軍非法入境的行為應該說它背后有印度自己的一些考量,在印度看來其實中印邊界本沒有爭議,但是他們希望通過這樣的一種非法的侵入使得沒有爭議的邊界變成有爭議的邊界,而最終他們想要損害的是中國的國家的主權和權益,印方這個小算盤打的非常好,但是從目前來看這種幻想已經落空了,所以中方提醒印度下一次不要再有這種幻想。而另外一方面應該說印度也低估了中國維護國家主權權益的決心和能力,我們從整個事態的發展過程中來看,中方劃設的紅線是非常清楚的,從來沒有變化過的,印方也感覺到了中方的立場的堅定性。另外從中方軍隊以及相關部門反映來看,中國也是有準備了,這也給印方一個警告。

  主持人董倩:蘇所長,當回顧整個事態的演變過程中體會發現最緊張激烈的時候,印軍在我們國家的領土上有400多人,侵入我們國家的領土是180多米,但是這個事件到今天還是能夠以和平的方式解決,你覺得里面最關鍵的是什么發揮了作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應該說最關鍵的以理服人,我們都剛才也說到印度方面在反映這次事件的時候,似乎非常低調底氣不足。而從這樣的一個現象背后,我們也讀出印軍其實對他這一次的行動是知道自己是理虧的,所以從目前來看應該說不管是中國還是印度,世界上的各國都應該遵守國際法,印度非常清楚的是中印之間的這種邊界的劃分是已經確定的,是不容挑戰的。而我們看到中印之間的條約應該說是支持了目前的這種國際法的正義性,印度休想挑戰國際規則,大家都在不斷的說1890年中印之前簽署的藏印條約。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這樣的一個條約簽署之后,我看到不管是中國還是印度實際上都在按照這個條約來進行邊境的管控,沒有一方提出異議,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下,印方冒然的提出異議,必然使自己的權威性和自己的名聲受損。

  主持人董倩:好,謝謝小暉的解讀,剛才我們也說到了這件事情能夠得以和平解決,外交渠道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接下去我們就回顧一下外交渠道在其中發揮的作用是那些?

  這一場起源于中方在自己領土上的正常修路活動,卻意外引發了印度對自身所謂的安全關切,進而打著替不丹出頭的借口,非法越界到我國境內。在71天后印度邊防人員及裝備全部撤回邊界印方一側為結果,中印兩國邊境終于又回到了安寧。復盤這71天印軍越界事件的全過程,中國一直在通過外交手段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方式。從6月18日印方邊防人員越界到中國境內,外交部連續多日從歷史、法理等各個方面表明中印邊界錫金段的劃分。早在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中就已明確洞朗屬于中國領土,不存在爭議。

  外交部發言人耿爽:1959年印度總理尼赫魯在給周恩來總理的信中表示,印度的保護國錫金同中國西藏地方的邊界是由1890年的英中條約所確定,關于錫金同西藏地方的邊界不存在任何糾紛。我愿再次重申印方應立即將所有越界的邊防部隊撤回到邊界線印方一側,這是解決當前事件的前提和基礎,以避免發生更加嚴重的事態,造成更加嚴重的后果。

  7月24日外交部部長王毅在曼谷就印軍越界事件接受記者采訪,他說這個問題是非曲直十分清楚,就連印度的高官也公開表示中國軍人并未進入印度領土。解決這個問題也很簡單,那就是老老實實地退出去。同一天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表示,印方公然派軍隊越過雙方承認的邊界線進入中國境內,其行為嚴重損害中國主權,嚴重違反了國際法基本準則。

  國防部新聞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中方捍衛國家領土主權的決心和意志堅定不移,將不惜一切代價維護自己的領土主權和安全利益。中國的邊防部隊已在現地采取緊急應對措施,并將進一步加強針對性部署和訓練。

  71天。中國的立場一直清晰堅定,但是回看整個過程,在中國外交部、國防部不斷向世界闡明事實真相,以及中方態度的情況下,印度官方對此次事件卻一直保持低調。

  央視駐印度新德里記者李琳:不管是從媒體的報道頻次還是官方正面回應的頻次都是不算多的,都是比較反常的情況。有分析人士認為原因可能有兩個,第一個就是印度他們可能認為大肆宣傳是不妥的,首先就是印方非法越界,他們再繼續大肆宣傳就會陷入一種賊喊捉賊的尷尬。另外就是可能印度官方也不想讓這個事件升級到這么一個不好收拾的場面。

  印度官方的態度甚至引起了印度媒體的質疑,7月31日印度每日觀點網站就刊文發問,我們準備好與中國經年累月的對峙了嗎?我們有沒有準備體面撤退的預案呢?兩天以后8月2日針對印度軍隊非法侵入我國洞朗地區,外交部發布了一份重要文件,12頁僅3000字,從歷史、法理、國際關系等各個層面,讓全世界看清了事實的真相,也向全世界堅定的表明了中國政府的立場,那就是印度必須無條件撤軍,中國和不丹的邊界談判與印度沒有任何關系,回頭看這份文件對此次事件的解決應當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副院長榮鷹:這樣的文件確實是過去一段時間不是很常見,表明我們對這個問題的一個立場和態度,更重要的是要表達我們為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提出的一個想法。

  這份文件也透露出中國將采取包括武力在內的所有必要手段和措施來捍衛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受侵犯,提醒印度最好不要做出戰略誤判,中國從來沒有在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上做出妥協讓步,整整71天始終保持著高度的克制,做到了仁至義盡,始終希望印方能夠拿出一個大國應有的負責任、守法律、講道理的態度,做出理性和明智的判斷和決策,今天印軍越界事件終以和平方式解決。

  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中國政府正式發展同印度的睦鄰友好關系,希望印方切實遵守歷史界約和國際法基本原則與中方一道在相互尊重領土主權的基礎上維護邊境地區和平安寧,促進兩國關系健康發展。

  主持人董倩:昨天外交部在回應印方撤軍一事的時候,說了這么一番話,我們仔細看一下,中方通過外交渠道多次向印方提出交涉,向國際社會說明事實真相,闡明中方嚴正立場和明確要求,敦促印方立即將越界邊防部隊撤回邊界印方一側,同時,中國軍隊采取有力應對措施,維護國家領土主權和合法權益。從這樣的一段話里面我們可以看到哪些中國的部門和哪些環節在這個事態的解決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那么在這71天里面有在8月2日的時候,外交部發布的那個白皮文件應當說對于解決事態是至關重要的,我們來看一下在這個文件中不僅說明了事實的真相,說印度非法越界進入中國領土的起因、還有邊界線的歷史及法律依據,同時也全面闡釋中國政府的立場,在12頁的文件中有圖片,有文字。接下來我們繼續連線蘇曉暉副所長,我們回頭看總是說8月2日外交部的白皮文件起了一個重要的作用,您分析它是怎樣起的重要作用?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其實我們觀察這些年中國外交一系列的事件,會發現中方主動發布文件已經成為一種非常成功的一種示范性的措施,我們會看到這一次中印之間事態發展的過程中,中方主動發表了這樣一份文件,其實最根本的作用是以正視聽。剛才我們也提到隨著印方非法的行動,國際輿論中,它的輿論是紛繁復雜的,很多輿論在惡意地把責任推給中國,所以在這樣的一種背景下,中方有必要通過一個系統的文件來闡釋自己的立場。我們看到這一份文件發布之后,應該讓國際社會對事態的進行有了一個更深的了解。理解了印方違法行為的實質,而把這個責任都能歸到印方的頭上而不會對中國產生誤解,所以這樣的一份文件的發布,應該說是我們處理相關事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支撐。

  主持人董倩:另外,我們再回顧復盤整個事態的解決,外交部和國防部輪替發聲,另外外交手段還有軍事手段并用,怎么看待這種方式?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確實我們看到在這一次處理事態的過程中,這種并用發揮的非常好。剛才我們也提到外交部門打的是一個組合拳,首先是發布了文件。另外這個組合拳一部分就是我們通過外交的途徑與印方來進行非常密切的溝通,在溝通的過程中,中方實際上是向印方亮明了我們的立場、我們的紅線,告誡印方不要做出讓雙方關系失控的一些行動,也希望印方能夠改正自己的錯誤;而目前我們看到的成果就是印度主動撤軍了。而從軍事的手段來看應該說我們的邊防部隊反映是非常迅速的,而且這種反映背后有一些應急措施,這就說明中國的軍隊是有準備的,而且中國的軍隊有維護國家主權權益的堅定的決心這樣的一種方式,這樣的一種展現也讓印方感覺到中國對我們領土的管控是非常有力的。

  主持人董倩:當我們說完了整個事件的解決之后,我們一定要面對未來,就是中國和印度兩個相鄰的大國,又是發展中的大國,未來在發生了這樣一個不愉快的事件之后,怎么去相處,而且是讓它進入到一個良性的一個相處的渠道。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應該說中印之間完全可以把壞事變成好事,正如您所說中印都是非常重要的發展中的大國,也是相互非常重要的鄰國,所以雙方會看到兩國之間的關系需要相向而行,而這樣的一次事態,一次矛盾發生過之后,中印雙方應該會更加意識到雙方之間的共同利益是非常重要的,兩國需要通過合作的方式來不斷夯實雙方之間的基礎,而互利互信這樣的一種建立也需要兩個相向而行。

  主持人董倩:最后一段時間您非常簡短地評價一下,就是在中印兩個大國之間發生了71天這樣相對長時間的一種事件,然后最后以和平的方式解決,這個未來兩國的相處提供了什么可借鑒的因素?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蘇曉暉:應該說這樣一個壞事并不完全是壞事,中印都會看到兩個國家之間有矛盾,有問題是非常正常的,但是要通過某種方式來管控分歧,處理矛盾,這才是大國之間的相處之道。

  主持人董倩:好,非常感謝曉暉,那我們說中國和印度兩個大國,大國相處是要有大國相處的樣子,彼此在相處的過程中首先要尊重對方的領土主權,這是底線,在尊重對方的這種領土主權的基礎之上,再談未來怎么很友好的去發展雙邊的關系。感謝您收看今天的節目,再見。

[责任编辑:蒋璐]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