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102

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 央企重組抓「五個聚焦」

2017-08-31
来源:香港商报网

  國務院國資委昨日通報了十八大以來中央企業重組整合情况。國資委表示,推進中央企業重組整合,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決策部署的重大舉措,是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必然要求。下一步,將繼續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提高品質效益和核心競爭力為中心,努力做好中央企業重組各項工作,推動國有資本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以優异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香港商報記者朱輝豪實習生馮彩雲

  央企重組料將提速

  中央企業集團之間的重組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的焦點。據國資委統計,十八大以來,按照「成熟一戶、推進一戶」的原則,國資委先后完成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寶鋼與武鋼、中國遠洋與中國海運、中國國電與神華集團等18組34家企業的重組,中央企業由117戶調整至98戶。

  對此,深圳前海孚威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國宏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根據央企目前的發展情况來看,一方面主要是企業同質化的問題比較大,很多行業的協同性越來越差,所以要通過重組,把這些最初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向專業化發展的央企進行同類項合併,以提高運作效率和符合國家發展需要;另一方面是通過產業鏈整合,把業務關聯度高和行業屬性同質的企業合併,提高其在國際上的行業競爭力。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深圳大學經濟學院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國世平認為,央企重組呈現出的部分特點是通過上下游行業的整合,比如中國國電與神華集團的重組,解決企業效率不高的問題。他指出,央企重組的目標是「減壓」(壓縮管理層級、減少法人戶數),一方面是提高企業的規模效益,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協助「一帶一路」協議的發展。

  「減壓」是主要障礙

  對於央企重組主要面臨的困難和障礙,國世平認為在於企業合併后高層干部的人事安排上。由於相應的職位被削減,官僚體制內部會產生許多不和諧性因素。

  數據顯示,通過「壓減」工作,缺乏價值創造能力的企業被關停注銷,資產品質不斷夯實。「壓減」工作開展一年來,中央企業累計減少法人5744戶,減少比例超過11%,法人總數已從53036戶下降至49105戶。在被「壓減」的法人中,非盈利企業達3495戶,占比高達60.8%。

  「央企重組的障礙主要還是在編制上,中國自古以來官本位的突破是關鍵,因為人人都想當相關部門的一把手,這是一個大問題。」劉國宏說,央企重組未來最關鍵的除了協同效應、合併同類項之外,從過往講政治顧大局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在人事因素的整合上,這需要時間統籌和安排。此外,整合的同時要傾向於市場化,面向市場調整結構,通過內部資源的整合,重新調整產業體系和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這是國企改革的一個重點。

  重組可助去產能

  國資委表示,下一步具體工作中將重點抓好「五個聚焦」:一是聚焦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二是聚焦突出精干主業;三是聚焦做強做優做大;四是聚焦行業健康發展;五是聚焦創新能力提升。國資委提到,結構調整是推進供給側改革的重要任務。推進中央企業重組整合,要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切實解決目前存在的低端產能過剩、高端供給不足、資源配置效率不高、同質化發展突出等結構性問題,努力實現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劉國宏指出,央企主要在能源、資源,比如煤炭、電力等行業占的份額很大,也是企業「去產能」的重點,而央企的重組是一個很好的「去產能」的契機,通過央企的併購整合和產業鏈重構可以去掉低端產能,對提升整個企業的管理效率和強化高端生產力能起到非常重要作用。同時,央企也需要通過做大做強做優以提高國際競爭力,通過打造世界一流企業,充分發揮中央企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骨干中堅作用。

[责任编辑:蒋琳]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