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北約鄉委會、西貢、沙頭角及荃灣等十幾條村逾400名村民響應號召,於赤徑舉行集會憶述抗日村史,爭取建路、重返家鄉、重建家園大行動。記者周駿攝
劉業強(右)、李耀斌(左)及范房生在會上分別發言,要求政府正視偏遠鄉村基礎建設問題。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周駿報道:本港極東、西貢偏僻鄉村赤徑,在香港歷史上是抗日的東江縱隊基地。昨日,由新界原居民權益關注組發起新界偏遠鄉村慶國慶68周年暨爭取建路大行動盆菜宴,來自西貢、沙頭角及荃灣等十幾條村逾400名村民響應到場集會,憶述抗日村史,爭取建路以重返家鄉、重建家園。
多條有歷史鄉村瀕臨荒廢
到場支持的行政會議成員、立法會議員、新界鄉議局主席劉業強指,新界有20多條村莊,由於政府沒有進行基礎設施,令這些鄉村荒廢,他已向今屆政府反映,透過建路、修碼頭活化偏遠鄉村,令村民有能力、有資源重建自己的鄉村。
來自西貢北約鄉委會、西貢、沙頭角及荃灣等十幾條村逾400名村民,昨早冒雨經陸路、水路到達西貢赤徑村聚會·首先以奏國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8周年。新界原居民權益關注組召集人、西貢北約鄉委會主席李耀斌表示,今次選擇曾是抗日的東江縱隊基地赤徑舉辦一次慶祝國慶活動,是因為他在多次到赤徑后,有感赤徑是個文化豐富之地而決定;他指赤徑村屋建築很有特色,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有百戶村民生活的繁盛鄉村,何以數十年后的今天瀕臨湮沒?殖民地政府時期的惡政,使鄉村無法跟隨時代發展,以致村民大量遷移,無數百年村屋無法存護而倒塌,當地村民現在如何生活,回歸后的特區政府應着力處理殖民地時期的惡政。
建好交通基建有助活化
劉業強稱,在來赤徑的途中,已聽到該村有意義的歷史,看到鄉村建築物也是保留着較好,可是由村到大馬路(北潭凹)間有2公里無路可走,雖可乘船到該村,如果政府可建一條路,對保存鄉村和活化有很大作用。
他指出,新界有20多條村莊,由於政府沒有進行基礎設施工作,令這些鄉村荒廢。現時,荔枝窩已經有一個好例子,有2個機構的基金投放資金規劃活化該村工作,故此,他已向今屆政府反映,通過建路、修碼頭,令村民有能力、有資源重建自己村莊,活化偏遠鄉村。
屬活生生國民教育基地
赤徑村村代表范房生介紹村史時表示,他4歲前在赤徑居住,其父在大埔工作后,將他和母親接到大埔居住,經歷50多年赤徑村仍荒廢,至今仍沒有充足交通基建。他又指赤徑在日占時期,村民曾為香港出過力。回歸祖國后,本港應該有充足基建資源,可於鄉村完成建馬路等基建。他希望有一日重返家鄉,重建家園。
鄉議局顧問、香港智明研究所研究總監許楨表示,赤徑是真正意義上的國民教育基地,是香港活生生保衛鄉土的歷史古蹟,村民為保家衛國付出很多、包括村民生命。是以今日村民爭取建水陸交通,要求生命有尊嚴是合理的。他又說,新界應該在教育、保育、發展及休镕方面平衡發展。
鄉議局54幅不包括土地小組召集人巫家雄表示,政府除了要改善鄉村基礎設施水電、道路外,在用地上村民已請求鄉議局支持,通過司法覆核,達致農地歸農地、私地可發展及可建屋的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