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收入限額傳定為5.2至7.2萬 首置盤下周三公布細節

2017-10-04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鄭珊珊報道:備受關注的「首置上車盤」將於下周三公布細節。市場昨日有消息指,首置上車盤的申請者,家庭收入範圍為5.2萬至7.2萬元,并設10年轉售限制。

  美聯物業昨發表「施政報告前上車置業」問卷調查,該調查成功以電話訪問1038名市民,該調查發現,首置上車盤價格定位在「居屋之上,私樓以下」。現時,居屋白表家庭入息上限為5.2萬元,如果首置計劃和居屋計劃不重疊,那麼收入下限可能就是5.2萬元。

  地產代理:每年不宜提供過多

  至於轉售方面,有傳言指,首置盤可在購入10年后,補足地價之后出售;若轉售給白表綠表人士,就不須補地價;也有消息指,只能由政府以出售時的原價購回。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上月初表示,上車盤為首次置業的香港永久性居民而設,已經購買居屋或擁有物業者均不符合資格。若傳言為真,那麼全港約有24萬戶合資格家庭,約占現時全港家庭戶數的9.5%。

  首置盤公布前夕,眾說紛紜。美聯物業的問卷調查顯示,當中認為上車盤可以幫助市民置業的占53%,認為沒有幫助的比例高達47%,可謂旗鼓相當。首席分析師劉嘉輝表示,上車盤可幫到市民上車。但是,收入達到5.2萬元以上的家庭,只要籌夠首期,是能夠負擔每月私樓的按揭還款。此外,他還認為,首置上車盤的單位提供量不宜過多,因《長遠房屋策略》未來10年居屋單位目標為8萬個,但未來5年已知的居屋單位僅約2.26萬個。

  市民:置業同時亦需兼顧環境

  不論認為上車盤起不起作用,超過四成市民認為,增加私宅及自主出售房屋供應,有助市民置業。支持上車盤的市民中有35%認為,推出首次置業貸款有助市民置業。指上車盤作用不大的市民當中,認為對其他樓市政策松綁,包括調高九成按揭保險的400萬元樓價上限限制,以及通過延長「雙倍印花稅」換樓退稅豁免期增加二手供應,對置業也有積極作用。

  而增加土地供應方面,37%的市民認為活化工廈,改建「過渡性住宅」最有效,其次為覓地填海,有17%。前排熱議的棕地開發、利用郊野公園周邊地興建住宅、加快農地補地價改為住宅用地等提議,得到的支持率相差無幾,皆僅有十多個百分點。可見,本港市民期待置業的同時,也不希望給環境帶來壓力。

  首置盤與夾屋歷史重現嗎?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鄭珊珊報道:大家還記不記得20多年前,當時的港英政府推出過「夾屋」?所謂「夾屋」,即是「夾心階層住屋計劃」。該計劃要求合資格申請者購入的單位,若在五年內轉售,只能賣給房協;如房協不回購,業主可向政府補完地價,在公開市場以市價出售。

  夾屋買家不要求是首置人士

  計劃於1993年推出,原為收入不足夠買私人物業,但又不合資格申請「居者有其屋」及公屋的中產市民(俗稱「夾心階層」)解決住屋問題。但它不要求買家必須是首次置業人士。全家入息介乎20001至40000元就符合資格,符合資格的家庭數目占當時香港家庭總數的28.8%。

  此計劃的首個項目於1995年建成,是位於青衣的宏福花園,售價均較居屋為高,但比私人樓宇低。「短命」的夾屋政策僅存活了五年,就被繼任政府叫停,連帶夾屋后來的命運也是一波三折。

  98年10月叫停夾屋計劃

  董建華執政期間,為了穩定樓價,1998年10月宣布停建夾心階層住屋。餘下四個建成未售的屋苑的其中三個(分別是堅尼地城加惠臺、馬鞍山曉峰灣畔及將軍澳怡心園)於2000年經香港房屋協會向政府補地價后,獲運輸及房屋局批准改作私人樓宇,并以市值價格出售。而屯門景新臺則於2002年經政府批准轉作住宅發售計劃形式出售。

[责任编辑:程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