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9

團結基金倡成本價售公屋 改良補價機制 助市民做真業主

2017-10-24
来源:香港商報

團結香港基金發表土地政策研究報告,左起至右分別為曾維謙、鄭李錦芬、王于漸、黃元山。記者蔡啟文攝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何加祺報道:土地房屋問題為社會一直關注之議題,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系列的第3份報告,并提出6項建議。報告提出「補貼置業計劃」,建議政府以建築成本定價出售公營房屋單位,并鎖定補價金額,幫助住在公屋的市民置業;又認為政府可以考慮在補價釐定機制中加入不同元素,以鼓勵買家完成補價。報告還建議政府成立「土地發展專員辦事處」,統籌有關土地發展的審批工作,長遠應繼續在維港以外大規模填海。

  鎖定補價額 不隨樓價浮動

  團結香港基金昨日發表「土地房屋政策研究」系列的第3份報告,報告分析出在過去10多年,本港房屋供應嚴重不足,房屋階梯失效,公屋住戶欠缺置業機會,而資助出售房屋業主因現有補價機制的缺陷,無法追上與市價挂恥、水漲船高的補價金額,令其難以離開公營房屋體系,「換樓」至私人市場。又指,公屋的建築和營運成本依賴持續補貼,長遠對政府的財政狀况造成壓力,而現有公營房屋政策,對公屋租戶、租置及居屋業主、政府三方均未能達致最佳成果。

  領導是次研究報告的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會成員王于漸表示,現時的公營房屋政策令土地值無從釋放,認為政府應幫助港人置業,讓更多住在公營房屋的市民擁有資產,透過土地、樓價升值分享經濟繁榮成果,拉近貧富差距。報告倡議推出「補貼置業計劃」,以建築成本定價出售公營房屋單位,并鎖定補價金額,與民共富。以市值400萬元的單位例,假設售價為100萬元,兩者相差的300萬元為未來補價金額,將在最初購買時鎖定,不再隨樓價浮動,讓有關住戶按本身能力做可預期的計劃,在條件充足時完成補價,成為擁有單位全部業權的「真業主」。

  倡「綠置居」推先導計劃

  他又指,政府可考慮在補價釐定機制中加入不同元素,以鼓勵買家完成補價,包括提前清償補價折扣優惠、就未繳付的補價禁售期后收取利息、分期償還未繳付補價、以及當單位市值下跌時平均下調補價等。報告亦建議政府分4階段推行計劃,首先推行先導計劃,出售「補貼置業計劃」單位予「綠置居」、新建成居屋、「首置上車盤」的合資格住戶;若先導計劃受歡迎,則擴展至未來所有新落成公營房屋。

  至於在土地方面,報告建議政府成立「土地發展專員辦事處」,統籌有關土地發展的審批工作,并增加資源予相關部門,加快審批程序,拆牆松綁,從而加快土地及房屋供應。而長遠方面,報告指出香港需要大片、平坦、完整的土地,以支持規劃完善、配套充足的新市鎮發展,并建議繼續在維港以外進行大規模填海,因這是眾多土地供應的選項中,較具成本效益、較少爭議、亦一直行之有效的方法。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