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9

社會共同出力 解決住屋難題

2017-11-06
来源:香港商報

  香港商報評論員 周武輝

  本港近年興起納米樓,今年底再有3個新盤推出,吸引有意上車客。尽管納米樓因為面積太過細小,影響居住質素而廣遭詬病,但是市民卻邊怨邊買,原因就是擔心「今天不買明天更貴」,而樓價連升18個月再創新高,佐證和加深了市民對樓價「長升長有」的判斷。顯然,香港房屋供不應求的問題依然尖銳,市場對土地和房屋不足的心理預期難以扭轉,亦無法緩減樓價房租雙升的壓力,要想改變市民愈住愈貴、愈住愈細的狀况,特別是紓緩有需要人士的居住困難,可謂任務艱巨。

  差餉物業估價署日前公布最新數據顯示,9月份樓價按月升0.27%,18個月內已累升25%,升勢驚人。現時,本港有近20萬市民生活於浻房或環境惡劣的地方,隨着樓價和租金不斷飆升,以及輪候公屋時間長久,令基層住屋之困愈發凸顯。為解決房屋問題,今屆政府除了成立專責小組長遠規劃土地來源外,亦提出了多項房策新猷,積極推展民間主導的過渡性社會房屋計劃,包括「社會房屋共享計劃」,興建「貨櫃屋」等,以應付中短期所需,希望有助紓緩浻房租金上升壓力,廣泛惠及基層。

  一個好的迹象是,為紓解房屋困局,社會各界群策群力,互相協作,拿出了一些具突破性和可操作性的方案,令相關計劃得以實施,或進入先導階段,展現出一齊為社會出一分力,幫助一眾基層家庭尋找新出路的責任感和關愛精神。例如由運輸及房屋局牽頭,透過社聯推出的社會房屋共享計劃,目前募集了400個單位,均由小業主以及發展商提供,願意廉價出租,該計劃亦獲香港公益金捐出5000萬元支持裝修,社會創新基金撥出1150萬元支持未來3年的營運費;「貨櫃屋」需要的大量镕置土地,有發展商表示願意以一元象徵式租金租出,而香港大學落實采用組裝合成技術興建學生宿舍,為「貨櫃屋」作出相關技術指引。此外,多個專業團體,包括香港律師會、香港建築師學會、香港工程師學會及香港測量師學會等也參與計劃其中。政府、商界、非牟利機構及專業團體分工合作,創意嘗試,有房出房,有地出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落實具體的方案,起到緩解基層市民燃眉之急的作用,值得點赞。

  這種從普羅市民的角度出發,社會齊出力,為共同目標相互理解、彼此信賴、互相支持,有效合作的方式,正是徹底解決香港房屋問題的根本辦法。房屋供應的核心癥結,還在土地供應不足上,道理人人都知,只是拓地建屋禁忌多,綠化地、郊野公園不能動、填海不能碰,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屢遭狙擊,土地改劃遭人以司法覆核阻延等,早前規劃署擬改劃屯門區5幅地興建1萬個公營房屋單位,就遇到地區反對,屯門區議會通過無約束力的動議,要求當局撤回,足以說明很多問題。在討論解決「地從何來」的問題時,若人人都秉持「有小我無大我」的思維,都以個人、局部利益看問題,推來推去,缺乏共識,這樣的態度解決不了現時市民住屋難題,希望「共享房屋」的成功推行,能夠給社會帶來啟發和改變。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