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8

上海京剧院传承“尚长荣三部曲”:传要精准 承有创新

2017-11-09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传要精准 承有创新 ——记上海京剧院传承“尚长荣三部曲”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如何传承”与“传承什么”以及“通过传承怎样培养青年人才”等问题,一直是戏曲界关注的焦点。日前,历经3年传授与打磨的“尚长荣三部曲”传承版在上海展演。经典原创剧目的“接力棒”,让人们看到了传统艺术继承与传播的方向和希望。

  传承经典十分紧迫

  30年前,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之子、著名净角艺术家尚长荣主演的京剧《曹操与杨修》横空出世,享誉遐迩,被誉为“新时期以来中国戏曲的里程碑”。之后上海京剧院又成功推出新编历史京剧《贞观盛事》《廉吏于成龙》,组成了尚长荣的“新编京剧三部曲”。

  《曹操与杨修》因塑造“为人性的卑微所深深束缚、缠绕着的历史伟人形象”赢得了当时观众的极力喝彩;《贞观盛事》以“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为题旨,鲜明生动地塑造了李世民、魏征等人物形象,精心勾勒出一幅大唐群像;《廉吏于成龙》刻画了一代廉吏于成龙廉政亲民形象。三部戏分别获得第一、三、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金奖(榜首)。

  “尚长荣三部曲”是尚长荣以及众多主创精湛演艺的集中展示,是上海京剧院团队协作的集体成果,也是从老院长周信芳时代一以贯之的演剧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们的诞生,不仅为新时期新编戏的创作贡献了三部极具分量的作品,也奠定了尚长荣以及众主创的艺术高度。三部戏所写的历史时代、主旨主题、剧情发展、人物形象虽各有不同,但都鲜明生动、启迪人生,以对历史的独特诠释,反映和弘扬了时代精神,内容和形式上既取信历史又观照现实,艺术上充满开拓创新气息。

  30年过去了,随着老艺术家们逐渐淡出舞台,三出戏的演出频率越来越低,一份紧迫感和使命感摆在上海京剧院面前:“三部曲的艺术价值与思想内涵不应仅仅属于一代人,更应属于未来。作为一家国有文艺院团,有责任有义务将之传承下去。寻找优秀的青年人才,传承优秀的新编剧目不仅是上海京剧院的当务之急,也是戏曲发展的题中之义。”上海京剧院院长单跃进表示。

  青年演员异军突起

  经过几年酝酿,2015年起,上海京剧院启动“尚长荣三部曲”传承计划,由尚长荣担任艺术指导,将三部作品倾囊相授,交由上京中青年演员“接棒”。传承计划旨在传承剧院经典剧目、传承老艺术家演绎精神,并继续建设演员与艺术创作人员梯队,培养与打造上京新一代的精英团队。

  在传承“三部曲”过程中,尚长荣担任艺术指导,一批经典版主演任表演指导。3年里,尚长荣在传承过程中始终坚持亲力亲为,每一部戏的教学都对全组演员悉心指导,并为青年演员们准备了大量的相关历史史料与文学作品,严格要求青年演员不断挖掘角色、理解人物,丰富人物内心。戏中主创、主演、主配,甚至没有演出任务的青年演员都可参与听课、学习。担任表演指导的一批经典版主演也以尚老师的无私传授为榜样,为传承版的演员倾囊相授,从戏里到戏外,从吐字、发声到唱腔、念白,再到人物情感的理解、表达,老师们手把手传授、亲自示范、逐一把关、指导。

  尚长荣表示:“我们要做的是‘精准传承’。”眼睛怎么瞪,什么时候瞪,曹操怎么走,魏征怎么走,该怎么动情,什么点上煽情……在尚长荣眼里,这些都必须“精准”。在他看来,年轻演员在传承经典剧目时,心态一定要摆好,不要认为自己“跟老师相比太不行了”,什么都不敢想、不敢做。年轻人一定要坚信自己有智慧,是有艺术灵感的人,要在这种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去求索和学习。要博采众长,不要走进死胡同,要非常认真地去研究去学习去传承去创新。

  在老一辈艺术家的言传身教下,上海京剧院一批优秀中青年主演杨东虎、董洪松、傅希如、董洪松等快速成长、成功“接棒”;高红梅、郭毅、田慧、鲁肃、吴响军、王盾等青年演员也成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一支新生力量。在学习和继承经典剧目的同时,他们不仅加强了个人唱、念、做的基本功,学到了塑造人物的方法、演剧理念,更深受老一辈艺术家对艺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的熏陶。

  “通过三部曲的传承,我感觉整个团队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上海剧协副主席、秘书长,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副总裁沈伟民观察到。上海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研究员毛时安也认为,此举是对中青年演员的一次整体提升。“戏曲的传承,不单纯是继承一个角色、一个行当、一部戏,而是同时把戏外很多文化的、艺术的、美学的、哲学的东西融合在一起,最后变成演员自身的修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在对经典的传承路上,青年一代正以他们的热情、努力和追求,慢慢接过继承与传播传统艺术的大旗。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