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77

我们就是这么爱自己的老房子——看布达佩斯如何保护老城

2017-11-1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文明互鉴】

  作者:夏南(媒体人)

  从小时候听闻茜茜公主的传说,再到中学课本里的音乐家李斯特、诗人裴多菲……对于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我向往已久。

  最近,我终于如愿以偿去布达佩斯待了几天。除了厚重的历史,对那里的另一种印象更为深刻:当地人对于记忆的敬重由来已久,而这正是这座城市巨大魅力的真正源泉。

  正如中国的武汉由三镇合成,布达佩斯也是1873年由多瑙河左岸的城市布达、老布达和右岸的佩斯三座城市合并而成。虽然叫“布达佩斯”的时间不算太长,但是这里的历史却颇为坎坷。

  公元896年,匈牙利如今的主体民族马扎尔人,从东方迁徙至今天的匈牙利定居,差不多一个世纪后建立了第一个王朝。自此之后,匈牙利时常成为周边强权角逐的战场。

  在经历了一系列和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的战争之后,布达和佩斯最终沦陷,被土耳其人统治了150年。虽然奥地利人通过战争赶走了奥斯曼帝国的军队,却又鸠占鹊巢继续高压统治。直到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和匈牙利贵族达成妥协,促成了整整150年前奥匈帝国的建立。虽历经兴盛,帝国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瓦解,不懈进取几百年的匈牙利人也终于在数百年之后重新恢复了独立。

  布达皇宫的一部分成了国家画廊 夏南摄/光明图片

    想装空调?对不起,这里是世界遗产

  长期异邦统治的历史也反映在今天布达佩斯的街道上。多瑙河边的布达城堡曾经是匈牙利的政治军事中心。城堡始建于1247年,初为抵挡鞑靼人而建。如今在城堡中,哥特、土耳其、巴洛克风格的建筑鳞次栉比。这些建筑虽然色彩斑斓,却不甚奢华,充满了怀旧的文艺气息。城堡山的地面依然由石板铺成,路灯也依然留着十九世纪的样子。

  有趣的是,在一群大约二百年历史的建筑之间,时不时可以看到中世纪残破的墙体遗迹。战火几度严重破坏了这里的建筑群。或许是每次战后重建都时局艰难,后来的居住者也就不去把原先的遗迹完全推倒,而是就地维修加盖,也就形成了这里独特的风景。

  “所以,很多人觉得布达佩斯有点破破的。”我们的翻译高宝石这么打趣道。她是地道的布达佩斯人,曾经在北京大学读书,中文说得很溜。

  别看不起这种“破破的”风格,它似乎成了布达佩斯人的骄傲。漫步城堡区的街道,随处可见外墙上标注的历史保护建筑标识,大多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所列,标识中较为详细地标注了建筑的年代叠加背景、建筑风格和其他一些基本信息。这些标识也留下了斑驳的岁月痕迹,成了文物的一部分。

  1987年,作为布达佩斯多瑙河岸的一部分,布达城堡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为了保护遗产核心区的环境,当地政府做了不少努力。

  总统府附近的街头巡游 夏南摄/光明图片

  比如,在布达城堡区的建筑外墙上,我居然没有发现空调外机。“在这里,装空调的要求是不能被看出来。”高宝石告诉我们,“这得多花很多钱,有的人怕麻烦,干脆不装了。”

  装空调还不算大事,外墙改造才是真正的“折腾”。在布达城堡区,私自改建被严格禁止。虽然有的历史保护建筑级别并不高,但哪怕是保护级别最低的建筑,每一次改造也都需要去文物部门审批。审批程序非常严格,耗时耗力,多数改建的申请得不到批准。

  对于布达佩斯人这种较真的态度,我真是佩服;可我又惊讶地发现,这样的较真竟然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前。

  1896年,为纪念马扎尔人定居匈牙利1000周年,布达佩斯城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建设,包括如今布达佩斯的地标建筑——国会大厦,也是那时建成的。当时,为了体现国会大厦的崇高地位,政府要求布达佩斯所有的建筑不能超过96米高的国会大厦穹顶。这一规定其实在二战过后已经不再有效。然而,如今站在布达城堡放眼望去,看到的天际线和那时候并无太大差别。“在布达佩斯城区你看不到一栋高楼。没有人规定,是我们自己心里的规定。”高宝石很是骄傲。

  保护历史建筑需要维持街区的风貌统一,这一理念近年在国内反复强调。但是,在一百多年以前,它就被布达佩斯人贯彻执行了。布达城堡里新哥特式风格的马加什教堂始建于13世纪。1867年奥匈帝国成立时,著名的茜茜公主就是在这里加冕成为匈牙利女王。时光荏苒,19世纪末的时候,这教堂已经年久失修。当人们开始修复这座教堂时,不仅把周围街区一起修了修,顺便也想搞搞旅游开发,比如弄个观景平台。可是,设计师被再三提醒:你得注意下教堂的气质啊!于是,在教堂边面向多瑙河的一侧,设计师用同样的新哥特式风格新建了公共观景台,这也造就了今天布达佩斯最著名的景点——渔人堡。若不是有人特别提醒,我根本无法看出它和马加什教堂的年代差了好几个世纪。

  在渔人堡(图右侧的建筑)上俯瞰布达佩斯全貌,市区几乎没有高楼 夏南摄/光明图片

    历史建筑怎么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事实上,历史建筑内部如何改造也是布达佩斯人一直纠结的问题。

  比如,布达城堡区的核心布达皇宫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二战末期,德军为了防止苏联和盟军借道向其进攻,抢先占领了匈牙利,还在布达佩斯负隅顽抗了好些日子,战火也把城市再次搞得满目疮痍。等到苏军终于攻进布达佩斯时,皇宫成了空壳,只剩下外墙。战后,布达佩斯成立了复兴委员会。可是修复了皇宫外表之后,内部却成为了标准的苏联式样。

  如今,皇宫的一部分已经用作匈牙利国家画廊。走进漆成浅绿色的空旷展厅,欣赏着反映匈牙利从中世纪至今历史事件的画作,还真的是一件颇感奇妙的事情。对于曾经耀眼夺目的内饰,我也只能依靠想象了。然而,国家画廊的导览人员却有着自己的理解:“二战和这些苏式建筑的遗存都是布达佩斯历史的一部分,所以予以保留也可以提供一种时空对话的机会。”

  不过,对于“是不是要恢复原貌”这个问题,布达佩斯人并非一刀切。各单位在使用历史建筑时,针对各自的特点都有着不同的规划。

  对于创建于1872年的世界著名音乐学府李斯特音乐学院来说,恢复学校曾经的艺术氛围显得尤为重要。李斯特音乐学院现存的大楼建于1901年,建筑内部的壁画和巴洛克式装饰都堪称艺术界的杰作。可是,与布达皇宫一样,在二战后的修复过程中,大楼内部完全变成了苏联式的风格。在校方看来,作为一所古典音乐艺术的殿堂,这样的转变显然并不合适。学校的一位工作人员跟我们开玩笑说:“那时候,学校的音乐厅看上去就像村里的电影院。”可是,苦于资金压力,多年来一直也只能维持了原状。

  终于,2014年,校方申请到了欧盟44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3.46亿元)的拨款,得以严格按照历史原貌将学校建筑内部装饰全部翻新,这算得上是对于一手创建学校的李斯特本人最大的尊重了。

  始建于19世纪中期的文娱宫(PestiVigado)也曾遇到过同样的窘境。作为布达佩斯曾经最大的音乐厅之一,这里在建成初期举办过约翰·施特劳斯等世界顶尖大师的音乐会,也举办过盛况空前、几千人参加的贵族舞会。可是到了现代,繁华不再,因为难以复制历史上的音乐盛况,文娱宫运营堪忧,不少房间都荒废不用,建筑内部装饰也年久失修。2004年,为了振兴这座曾经的音乐殿堂,政府决定出资修葺,恢复其历史原貌。

  可是,单纯的恢复原貌并不能一劳永逸,建筑的功能性是更为重要的考量。于是,匈牙利的文化主管部门作出了一个决定:把国家艺术科学院(匈牙利艺术学术研究领域的最高机构)搬进文娱宫。

  文娱宫的负责人之一莱斯蒂·阿帕德介绍,大修后,国家不再提供后续保养的经费,所以需要不断激发自己的造血功能。比如,他们将建筑的部分区域开辟出来租给社会使用,获得的收入再投入到建筑的日常维护当中。在修缮过程中,在穹顶内部加盖了一层楼,作为艺术展览空间。有趣的是,加盖的楼层完全基于当代设计,并没有试图和整体建筑风格进行统一。“我们需要提醒人们这是后来新加的,并不是原先建筑的一部分。”莱斯蒂·阿帕德解释说,“这是出于对文娱宫的敬畏。”

  不过,就算脑洞大开,保护仍是不可侵犯的。比如,最近文娱宫计划在原先的屋顶露台上建一个露天咖啡馆。这间咖啡馆将拥有俯瞰多瑙河的宽阔视野,预计会带来不少收入。但是,布达佩斯市的文物主管部门却找上了门,因为他们认为这会影响世界遗产地多瑙河岸的原有风貌。在严格的论证和几番交涉过后,文娱宫放弃了原计划。恐怕等到明年咖啡馆正式开张时,楼顶增加的也只能是几把椅子了。

  文娱宫恢复原貌的舞厅 夏南摄/光明图片

    不用就拆呗?别急,这是难得的财富

  就算建筑已经荒废不用,布达佩斯人也不会轻易选择拆除。

  布达佩斯音乐厅就是一个最好的证明。它坐落在布达佩斯中央大市场旁边,建于十九世纪,作为蔬菜仓库存在了很久。但是,随着物流的发展,城市不再需要沿着多瑙河保留那么多仓库。

  就在政府准备拆掉仓库新建公寓楼的时候,音乐家拉斯洛·高斯站了出来。他买下了整座仓库,进行了多年的声学改造。2014年,作为音乐厅,仓库重新向公众开放,还经常举办音乐会。没过多久,因为独特的历史背景和专业的演出条件,这里名声大噪,甚至还辟出一块地方开办了目前匈牙利最火爆的爵士乐俱乐部。

  拉斯洛·高斯很自豪地介绍,音乐厅的定价十分亲民,票价大约合人民币五十元左右。为了降低成本,仓库里隔出了12间客房,提供给前来演出的音乐家居住。“当然,既然这里曾经是个仓库,我还留了一部分继续当仓库,比如可以放我的CD盘,就算是个免费的图书馆。”他笑着说。

  成片荒弃的老街区,对于布达佩斯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废墟酒吧”已经成了布达佩斯最著名的文化符号之一。这片位于佩斯的老房子大多有着150年到200年的历史,虽然很多房子的产权流转到了政府手上,但是它们根本派不上用场,反而成了累赘。空着也是空着。于是,从2001年开始,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开始入驻,举办一些小型的音乐会、电影放映、社交派对。后来,逐渐演变成许多酒吧。夜幕降临,气氛很快就被点燃。因为大多是晚上使用,就算内部装修不甚讲究,也无碍观瞻,反倒可追忆一把似水年华。布达佩斯的酒吧区举世闻名,在各大旅游手册的酒吧推荐榜单里,“废墟酒吧”总会有几家名列前茅。

  “这么多年不见这些房子,我们来了也感觉出国了一样。”邻桌的大叔说到这里很是兴奋,“谢谢这些酒吧,我找到童年的回忆了。”

  也许,人们该谢谢这座城市。谈笑间,历史就这样沉淀在了他们的基因里。

  来,举杯!为了这些老房子,更为了留下这些老房子的布达佩斯人!

  《光明日报》( 2017年11月10日16版)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