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40

幼儿园开哲学课,怕不适应的是大人

2017-11-17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小指

  不纠正的话,可能孩子的观点比较极端,或者因为年幼缺乏理性思维能力,显得太过于离奇;如果粗暴纠正的话,课程还能起到“呵护幼儿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作用吗?

  在一般人看来,哲学是一门十分深奥的学问,就算是大学生,也未必能搞得很明白。但记者近日获悉,杭州有一所幼儿园居然要开设儿童哲学课。做出这个决定的,是杭州市协和幼儿园,具体实施要等明年初正式开园后。协和幼儿园负责人透露,该园共设计了面向家长、教师和孩子的三种儿童哲学课程。给孩子设计的课程以活动情景为主,主题包括“嫉妒”———“我不喜欢妈妈生小宝”、“认识自我”———“我为什么要上学”;“社会”———“你必须同意别人的意见吗”;“死亡”———“人有没有办法不生病”等等。(昨日《钱江晚报》)

  虽然在哲学家眼中,哲学研究的内容与生活很近,不过是对世间事的摸索与提炼,最终回应的还是人类的现实需求问题,但在普通人看来,哲学的概念依然有着不可触碰的高冷,似乎总与大部头及宏大命题有关。离大众最近的哲学故事,或许就是各地保安最常问的那三个问题———你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这些被称之为关于人类的“终极之问”,有时会让人有今夕何夕之感,但事实上,也很少有人从保安的提问中受到启发,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智力思辨。当然,即便有人对生活的周遭想得更深一些,作为一种智力消遣,总是在考虑如何摆脱危机和总结个人经验,还是很少会把自己的行为与哲学一词联系在一起。

  基于此,要将哲学课程搬进课堂,还是幼儿的课堂,的确需要勇气。看了详细的课程主题之后,我认为这种课程模式很值得称道———无论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还是认识死亡,实际上都是儿童在成长当中会接触到的问题,只是时间有早有晚。他们可能已经提出来了,但并没有引发深入思考的机会,更不能得到系统的回答。甚至,一部分家长天然就排斥孩子的好奇,对他们的“为什么”感到无可奈何。在这种情况下,将认识自我的问题置于“我为什么要上学”的情景之中,既有助于孩子建立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认识,也利于其适应整套社会规范。

  不过,出发点是好的,具体效果如何,依然有待检验。例如,协和幼儿园发的哲学教材是一本绘本,叫作《喂,小蚂蚁》,据说不少孩子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给他们念过。故事大致讲的是一个男孩遇上一只蚂蚁,到底踩还是不踩,男孩和蚂蚁有不同的观点。按照我们的传统教学模式,故事都是有一个标准答案的,以此体现出成年人对孩子思维的引导。那么,老师和家长是否会充分尊重孩子的想象?如果他们得出的结论不符合预期,是否会强行纠正?不纠正的话,可能孩子的观点比较极端,或者因为年幼缺乏理性思维能力,显得太过于离奇;如果粗暴纠正的话,课程还能起到“呵护幼儿好奇心和探究精神”的作用吗?

  从这个意义上说,开设儿童哲学课最重要的,恐怕不是宝宝能否听懂,而是大人是否太严肃。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