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322

乡局乡郊系列游首探新界东北岸 印洲塘赏鬼手岩鸭嘴奇观

2017-11-20
来源:香港商報

「鬼手岩」手掌露出海面,遊客仔細欣賞並不停地「打卡」。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周駿報道:新界東北海岸有一外形宛如印台的小島,環島水靜如塘,故得名「印洲塘」。10 月8 日, 「鄉議局鄉郊導賞回歸系列遊」首站印洲塘海岸公園,不單是印洲塘有步移景異的「鬼手岩」、「鴨嘴」等地質奇觀,更因可於沿途偏僻鄉村荔枝窩、吉澳及鴨洲訪圍村、探濕地、行古道。該項活動召集人曾玉安表示,自荔枝窩渡輪通航後,由水路體驗鄉村文化生態遊的市民有增無減,如可增設平日航班或開辦民宿,相信觀景的市民會繼續增加。當日, 鄉議局主席劉業強、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參加了活動。

  地貌形成於1億8000 萬年前

  10 月8 日早8 時30 分,新界十幾條村村民及市民共逾200 名參加者由馬料水碼頭登上環線遊渡輪,開始鄉村文化生態遊。當船駛出吐露港前,遊客眺望慈山寺白玉觀音,當船駛至白沙頭時,可見全球首個於海中興建的船灣淡水湖。於1968 年建成的淡水湖,攔船灣北岸島嶼築壩蓄水,解決本港淡水供應,為此,北岸6 條鄉村(小滘、大滘、金竹排、橫嶺頭、涌尾及涌背等)浸沒在水中,逾百戶的千餘名村民搬遷大埔居住,今時遊客所見海上大壩見證那段歷史。

鄉郊導賞慶回歸東北印塘遊的全體人士,於荔枝窩協天宮廣場合影留念。記者 周駿攝

  渡輪駛過白沙頭進入赤門海峽,內灣老虎笏及鳳凰笏,在千餘年前已有人徒手潛水採珠,後有人工養殖珍珠,故香港「東方之珠」美譽亦非讚美之詞,惟香港工業化及興建淡水湖時期,養殖珍珠環境不再。渡輪駛至黃竹角咀時,船長停船讓船客近距離觀看香港最早形成的地層特徵「鬼手岩」,由於當日上午仍是潮漲之時,只能見到「鬼手岩」手掌露出海面,但遊客仍然仔細欣賞「鬼手岩」並不停地「打卡」。巧奪天工的「鬼手岩」,其地貌是1 億8000 萬年前中侏羅紀多次火山爆發的產物,後經長約2000 萬年的侵蝕風化期,形成厚約500 米的沉積岩層,呈現於今時的海上奇景。

逾200名遊客到達荔枝窩碼頭入村參觀。

  坊間將奇景歸納為「六寶」

  當渡輪駛過以紅色岩石得名的紅石門後,翹首以待的是更奇特的景象,由群山環抱下的印洲塘,海面風平浪靜,水質清澈,坊間將印洲塘奇景歸納為「六寶」, 「六寶」之一便是海水平如「紙張」。之後,所見「六寶」中的羅傘(黃幌山)、玉璽(印洲)、筆架(筆架洲)、筆尖(白沙頭嘴)及墨硯(印洲附近石排)還有「麒麟石」,則是當渡輪遊荔枝窩、吉澳後折返時所見。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海上遊,渡輪停靠於荔枝窩街渡碼頭,荔枝窩毗鄰印洲塘海岸公園,其客家圍村史有300 多年,該村至今仍保持着 「曾」、「黃」兩姓氏的祠堂,當日遊客之一的屏山鄉鄉委會主席曾樹和特地入曾氏祠堂上香。他表示,曾氏家族同根均由「宗聖公」曾子傳下來,同姓三分親。荔枝窩是兼備鄉村文化和生態之村,由碼頭入村必經「暖窩」牌樓,而客家圍村東門的「東來紫氣」,為村民日常出入之門,西(南)門的「西接祥光」,則是村民婚嫁及帛事的專用通道。協天宮、鶴山寺供慶春約七村使用,前者供奉觀音,後者供奉關帝。現時由非牟利機構參與復耕及修建民宿冀永續發展。村代表曾亞七表示,擬定修建24 間民宿,首批修建12 間民宿。屆時市民可選擇住宿一晚,不必匆匆地趕當日街渡回程。該村生態景觀也是隨處可見,如村前的白花魚藤、銀葉古林,村後風水林、「空心」老樹及連理樹等。

  吉澳傳統天后宮保存完整

  下午2 時許,渡輪再下一站是漁船的天然避風港吉澳,原為漁港的吉澳盛產響螺,後因交通不便,10條村村民於海外謀生,鄉村漸漸衰落,然而,傳統天后宮保存完整,遊客觀廟時對擱置在一旁的兩對門神很有興趣,其因一對門神為啤牌「皇帝」像,一對門神則手握「菜」,意為財神,源於被外籍人士「顛覆」門神畫像。荃灣下花村村長李玉華表示,在吉澳島上仍有一些老屋,在下花村已見不到,從老屋屋頂金字形構造看,後樑數目多過前樑數目,寓意後代代代相傳。

晴空之下,於吉澳島高棚山頂俯瞰印洲塘。

  一天行程結束時,由港島而來的黃姓市民表示,以前多遊港島郊外景點,今次第一次帶同母親參加新界東北遊,船遊印洲塘,少見風平浪靜的海域,雖然今日水漲,但仍然可見「鬼手岩」手背,而鴨洲島很似「鴨子」入水,登陸地上,荔枝窩景點較多,有「空心」老樹、白花魚藤等等。署理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百里讚揚是次活動。他表示,今天的印洲塘海岸公園、松柏塱客家圍、東澳古道、西貢鹽田梓村及元朗大棠紅葉,讓參與的市民可盡情欣賞大自然的景致及生態,以及古樸的文化遺產。

鴨洲鴨眼洞(左方),因海蝕形成。

[责任编辑:肖静文]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