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752

【香港商報創刊65周年】武俠風雲 洛陽紙貴

2017-11-21
来源:香港商报

 金庸(中)與《香港商報》關系密切。圖為1996年初他為本報題字,與原新華社香港分社副社長張浚生(右)及本報時任社長李祖澤(左)合影。

 很多人以為,《香港商報》副刊刊登武俠小說是由金庸的作品開始,其實不是。

 《香港商報》創刊初期便刊登武俠小說,只不過它屬於舊派小說,

 作者是牟松庭,小說名為《山東響馬全傳》,寫得很不錯,

 只因生不逢時,創刊初期《香港商報》銷量不多,佳作無人認識。及至金庸先后為《香港商報》寫下兩部新派武俠小說《碧血劍》和《射鵰英雄傳》,

 令當年銷量日佳的《香港商報》如虎添翼,洛陽紙貴。記者 余江強 

 香港武俠小說風,緣起1954年1月,香港太極掌門吳公儀與澳門白鶴派之陳克夫論戰,最后真的擺擂台要一決雌雄。因香港政府不批准,他們便把擂台搬到澳門比武,雖以平手結束,卻激起武俠小說的浪潮。新派武俠小說由梁羽生開先河,金庸隨着拔劍而起。梁羽生在《新晚報》總編輯羅孚慫恿下,開始撰寫他的第一部武俠小說《龍虎斗京華》,出乎意外大受歡迎,《香港商報》隨即邀請他多寫一篇,但被他拒絕。金庸則在《大公報》寫《書劍恩仇錄》,在《香港商報》總編輯張學孔力邀下,金庸欣然答應,為《香港商報》寫第一篇武俠小說《碧血劍》,這使當年銷量日增的《香港商報》如虎添翼。

 《碧血劍》連載一年

 金庸的《碧血劍》在《香港商報》連載了一整年。

 金庸的《碧血劍》是由195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連載了整整一年,恰好由年頭第一日至年尾最后一日,果真「無巧不成書」,只因報紙要改版,編輯請金庸配合,如果他計劃中尚未完結,只好落雨收柴,如果早就要完,只好拖到改版那日。所以,金庸在新版《碧血劍》的「后記」寫道︰「《碧血劍》曾作了兩次頗大修改,增加了五分之一左右的篇幅。修訂的心力,在這部書上付出最多。」

 《射鵰》連載862天

 至於《射鵰英雄傳》,金庸是由1957年1月1日寫到1959年5月19日,在《香港商報》連載了862天全書完。它被譽為是金庸的成名作、代表作。《射鵰英雄傳》文字通俗、優雅兼而有之,在香港社會中下階層,甚至在中學大學師生中,大受歡迎,轟動一時。最始料不到的是流傳至台灣,以致不少台灣報販託人來港訂購《香港商報》。

 五十年代《香港商報》連載的《射鵰英雄傳》,是金庸的代表作。(張穎胤攝)

 60年前,《香港商報》每天報紙出來,人們首先是翻到副刊追看《射鵰英雄傳》的連載;市民街談巷議的話題,泰半與小說中的人物、情節有關。有與《香港商報》員工熟稔的金庸迷,更是走到報社的排字房,到了緊張情節,竟然連油墨掃樣也等不及,不顧字是倒排的,也要先睹為快。

 射鵰英雄 武俠風吹遍東南亞

 武俠之風很快吹到東南亞各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尼、緬甸的華僑中文報章競相轉載。在曼谷,當地中文報紙每一家都轉載《射鵰》。有僑報為搶先登出,託請《香港商報》的字房工友打「小樣」,速寄去當地。到了小說中的緊要關頭,有的報館為了搶先,便不再坐等《香港商報》由班機到來,而是利用地下電台的設備,通過電報來報道香港當天作品的內容,以滿足讀者迫不及待的渴望。用電報來拍發武俠小說,這在中文報業史上恐怕是空前絕后的舉動。

 金庸知道后,認為是大好機會,便約東南亞僑報的代表洽談,講明可以同步發稿,讓他們與《香港商報》同時刊登,另外要依法給他稿費。有人因此說,這為金庸積累了「第一桶金」,也促使他后來興起創辦《明報》的念頭。

 連載《射鵰英雄傳》的兩年半期間,因為金庸由《新晚報》副刊編輯,轉職到長城電影公司擔任編劇和導演,兼顧事情繁多,天天交稿,所以小說里面有很多情節開展得未盡完善,譬如很多角色的年齡問題、部分重要事情的發生順序都有一些混亂矛盾,他本人并不是非常滿意。因此,從1970年起,金庸着手修訂所有作品,至1980年全部修訂完畢,是為「新版」,亦稱「修訂版」。由金庸本人的公司明河社重新修訂、出版、發行,冠名《金庸作品集》。

 金庸在《射鵰英雄傳》修訂本的后記中寫道:「回想十多年前《香港商報》副刊編輯李沙威兄對這篇小說的愛護和鼓勵的殷殷情意,而他今日已不在人世,不能讓我將這修訂本的第一冊書親手送給他,再想到他那親切的笑容和微帶口吃的談吐,心頭甚感辛酸!」

 李沙威先生,是《香港商報》創報的社務委員,主要負責副刊編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不少爬格子朋友和報業人士都認識他和敬重他,稱他作「莎翁」。他可說是慧眼識金庸。「莎翁」當年笑稱拉稿有如買東西,「做個好的副刊編輯,等於一個好的搜購員,也可說是個好廚子,作出好菜式,讓讀者受用。」

 金庸辦報 商報刊登廣告啟事

 1959年,金庸創辦《明報》,便不再替《香港商報》寫武俠小說。同年5月19日,他在《射鵰英雄傳》的最后一篇結尾,刊出小啟事如下:

 「各位親愛的讀者:我在本報撰寫《碧血劍》與《射鵰英雄傳》,前后已近三年半,承蒙各位讀者不斷的來信指教和討論,使我得到很大的鼓勵,心中自然是非常感激的。這兩部作品本來很不成熟,內容也有許多幼稚和不合理的地方,居然還引起一些讀者們的注意,實是非我始料所及。我和商報同仁以及商報的讀者們交情已不算淺,本來應該續撰新作,只因最近我其他的事務比較忙碌,實在抽不出時間,只好與各位讀者暫別,將來一俟有暇,當再在本報與各位相見。」

 早在這部小說結束前,金庸曾在《香港商報》刊登了一個套紅廣告,廣告內容是宣傳他創辦的《明報》。它的宣傳字句是這樣的:「异軍突起的新型日報明報即將出版長篇連載金庸武俠小說《神鵰俠侶》內容之佳一看便知」。

 金庸把續集《神鵰俠侶》放在創刊的《明報》刊出,為自己創業開辦的報紙拉讀者,無可厚非,《香港商報》刊出這個廣告啟事,成人之美,顯得泱泱大度。不久,另一位新派武俠小說名家梁羽生加盟《香港商報》,由1961年起,寫了《還劍奇情錄》、《女帝奇英傳》、《狂俠天驕魔女》、《鳴鏑風雲錄》、《廣陵劍》等名作,直至1991年。

 郭靖黃蓉活靈活現影視劇集

 《射鵰英雄傳》被金庸小說的讀者稱為「俠文化的歌頌」,是擁有最多讀者的作品,它的發表確立了金庸「武林至尊」的地位。該小說被多次改編,由1958年跨越至2017年,60年間共拍制了6部同名電影和10部電視連續劇,以及多個電玩游戲。

 《神鵰俠侶》多次改編成電視劇,金庸(中)曾親自選角,揀選陳玉蓮(左三)飾演主角小龍女。

 《射鵰英雄傳》是金庸第一部被搬上電影銀幕的作品,由香港峨嵋電影公司於1958年拍成上下集的粵語武俠片,曹達華飾郭靖、容小意飾黃蓉、林蛟飾楊康、黎坤蓮飾穆念慈。

 金庸的《神鵰俠侶》漫畫在《香港商報》作全球性首刊,於1996年1月21日曾在本報A1版刊全版廣告,預告連載消息。(張穎胤攝)

 金庸到1972年封筆不寫武俠小說,當然也不可能再為《香港商報》寫武俠小說,但仍有他和《香港商報》的未了緣。他的《神鵰俠侶》於1996年以漫畫版出書,相隔40年后授權在《香港商報》作全球性首刊,每天以兩大版彩色制作以饗讀者。

 金庸為此欣然寫下:「《神鵰俠侶》之前傳《射鵰英雄傳》於香港商報首刊至今將四十年矣」。

 《神鵰俠侶》漫畫版獲金庸授權在《香港商報》刊登。(張穎胤攝)

 《神鵰俠侶》漫畫版作者是黃展鳴,共分八冊,因作者生產需時,《香港商報》只連載了第一冊。當時本是黑白漫畫,《香港商報》特找專人每天着色,以跨版彩色刊出,還有名家、讀者的短文撰寫感想,藝員專訪等,相當熱鬧。《香港商報》后來更舉辦「我心目中的楊過和小龍女」繪畫比賽,并作巡回展覽,找來神鵰道具和電視劇中飾演小龍女的藝員李若彤在活動中宣傳,轟動一時。

[责任编辑:许淼祥]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