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83

兩地合作促港經濟轉型

2017-11-23
来源: 香港商报

  11月9日,騰訊宣布明年5月將在香港觀塘用其首個海外眾創空間——「騰訊眾創空間(香港)」,與新世界旗下的K11合作,打造線上、線下的文化創意生態圈,預計能容納200家初創企業,已有約160家初創企業與騰訊簽了合約。K11發言人稱,與騰訊合作發展眾創空間的宗旨,是發掘和培育香港本地多媒體創作人才,并推動大中華地區多媒體創作。

  兩地企業創科合作乏成功案例

  「騰訊眾創空間」是內地的創業社群生態圈,共計32個,分布於內地25個城市,總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目前有600萬名創業者,項目估值合計約3000億元人民幣。截至今年上半年,已成功孵化逾100家公司,包括3家「獨角獸」和5家上市公司,總估值約600億元人民幣。

  毋庸諱言,至今,香港不僅缺乏堪與騰訊、阿里巴巴、華為、中興等內地企業相比較的創新科技企業以及文化創意企業,而且缺乏敢於拓展創新科技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的企業家。騰訊將其「眾創空間」向香港拓展,無疑是補充香港之不足。新世界願意與騰訊合作,更是開香港企業之先河。二者合作如能開花結果,必將推動香港經濟轉型,促使香港企業文化轉變。

  香港企業與內地企業合作拓展創新科技產業不是沒有先例,但至今尚無成功案例。

  就在騰訊和新世界宣布合作發展「騰訊眾創空間(香港)」的前一天,北京數碼視訊全球投資總裁汪濤在內地網站發表文章。該文舉了兩個實例。一是華為從代理一家香港企業制造的交換機起家,賺錢后改為研發自己的產品和技術;如今,華為名揚海外,那家香港交換機公司卻早已無人知曉。二是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興通訊的前身中興半導體,是與兩家香港企業合資成立的公司,在開發500門數字程控交換機、賺取豐厚利潤后,兩家香港企業要求把利潤分掉,而企業的經營者以及大股東主張加大研發力度,雙方鬧翻,港資撤走,逼得內地方輾轉發展中興通訊。

  該文作者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中興、華為兩家中國通信業的國際巨頭在發展初期都有港資背景,為什麼那些港資沒有將產業升級到技術含量更高的層次就退出呢?該文作者遺憾,中興和華為今天的地位,本來是可能為兩家香港公司占據的。

  我不同意上述文章把原因簡單歸為香港企業家存在着「殖民地思維」,內心深處潜意識里認為中國人根本不可能在科技上有所作為。香港有沒有持這樣一種觀點的企業家?有。但是,香港也有明白必須拓展創新科技的企業家,他們的苦衷是「心有餘力不足」。香港企業絕大多數是中小企業,普遍缺乏從事研究和開發的資本。此外,香港房地產容易賺錢,養成社會普遍急功近利賺快錢的心理,也不利於研究和開發。

  兩地須展開新型分工合作

  逝者已矣,來者可追。當前,有兩方面條件有利香港拓展創新科技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加快經濟轉型。首先,特區新一屆政府高度重視。新任行政長官第一份施政報告明確表示,會從研發資源、匯聚人才、提供資金、科研基建、檢視法例、開放數據、政府采購和科普教育等八方面加強創新科技發展。其次,國家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為香港與內地共同發展創新科技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提供前所未有的巨大空間。騰訊與新世界合作發展「騰訊眾創空間(香港)」,就萌生於它們一起參與「大灣區」研討會。

  上世紀80年代中至90年代中,香港制造業大規模遷至廣東省珠三角,形成「前店后廠」分工合作格局。今后,香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將形成共同研發、共同制造、共同拓展內地和全球大市場的新型分工合作格局,并加快實現香港經濟轉型。周八駿
 

[责任编辑:若笑]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