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2740

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會:智能制造改變南京市民生活

2017-11-29
来源:香港商報網

彙川視覺PET瓶外觀檢測線

  【香港商報網訊】2017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將於12月6日-8日在南京舉辦,以“聚•融•創•變”為主題,創設智領全球高峰會、智領全球博覽會、智領全球嘉年華3大品牌活動,世界高端制造產業聚焦南京,為南京智能制造產業提供發展機遇。

  南京智能制造研發應用狀況如何?有哪些酷炫的“黑科技”正在改變南京人的衣食住行?

  日前,記者通過走訪多家南京智能制造產業,了解到智能制造技術已在食品行業、醫療行業城市生活等各方面廣泛應用。吃的更放心,醫療更精准,為傳統產業裝上大腦,未來的居民生活將更加便利舒適。

3D打印造型音箱

  智慧食品生產,吃的更放心

  每天一包衛崗奶,是不少“老南京”從小養成的習慣。不過很少有人想到,每一頭產出牛奶的奶牛都生活在由“大數據”系統監控的飼養環境下。牛身上的十幾個傳感器,監測著它們的活動量、臥床時間、體溫、個體狀態……有了這些數據,衛崗的工作人員就可以為每頭奶牛量身定制 " 營養餐 "、“保健藥”,讓奶牛們身體狀況時刻保持最佳。

  在南京彙川視覺的實驗室裏,一條條模擬的食用油生產線正在“工作”,一瓶瓶桶裝油排隊在流水線上“移動”,一旦發現蓋子沒蓋緊、商標貼歪了、瓶中有氣泡等細微瑕疵,那一瓶油就將被自動“踢”出生產線。這是全國第一條用工業視覺檢測產品質量的流水線,准確率達到3個9以上。消費者喜愛的金龍魚油、中糧大米的生產質檢,都由彙川的流水線完成。“你們吃個每一瓶油都是經過我們檢測的。”南京彙川工業視覺技術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勃笑言。

  吸管、奶茶蓋、外賣盒……食品包裝看似普通,但其中涉及到新材料研發制造,擁有很高的技術成分。在南京鵬力科技集團記者了解到,目前公司已經研發了直接可降解的吸管和通過抗菌抑菌手段對產品進行新材料包裝,與此同時,甚至針對孩子,研發出了遇冷、熱均可變色的吸管產品。“一般的水溫超過42度就會刺激到喉嚨,我們將通過國際食品安全認證的變色技術運用到吸管上,從而能夠很好地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智慧醫療,“機器大夫”妙手回春

  近年來,醫療行業同業在領跑智能制造產業應用。除了3D打印的醫療器械,“機器大夫”也不再只是科幻作品中的想象。

  以穿刺診療為例,目前,即使是醫術最高明的大夫,也只能將穿刺精准度控制在2-3厘米的誤差以內。但是,“精准穿刺機器人”卻可以輕松將穿刺精度控制在1毫米以內,甚至可以在半小時完成整個穿刺手術。據悉,這種基於CT影像引導經皮輔助穿刺治療的醫療機器人系統,由江蘇省產研院與南京市鼓樓醫院合作研發,目前已經處於動物實驗階段。

  而在2017年的12月1日,由南京揚子集團聯合東南大學、南京醫科大學等發起的“百萬人群全基因組測序計劃”將正式進入測序階段,爭取建成涵蓋百萬人群的DNA測序平台、生物組學大數據分析中心和中國人群特有的遺傳信息數據庫。未來,借助這些平台,在充分研究中國人群遺傳特點的基礎上,新的藥物和治療手段將更加適應病患群體體質特征;而針對癌症隊列的測序,也可以推進癌症的靶向治療,幫助人類早日實現戰勝“絕症”的夢想。

  百變無人機:快遞、消防、護林樣樣通

  自2014年大疆以“消費級”無人機引爆市場之後,“搞個無人機玩航拍”成了越來越多文藝青年不再遙遠的夢想。但在工業級無人機研發者看來,無人機並不僅僅是一件飛來飛去的玩具,它的價值在於執行人力難以企及的繁難任務。

  去年4月22日,靖江發生火災,現場緊急投入使用的航拍飛行器在遭遇熱浪之後急墜而下。為實時監測現場情況,當地消防部門緊急聯系到南京航天航空大學教授、南京鍾山苑航空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昂海松的團隊。兩架“空中哨兵”在濃煙中起飛穿梭,20倍的光學變焦吊艙將清晰的現場畫面實時傳輸到指揮中心,為大火的最終撲滅貢獻了科技的力量。

  而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無人機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黃大慶看來,在低空領域開放的將來,無人機將可以在物流、巡檢、植保、交通等領域承擔各式各樣的工作:

  雙十一過後,各地的物流忙碌了起來。郊外的一間倉儲站內,數十架無人機如蜂群般有序地穿梭在堆積的貨品中。經過自動分揀,搭載著包裹的無人機越過高牆,避開屋頂,穩穩當當地落在了你家的陽台,距你在手機上下單還不到半小時……

  此刻這還僅僅是黃大慶教授為我們描繪的美好未來。但如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南京工業無人機依靠自主研發日漸站穩腳跟。可以想見,未來的無人機將在更多工種、更寬領域,為人類服務。

  一鍵下單,3D打印現在可以這么玩

  隨著3D打印技術從概念化向產業化的轉型,大到航空航天,小到兒童玩具,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依賴3D打印企業提供產品生產和配件制造。

  南京的壹千零壹號自動化科技有限公司,擁有目前全國最大的工業級3D打印機群。不同於傳統的制造生產,3D打印的廠房不是批量生產的流水線,每台機器都可以執行不同的任務,偌大的車間只需要兩個工作人員。

  更為便捷的是,借助“1001號雲制造平台”,從上傳圖紙、選擇機器、挑選材質、確定工藝、反饋報價,客戶的種種需求都可以遠程在線上平台操作、一鍵下單。大大節省了傳統口耳、書面訂購模式所耗費的人力和時間。

  除了一鍵下單,借助打印機上的數據線、傳感器,機器的生產數據可以實時反饋到中央數據中心。無論客戶在天南海北,只要通過電腦和手機,就可以查看生產進度,掌控工廠生產的情況。在整個生產過程中,大數據平台不僅充當了客服,還承擔著監工的角色。

  無論是連接居民生活消費的食品、物流行業,還是保障居民生命安全的醫療、消防行業,政策支持帶來的人才、資金、技術的密集投入,正在南京的制造業中掀起一股自主技術集成大數據平台的智能革新。這些的南京智造企業,將惠及更多群體,走進千家萬戶。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