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著名作家龍一做客寶安圖書館分享讀書與聽書

2017-12-04
来源:香港商報網

  著名作家龍一做客寶安圖書館分享讀書與聽書

  ——寶安圖書館“悅享廳”名作家面對面系列講座第九期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王娜報道:12月3日(周日),著名作家、天津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潛伏》原著作者龍一做客寶安圖書館“悅享廳”名作家面對面系列活動,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與生動有趣的故事分享了“讀書與聽書”的感受。這也是本報與寶安圖書館攜手打造的“悅享廳”名作家面對面活動的第9期。

  活動一開始,龍一認為寶安圖書館對他是一個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空間,他認為聽書是互聯網興起帶來之後的一種閱讀手段,而今已滲透到人們生活中去,這對人們是有益的。他現在就常常用喜馬拉雅聽書與懶人聽書這兩款軟件來聽書,現場他以自己教育孩子的心得為例,龍一表示,什么時候開始聽書不都晚,隨時隨地碎片式汲取知識的“聽書”,一方面能夠有效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從中啟蒙孩子的興趣與才能。至於如何培養孩子的聽書習慣,龍一強調“不要讓孩子坐在桌前老老實實的聽,要讓孩子自己決定聽什么”,聽書並不是一件嚴肅的事,他把聽書當成背景音樂,在潛意識中,人們會自然而然吸收自己感興趣的內容。

  “我們要為自己的興趣感到榮耀。”龍一告訴聽眾,當全社會只讀一本書,那社會便出問題了,讀書最重要的是愉悅自我,其次才是學習,換言之,讀書是一個把無趣的知識變為有趣的過程,因而,“不要怕別人指責我們讀什么,你喜歡什么知識,就去豐富什么,人一定要有自己的知識特色”。龍一認為,要做到對自己知識力量的自信,人們必須要在知識結構與品味上做到“與眾不同”,而這更多源於人們努力豐富作家感興趣而別人特別是同齡人不知道的知識。

  談到文化自信,龍一對所謂“深圳是文化沙漠”的說法嗤之以鼻,龍一並不認為太過年輕並且外來務工人口居多的深圳就沒有了文化底蘊,一個地方的文化資源不能以這個地方出了幾個得過文學大獎的作家來定論,現在各級政府、各個組織,特別是圖書館都在積極營造讀書氛圍、普及文學知識,而那些成千上萬彙集於深圳的人,每一個人都有一肚子的故事與經曆,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吸取知識,這才是真正的文化富庶。

  在講座中,極少薦書的龍一向讀者們推薦了一套書,那便是英國作家J·K·羅琳所著的全球熱銷魔幻文學系列小說《哈利·波特》。龍一將《哈利·波特》這本書看作是裹著奇幻故事外殼的少兒成長教育書,書中主角在成長過程中處理所遇到的種種問題,包括解決與老師的關系問題、與同學的關系問題、與異性的關系問題等,都是現在孩子們成長教育中的“他山之石”。除此之外,一些帶圖畫的知識科普類、專業類書籍也不妨讓孩子多讀,以促進孩子們橫向知識的增長。

  在最後的提問環節中,龍一老師也分享了讀者關於小孩子閱讀興趣方面的問題,他認為先從故事開始,有人給他講故事,有一個不知疲倦的互聯網在那給他講故事,現在孩子家長很幸福,平時要保護好孩子眼睛,別讓他看動畫片,如果家長自己沒有閱讀習慣,那就讓孩子先從聽書開始。讓孩子找他自己喜歡的,產生興趣,然後產生興趣之後他就會提出自己的要求。主持人還講述了龍一在創作中為了體驗真實,在家把腰帶煮了、吃了的趣事,對此,龍一說研究煮皮帶是一種知識的延伸,人們增廣了見聞、掌握了知識還需要培養鍛煉自己的動手能力,如此才能在不同的知識與知識之間建立起創造力與想象力,因而他鼓勵孩子們在讀書學習時要“多下廚房”,積極培養自己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將天馬行空的想象創造性變為現實。

  活動現場記者了解到,在電視劇《潛伏》熱播之前,龍一默默寫作已有十多個年頭,在文學上的“潛伏”讓他對出名之事尤為淡然,笑稱自己是“浪得虛名”,認為《潛伏》的成功更多是因為編劇薑偉在作品改編上窮盡的努力。除了《潛伏》,龍一還著有長篇小說《烹調愛情》、《借槍》、《接頭》、《深謀》、《暗火》、《代號》、《暗探》,中篇小說《沒有英雄的日子》,短篇小說《屋頂上的男孩》,小說集《刺客》、《恭賀新禧》、《藤花香》、《美食小說家》和小說理論專著《小說技術》等,其中,小說《潛伏》、《借槍》、《代號》被改編為電視劇播出,中篇小說《沒有英雄的日子》獲2003年中國作家大紅鷹文學獎,短篇小說《屋頂上的男孩》獲《上海文學》短篇小說獎。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