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文在寅访华,两次公开提到了南京大屠杀。
在访华开始前两天,文在寅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此行最大的目的和重点是恢复韩中两国的互信,加深两国民众的友好感情。
文在寅准备从哪里出发“加深感情”?
提及南京大屠杀 文在寅“感同身受”
12月13日,文在寅访华的第一天就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当天下午,在北京举办的旅华韩侨座谈会上,文在寅提到,“今天是南京大屠杀80周年,对于中国人经历的这起悲剧,韩国人也是感同身受。”文在寅称,韩国民众以同病相怜之心,对南京大屠杀受难者表示哀悼,并对悲痛的人民致以慰问。
12月14日下午,文在寅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谈中再次提及南京大屠杀,会谈中文在寅首先表示,“在中国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国家公祭之际,谨再次向南京大屠杀遇难者表示哀悼,向中国人民表示慰问”。
据外媒报道,韩国总统在公开场合提及南京大屠杀,还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对此,中韩两国都有回应。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表示,中韩两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赞赏文在寅总统代表韩国政府和韩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展现的友好情谊;韩国外交部发言人鲁圭德则表示,韩国政府的一贯立场是,哀悼不幸遇难者,以史为鉴走好和平未来之路,以免悲剧重演。
值得一提的是,在访华的最后一天,也就是12月16日,文在寅还将去往位于重庆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重庆与中国抗日战争的联系自不必多说,与韩国为什么也有关系?政知见(微信ID:bqzhengzhiju)曾经写过,在韩国遭受日本统治时期,致力于独立运动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于1919年在上海成立,1919年也是大韩民国的开国元年,1940年临时政府开始在重庆设立活动据点,次年宣布重庆为大韩民国的临时首都。
驻华使节参加公祭 级别有讲究
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至今公祭仪式已经是第四次举办,每年都有二战中国战区和遭受过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亚洲国家驻华使节代表参加。
今年多了两个插曲。一个与韩国有关。
卢英敏作为新任韩国驻华大使,在文在寅访华当天没有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迎接,却出现在了江苏南京举行的南京大屠杀80周年国家公祭仪式现场。据韩联社报道,原定参加公祭仪式的是韩国驻上海总领事和驻北京公使,但文在寅指示由卢英敏出席更合适,因此计划临时改变,卢英敏在12日奔赴南京。
领事、公使、大使,换人的意义何在?这要看三者有何区别。
大使、公使属于外交职务,领事属于领事职务。大使是最高一级的外交使节,由一国元首向另一国元首派遣,有权请求驻在国元首接见,与驻在国高级官员谈判;公使也由国家元首派遣,其所受礼遇仅次于大使;领事是在国家建立领事关系后,由一国派往另一国某个地区执行领事职务的官员。
出席公祭仪式,从韩国驻上海总领事和驻北京公使换成韩国驻华大使,文在寅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另一个插曲是今年参加者中出现了新面孔,“以色列等国家驻华使节代表”。
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二战时期有600万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以色列在耶路撒冷设立有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每年犹太历尼桑月27日(4月7日至5月7日之间)就是他们的大屠杀纪念日。
哪些外国政要曾参观纪念馆?
除了驻华使节,还有两位在任的国家政要也曾来过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014年4月,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正率领丹麦外交史上最大规模的访问团在中国进行国事访问。访问期间,去往南京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她是首位来此参观的现任国家元首。
在纪念馆走廊,女王驻足观看了一组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的老照片,照片的主题是1937年12月到1938年3月,丹麦公民辛德贝格利用外国人的身份在南京庇护了约2万名中国难民,并用照片和信件记录了当时的日军战争犯罪事实并救助中国难民。
2017年5月,捷克总统泽曼应邀来华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并赴南京、上海等地访问。在南京访问时,泽曼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这是继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之后,第二位参观纪念馆的在任外国元首,也是第一位来纪念馆参观的在任总统,据环球时报报道,此次参观还是泽曼总统“主动要求”。
除了丹麦女王和捷克总统,美国前总统卡特,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海部俊树、鸠山由纪夫,澳大利亚参议院议长玛格丽特·里德、韩国前总理姜英勋等外国前政要也曾来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不过,他们都是在离任后到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