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94

【专访】新晉中科院院士湯濤寄語 港宜加快科創轉型

2017-12-18
来源:香港商報

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湯濤教授

  【香港商報網訊】在近日公布的新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南方科技大學副校長湯濤教授榜上有名,成為深圳本土誕生的首位中科院院士。湯濤院士與香港有著深厚的淵源——在2015年加入南科大以前,他曾在香港浸會大學工作了17年。這位行走深港兩地的院士級科學家,如何看待兩地的科創發展?他眼中的理想大學教育是什麼樣的?近日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湯濤,聆聽他對上述問題的獨到見地,亦深切感受到他身為科學家兼教育家的拳拳赤子之心。他特別指出,香港應加快科創轉型步伐,為年輕人創造更多上升空間。香港商報記者 李穎

  專注計算數學30餘載結碩果

  11月28日,兩年一選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名單公布,南方科技大學主管科研的副校長、數學系講座教授湯濤當選,成為南科大建校後培養的首位中科院院士,也成為深圳本土產生的首位中科院院士。這對深圳來說意義重大,也是深圳在科研領域奮力追趕的一個縮影。

  自1999年引進牛憨笨這位深圳史上首位中科院院士以來,近20年時間深圳引入的院士人數不斷增加,成立不到10年的南科大也成為最年輕的院士培養高校。至此南科大在校院士人數已達20人,其中全職院士9人。並且,與早期院士相比,新當選院士的整體年齡亦更趨年輕,湯濤今年54歲,南科大年齡最小的院士50歲,正值年富力強。

  作為著名的計算數學家,湯濤近40年來潛心鑽研計算數學,與合作者提出了守恆型移動網格方法,克服了移動網格計算的關鍵困難,使高維計算成為可能。他推導出了有效的縮放因子公式,採用此公式的無窮區域譜方法大大加速了計算效率,在多個領域的科學計算中得到成功應用。另外,對於非齊次守恆律的時間分裂法,他與合作者首次給出了收斂階估計,建立的理論框架引起了多個後續工作,並最終令他收獲院士的榮譽。

  作為南科大建校以來培育的首位院士,湯濤謙遜地表示自己這個新角色是在「拋磚引玉」。他相信,5年至8年後,學校會培育出一批傑出青年、長江學者等人才,學校培育的院士將會不斷增加。

  南科大創新創業兩不誤

  2015年5月,在浸會大學執教17年之後,已是知天命之年的湯濤選擇來到南方科技大學,擔任主管科研的副校長、數學系講座教授,並兼任研究生院院長。

  南方科技大學創立的初衷,就是為了彌補深圳高校資源匱乏的短板,致力於打造深圳自己的國際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旨在為社會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學校緊緊圍繞國家及深圳市產業發展布局,已建立和正在籌建7個學院,14個系已經成形。

  事實上,在南科大初創時期,湯濤教授就以香港高校教授身份,投身於南科大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事業中。來到南科大兩年多時間,他在推動南科大科研體制機制創新、研究生培養教育跨越式發展、數學學科建設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湯濤的眼裏,南科大是一個創業的地方,雖然不是十全十美,但總體發展不錯,科研環境良好,大家幹勁也很高,能不斷帶來驚喜。

  湯濤介紹說,南科大的專業設置是兩條腿走路,就像硅谷的斯坦福大學一樣,非常注意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目前基礎學科與應用學科各佔一半,而後者大有超越一半之勢,尤其是跟深圳當地產業發展相關係的電子、機器人、計算機、新材料、生物製藥等學科發展迅猛。

  他認為,作為一所科技大學,基礎理論是重要部分,但現代大學技術部分佔主導力量,所以應用一直是南科大強調之重點所在。未來學科與應用的結合會越來越緊密,特別是有關人工智能、機器人領域的研究力量在不斷加強。

  「一所優秀的大學不僅要培養能拿國家大獎和項目的創新人才,還要推出緊跟時代創業步伐的人才。南科大要結合深圳的產業結構和經濟發展,既引領科技發展,又助力戰略產業的發展。」他表示,學校一方面鼓勵和引導老師做創新性研究,另一方面還鼓勵老師創業。深圳創新、創業氛圍濃厚,扎根深圳的南科大亦深受影響,學校也成立了創新創業研究院。瀚海基因的賀建奎教授就是南科大教授創業的一個典型。

  打造城市學術名片

  走遍全球幾大洲,對於目前工作的這座城市,湯濤也有著自己獨到的觀察。他發現:500萬人的新加坡,700萬人的香港,都有著不止一所名頭響亮的國際性大學。而1500萬人的深圳,尚沒有一所世界知名的大學,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在湯濤看來,深圳在經濟建設方面突飛猛進,已經創造了很大奇跡,在未來,要花精力把文化和基礎科研提上去。一個好的研究性大學是一張城市名片,深圳應該有一兩張這樣的名片,使深圳的人文、科技和研究在世界版圖上,與經濟一樣讓人敬佩。「一座城市應集中財力先投資一兩所主要大學,把這兩所大學做出品牌來。新加坡雖為彈丸之地,卻誕生了新加坡國立大學和南洋理工大學這兩所世界著名的大學,這與新加坡政府的重金投入是分不開的。」他稱。

  無論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還是近期完工的澳門大學新址,都高度重視學校的硬件投入,這是辦一所百年老校的必要基礎。相比之下,南科大在硬件上與國際不接軌,教室、實驗室等教學設施較為落後,這與深圳雄厚的財力,以及現代化的城市面貌並不匹配。

  「如同發展高鐵、機場及高級商場一樣,深圳發展高等教育可以站在更高的起點上,採取『拿來主義』,可以少走一些彎路。深圳要讓創新科技發展有後勁,就要堅定不移地重點投資一兩所比肩國際的大學,辦成百年名校,讓這一兩所大學成為城市響亮的名片。」湯濤如是表示。

  歎港憾失科創先機

  近20年來行走深港兩地的湯濤,見證了深港科創產業的起起落落,看到了兩地科創發展面臨的不同問題,他向記者不無遺憾地表示,香港擁有豐富而優質的高校資源,但卻未能發展起高科技產業。他形容香港在發展科技創新產業方面好似「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在湯濤看來,香港高校的發展起步很早,在新加坡、韓國以及中國內地大學還沒興盛起來時,香港已經開始重視高校的發展。當年香港斥重金建立香港科技大學,在短短十餘年的時間建成世界排名靠前的國際性大學,其發展模式至今仍為很多國家和地區所學習模仿。

  「以高薪在全球範圍內廣納人才,建設好的校舍,營造好的研究環境,好的實驗室,香港都做到了。2000年香港特首董建華聘請時任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校長田長霖擔任首席科技顧問,體現出香港政府長遠的眼光。」湯濤表示。

  但令湯濤感到遺憾的是,香港社會並不都有這般長遠眼光,董特首發力科創產業的宏偉構想沒能實現,包括數碼港最後淪為地產項目。

  在他看來,整個香港的重商主義盛行,注重短期投資,不去想到十年二十年以後的事情。正是這種投資方向上的短視,讓香港錯失了科創產業發展的先機,與此同時也給毗鄰的深圳帶來了巨大機遇。

  「香港來了這麼多有能力的人,辦了這麼好的大學,生活環境非常成熟,西方人才很容易融入這個環境,可謂佔盡天時、地利,卻缺了『人和』,沒有把這麼好的高校資源充分利用起來,沒能成就科技創新產業的興盛,不能不說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談及此,湯濤不無惋惜。

  冀港改良科創生態

  湯濤特別舉了大疆的例子。一個眾所周知的故事是,內地青年汪韜從香港科技大學碩士畢業後,到深圳創辦了無人機公司大疆創新,如今這家全球知名的科創企業,生產的無人機佔據全球七成市場份額。而汪韜在香港科大的導師李澤湘則擔任大疆董事長。

  但鮮為人知的是,汪韜在大疆創立之初曾向香港方面申請200萬港幣的啟動資金,但未能如願。「大疆這麼好的項目,香港完全應該投錢給它,把它放在香港科技園裏。深圳給了大疆很多辦公空間等實際支持,也有良好的創新創業氛圍,這是大疆選擇在深圳創業的原因。」湯濤表示,深圳有很多人願意以天使投資人的身份投資科技項目,香港人則只願投資在較短時間內有回報的事情。直到今天,香港仍少有人願意投錢給人工智能、機器人這類科技項目。

  「香港過去20年失去了一個絕好的發展創新科技的機會,積聚了這麼多高質量的人才卻沒能發揮更大的作用,其後果也會導致人才的流失。」湯濤如是表示。

  他指出,香港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大多數集中在金融、地產等領域,本地鮮有高科技企業能夠接納大批年輕人,如果香港有一批高水準的科技企業的話,就會給香港年輕人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提供好的上升空間。像深圳華為、騰訊、大疆這類科創企業吸納了海內外大量人才,也誕生了一大批靠知識和智力致富的年輕人。這種良好的創業就業生態,與香港貧富差距拉大、年輕人上升空間逼庂形成了很大反差。

  開發河套刻不容緩

  事實上,新任特首林鄭月娥也意識到港深在創新科技方面的差距,亦有志於香港高新科技的發展,推動深圳河套地區的科創合作等。但在湯濤看來,相關事項進展仍顯緩慢,「香港今日社會泛政治化拖慢決策效率,這種根深蒂固的觀念,不是一個特首能夠改變的。而科技的發展一日千里。比如河套地區,如果按照香港現在的計劃,等5年7年過去才能做起來,兩地合作的節奏就會打亂。因為深圳這邊科技的發展很快,數年時間科學技術已是日新月異,5年7年以後很多事情都變了。」談及此,湯濤深感時不我待。

  【記者手記】印象湯濤

  初識湯濤教授,緣於他寫的一篇介紹「數學隱士」張益唐教授的科普文章,其流暢灑脫的文筆讓人很難相信是出自一位數學家之手。也正是由於他的引薦,記者得以採訪到從美國前來南科大舉辦學術講座的張益唐先生。

  不同於外人想像中的科學家形象,湯濤教授的興趣愛好廣泛,文理俱佳,寫科普文章更是他一大愛好。這不僅有賴於他良好的文字功底,也與他堅持數學的應用理念不無關係。

  在香港浸會大學的時候,湯濤親任主編,與同事一道辦了一本數學科普雜誌《數學文化》,意在對大學生進行科普教育。這也是他目前緊張工作之餘仍堅持在做的事情。他親筆撰寫了很多數學家的傳奇故事,引領學生發現數學之美。正是他用優美的文筆,將高深的數學知識通俗地詮釋,讓國人了解到張益唐這位隱居多年的數學大師。

  從小在老家安徽和父母工作地北京輾轉上學的經歷,沒能在湯濤腦中留下多少知識的印記,倒是高中考入北京九中後的求學經歷,讓他至今記憶猶新。他感恩於語文老師王知勉以及數學老師張允正的精心教學,讓他感受到此前從未有過的知識之美。在北京大學本碩6年,眾多優秀老師將他引入數學的殿堂,為他的治學道路打下堅實的基礎,與碩士導師滕振寰的合作甚至延續到畢業之後的十多年。

  除科研與教學外,身為副校長的湯濤也承擔了相當數量的行政工作。他常常要為新招的教師沒有足夠的辦公室,沒有住宿的地方,學校網速慢這樣一些瑣事發愁。令記者意外的是,南科大至今沒有一間能夠容納300人以上的教室,以至於美國前能源部長朱棣文、著名數學家張益唐教授等來校舉辦講座時,由於場地所限,只能將社會上的熱心聽眾婉拒於門外。由於沒有禮堂,學生們沒有一個表演的場所,沒有全體師生集會的地方,每年的畢業典禮只能頂著烈日在大草坪上舉行。據了解,目前學校正在進行二期建設,看來實現這些是一兩年內的事情了,這也是湯濤非常期盼的。

  在一個多小時的專訪中,記者深深感受到湯濤院士對將南科大打造成百年名校的使命感,以及期望香港科創轉型加快的緊迫感。他亦對當下中國社會普遍存在的教育焦慮有著獨到的看法:若家長減少一些對小孩學習的關注度,對是否「輸在起跑線」少點緊張,這個社會就進步很大,小孩幸福指數也會高很多。

  人物檔案

  湯濤1963年5月出生於安徽。1980年考入北京大學數學系;1989年獲英國利茲大學數學博士學位;1990年至1998年執教於加拿大西門菲莎大學,取得終身教職;1998年加入香港浸會大學,2003年任數學講座教授,曾任香港浸會大學數學系系主任、研究生院院長、協理副校長、理學院院長,以及香港數學會理事長。2015年5月被聘為南方科技大學數學講座教授、科研副校長。曾獲得英國LeslieFox獎、馮康科學計算獎、傑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高等學校自然科學一等獎,以及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等。他的研究也得到了國際同行的高度認可,2012年被選為美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會士,2017年被選為美國數學會會士。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