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邦教授演讲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李芳 马玉兰报道:24日下午,北京大学东方学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印度研究中心主任王邦维教授应广东省禅宗文化研究基地的邀请,在该基地举办的禅宗文化大讲坛上与佛教文化爱好者一起探讨了"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本期讲坛由广东省禅宗文化研究基地(下简称 禅基地)与广东岭南禅宗文化研究中心主办、广东省岭南禅宗文化发展基金会(下简称 禅基金)承办,吸引了来自企事业单位、学界、艺术界的众多佛教文化爱好者参与。
王邦维教授从"佛教的诞生"、 "佛教在亚洲的传播"、"东南亚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等方面细细梳理了"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时空与地理脉络,他首先提到:秦汉时期,通过对外贸易和出使开辟了丝绸之路的陆路与海路,文献最早见于《汉书》。而在差不多同一时期佛法传入中国,在《牟子理惑论》中记载了佛法初来的史事。佛法传播过程中,除了从印度等国来华传法的外国僧侣(如著名的菩提达摩),自东晋法显和尚起,中国的僧侣也纷纷沿丝路西行求法、学习、取经,然后又沿着丝绸之路将佛经带回中国,随着一部部佛经被翻译成中文广为流传,使中国佛教迎来了鼎盛时期。
在这些西行求法的杰出僧侣中,王邦维教授选取他多年研究的"义净法师"并根据其所著《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的记述,详细讲述当时中国僧侣西行艰辛求法的过程,及对后世丝绸之路发展形成的影响。在唐高宗元年以后,海上丝绸之路逐步取代陆上丝绸之路成为来回西行求法的主要通道,后明朝洪武年间实施海禁政策,及至清朝,广州成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惟一对外开放的贸易大港,所以说岭南地区始终是海上丝绸之路独具代表性的重要之地。
演讲嘉宾与现场观众合影
作为梵语、汉语佛教文献与文学、印度和中国佛教史、中印文化关系史赫赫有名的专家,王邦维教授的演讲图文并茂,严谨、易懂而不失幽默,将大众印象中刻板的史书"翻译"为诸多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短短两个多小时的演讲给现场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谈到"中国佛教对一带一路战略可以起到的积极作用"时,王邦维教授指出:海上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交流之路",佛教在丝绸之路上传播的同时也促进了华夏文明与沿线各国文明的交融和互补;而从民族角度来说,"玄裝"、"法显"、"义净"等僧人为求正法不畏艰难险阻,彰显了炎黄子孙"刻苦求真"的优良传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一带一路"战略沿线国家的佛教文化交流不但能增进中国与各国人民的感情,而中国佛教所提倡的"和平"、"平等"思想,也与我国现在的外交政策相适应,对"一带一路"战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广东禅宗文化研究基地负责人冯胜平主任在王邦维教授演讲之后说,广东既是佛教从海上传入中国的主要通道,又是中国禅宗创立人六祖慧能的故乡和弘法之地,佛教文化特别是禅宗文化底蕴深厚,影响深远,他介绍,禅基地于2014年起筹拍的佛教历史文化纪录片《佛从海上来》,该片系统介绍佛教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关系,介绍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和广东佛教包括各重点寺院的历史,旨在帮助社会加深对广东佛教历史文化的认识,促进佛教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禅宗文化大讲坛是广东省禅宗文化研究基地的重要文化品牌,也是广东省岭南禅宗文化发展基金会重点资助的公益项目之一。本期大讲坛由华南农业大学宗教与文化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何方耀教授主持,本期的主题紧扣时下热门的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也呼应了广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东方主要始发港的地位,具有很高的文化、学术与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