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岸离岸人民币双双突破6.3关,創下匯改以來的新高。
【香港商報网訊】記者王長久、張麗娟報道:昨日,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官方收盤價報6.2920,創2015年8月10日以來新高,較上一交易日官方收盤價漲495點,較上一交易日夜盤收盤漲330點;離岸人民幣漲破6.30關口報6.3339,也創下匯改以來的新高。
1月份在岸人民幣累計漲幅達2200點,累計升值3.5%,創1994年匯改以來最大單月漲幅,昨日午後一度漲破6.29關口,最高報6.2870;離岸人民幣1月大漲逾2100點,亦創下歷史最大月度漲幅。
人民幣並非最強貨幣
去年年初,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最低到了6.95,而到今年1月底,中間價最大升值幅度達到6200個基點或8.92%。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開年以來人民幣有加速升值的兆頭,今年第一個月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就升值超過3%,幅度已經超過去年全年升值幅度的一半,問題的嚴重性不言而喻。
但橫向比較,人民幣還不是世界主要貨幣中表現最厲害的,歐元兌美元匯率中間價今年1月升值幅度為3.9%,而日元兌美元匯率中間價升值幅度為3.4%。所以說,美元持續回軟不僅令人行為難,同時也給歐洲和日本央行出了大難題。
弱美元還將繼續
人民幣、歐元、日圓等主要貨幣正被美元的走勢綁架,對應的是美元的持續回軟。因為美元指數的變化方向仍是人民幣匯率波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目前市場對美聯儲加息預期較為充分、而歐央行仍可能超預期啟動邊際緊縮的情況下,美元指數易下難上,人民幣匯率則有望繼續穩中小幅升值。
現在業內已經在預測人民幣將進入6.2時代,更有機構最近預測人民幣上半年將見到6.18關。2015年8月11日人民幣開啟匯改前人民幣匯率最高到了6.05關,很有可能的是,中國匯改後幾乎所有的失地都將被收復。
美元疲弱只是外因
人民幣匯率的持續井噴,美元疲弱僅為外部原因,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經濟企穩,貨幣和監管政策領先海外,催化劑則在於企業居民的結售匯意願增強。
去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9%,為2010年經濟增速開始下滑以來的首次反彈。而中國2018年經濟增長的態勢也被廣泛看好。中國經濟規模已經是美國的三分之二,在可預期的未來中國有望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持續穩定、繁榮的中國經濟前景被廣泛看好,全球資本勢必將持續流入中國。人民幣匯率預期長期與名義增長和企業盈利密切相關,中國較高的增長和投資回報率會吸引資本持續流入,這是人民幣持續強勢的根本所在。
人民幣的持續井噴雖給人行出了難題,但相信人行會越來越多地動用市場的力量而不是行政干預的手段來應對。中國經濟基本面改善有望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且目前中國與其他主要國家的利差仍可觀。所以,在看到美元疲軟對人民幣升值的影響時,不要指望人行進場進行明顯的干預,而是要看到人民幣自身的升值因素。
人民幣國際化2018年將加快
中國銀行副行長張青松昨日表示,人民幣國際化在2017年呈現「恢復增長、基礎深化、便利提升、前景看好」的整固發展良好態勢。2018年預計人民幣國際化將重新步入快速發展的軌道,迎來新的發展空間。
張青松認為,人民幣國際化將獲得三方面的驅動力:一是「一帶一路」倡議,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機遇。未來通過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貿往來,人民幣可以形成「資本輸出+貿易回流」的順暢流通機制,擴大在全球的流通使用。二是在岸金融市場的不斷開放,為人民幣跨境使用開闢了廣闊空間。三是離岸金融市場的深入拓展,為人民幣的全球流通提供了順暢渠道。
中國銀行昨日發布2017年度《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調查顯示境內外市場主體對人民幣國際地位預期樂觀向好。近八成受訪市場主體(包括工商企業和金融機構)認為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有希望接近美元、歐元、英鎊、日圓等國際貨幣;受訪金融機構較企業對人民幣國際貨幣地位預期更高;超六成受訪市場主體表示將使用或提升人民幣使用比例。
調查認為,人民幣國際貨幣職能作用進一步發揮。國際計價貨幣職能穩步增強,在面臨匯率波動時堅持以人民幣計價的受訪境內企業比例連續第五年上升。受訪市場主體使用跨境人民幣資金交易產品佔比較2016年提升13個百分點;境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企業使用跨境人民幣產品和服務的潛力尚有較大發掘空間。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境外市場主體參與人民幣金融市場的意向進一步升溫,較2016年提升了9個百分點;相較人民幣貸款及融資、股票及權益類資產等,人民幣債券資產更受市場主體青睞;未來人民幣資產在境外金融機構可投資資產中的配置比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境外金融機構參與人民幣金融市場的首要目的是匹配資產負債和管理利率匯率風險,其次是豐富產品,更好地滿足企業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