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7

獐子岛股价5连跌绞肉22亿 股民质疑有人操控股价

2018-02-10
来源:AI财经社

   投资者哀鸿遍野,市场上一片质疑。虽然獐子岛已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但它还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公司。  

 

  文|AI财经社卢华磊

  编辑|唐晓园

  连续五个跌停板。獐子岛在2月9日,本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迎来了一次开板的机会,但受大盘大跌影响,这个微弱的反弹只持续了数小时就再一次扑倒在跌停的地板上。

  从1月30日收盘价7.73元计算,截止2月9日4.56元收盘,獐子岛跌幅超过40%,市值从最初的54.98亿缩水到32.43亿,一纸公告蒸发了20多亿人民币。

  “股票打开跌停板,背后的原因会有很多,有可能是投机资金的短期套利行为。”诺亚财富派首席研究官王炜博士对AI财经社分析说。

  2月9日晚间,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

  并称,如公司因此受到中国证监会行政处罚,并且在行政处罚决定书中被认定构成重大违法行为等…公司股票交易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而一旦实行退市风险警示三十个交易日期限届满后,獐子岛股票将被停牌,直至深圳证券交易所在十五个交易日内作出是否暂停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

  实际上,投资者们的噩梦从1月30日就开始了。

  “最近在憋大招,绞尽脑汁,呕心沥血。快过年了嘛,想搞个福利。”

  这是1月30日下午17:52,獐子岛在新浪官微上发布的一条信息,该信息当时并未引起投资人的重视——很多官微都以卖萌搞笑来吸引粉丝注意,这次看上去也不例外。

  没想到,当日晚间獐子岛真的发布了一个让投资者崩溃的“大招”——当晚獐子岛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进行底播虾夷扇贝的年末存量盘点,发现部分海域的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预计可能导致公司2017年度全年亏损5.3-7.2亿元。”

  随后獐子岛停牌,该微博也被删除。

  2月5日复盘,獐子岛股价被63万手卖单死死的压在跌停板6.96元上,跌幅9.96%。

  2月6日继续一字板跌停,深交所在当日对獐子岛发布关注函要求其说明截至2018年1月才发现底播虾夷扇贝大量死亡的原因及合理性。2月6日晚獐子岛回复称,根据春秋季抽测结果,在2017年春秋季底播虾夷扇贝抽测中未发现存在减值风险是合理的,后续公司将加大对养殖海域的监测力度。

  2月7日、8日獐子岛又迎来两个一字跌停,最终在本周的最后一个交易日,2月9日獐子岛股票才打开一字板从跌停线上爬起来,虚弱的在-8%至-10%跌幅中徘徊。最终收盘报4.56元,当日跌幅10.06%。投资者哀鸿遍野,市场上一片质疑。

  因为在三个月前,也就是2017年10月底,獐子岛发布的第三季财报还预测“2017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区为9000万-1.1亿元,同比增长13.07%-38.20%。”三个月,两份公告,獐子岛2017年的预计业绩由净利润9000万-1亿变成预计亏损5.3-7.2亿。

  更让投资者不满的是,就在“存货异常”公告发布前一个月,獐子岛的第二大股东和岛一号证券投资基金分别于当年11月13日、11月17日、12月18日和12月19日减持。合计减持獐子岛199.85万股,减持比例占总股本的0.28%。

  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诺亚财富派首席研究官王炜博士认为这或许涉及到内部消息走漏导致利益相关方抛售股票。

  北纬39°

  獐子岛是黄海深处的一个不足15平方公里的小岛,距离大连65海里,位于北纬39°。

  熟悉地理的人都知道,这个纬度数字处于寒暑交界地带,是全球闻名的富裕地区,北京、纽约、芝加哥、罗马等大都市都处于这个纬度线下。这一地带盛产优质葡萄和人参,而在海洋里这一纬度是全球公认的最适宜海洋生物生长的纬度。

  北纬39°横贯獐子岛,即使在全球范围看,该岛周边的海洋环境和养殖资源都堪称稀缺。这样的地理位置成就了今天的獐子岛海鲜,现在以獐子岛为品牌的海参、鲍鱼、虾夷扇贝大部分都产自这一海域。

  上世纪70年代,獐子岛有“海上大寨”的称号。当时獐子岛人从事海上捕捞,创造出了单船捕捞和总捕捞量的全国记录。90年代,原本依靠渔业为生的獐子岛遇到了巨大挑战,人们过度的捕捞让该岛附近的渔业资源出现萎缩,而后续建立的远洋捕捞也在1996-1997年遇到挑战,连续两年獐子岛渔业亏损超过5000万。

  刚刚上任的獐子岛镇长吴厚刚开始对獐子岛推行产权制度改革,随后在2001年獐子岛改制成为股份公司。2006年,獐子岛以同名公司上市,登陆深交所,成为中小板上第一支来自东北的股票,吴厚刚为獐子岛董事长。

  客观来看,獐子岛能从众多农业公司脱颖而出登陆资本市场和今天状况频出的扇贝有很大关系。吴厚刚上任后转变了獐子岛的的发展方向,其主业由当初的捕鱼业变成现在的养殖业。  

 

  ▲獐子岛出产的扇贝。

  80年代末,獐子岛就从日本引进了底播养殖技术。所谓底播技术就是将人工培育的虾夷扇贝、鲍鱼、海参、海胆等原种投放到海地,任其自由生长,这样长出来的产品既有野生的天然美味,同时也方便人们收割采摘。

  最初这些虾夷扇贝并没有直接投放在海底,而是在海面上采用浮筏养殖,但这种在海面上养殖的扇贝死亡率较高很难保证产量,而某次潜水员在海底捕捞海参时发现那些因为操作失误而散落到海底的原种虾夷扇贝反而长势良好。

  这一发现促成了獐子岛的主业转型——吴厚刚开始全面推行底播养殖取代浮筏养殖。之后,他们将播种后的海域起了一个新名字“现代海洋牧场”。

  成也扇贝,败也扇贝

  起初“海洋牧场”范围控制在1万亩左右,三年后扇贝成熟,其底播产量在国内取得了压倒性的优势。到2006年, IPO前夕,獐子岛的底播面积已经达到10万亩。

  到今天,獐子岛在黄海北部建成了全亚洲最大的“海洋牧场”,覆盖海域面积1600平方公里,养殖虾夷扇贝的收入约占獐子岛渔业年收入的70%,余下的30%分别是海参和鲍鱼。

  但这种在海底播种扇贝的模式存在着巨大隐患——陆地上的牧场可以设置围栏防止饲养物逃离,而位处海底的牧场没有办法设置隔离带,这意味着他们无法管控他们播种的扇贝、海参等产品的移动。

  事实上,在最初确定底播方案时,就有渔民担心“这是把钱往海里一扔。”当时,苗种的价格是5分钱一枚,通过海底增殖的方式来进行养殖,渔民都嚷嚷:“5分钱大钢蹦往海里扔,这不是败家子吗?……几年之后,万一这些虾夷扇贝长大后,游走绝收怎么办?”

  一语成谶。

  虽然吴厚刚的坚持让底播养殖成为事实,但扇贝游走、绝收的隐患就像悬在獐子岛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把剑曾在2014年10月落下来一次。  

 

  ▲一艘渔船在獐子岛海域进行捕捞活动。

  2014年10月,獐子岛因为扇贝存货异常出现大规模亏损,在2014年发布的第三季公告中,他们承认“公司抽测发现部分底播虾夷扇贝存货异常”,并且和今天的转折一样,他们在此前一份的财报中还信心满满的表示,该财年会有盈利。

  在随后的2014年10月21日,獐子岛也和这次一样公布了扇贝亏损的原因,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召开会议称,受北黄海冷水团等影响,獐子岛西部底播海域底层水温波动很大,“水温日变化波动频繁且幅度较大,将对虾夷扇贝生长、存货产生较大影响”。獐子岛董事长吴厚刚则称,“灾难来得突然,来得巨大,向大家道歉”。

  这一“突然巨大的灾难”导致獐子岛股票在2014年12月复盘后连续三个跌停,成为了2014年A股市场最大的一起“黑天鹅事件”,连累了包括社保、人寿在内的众多机构资金。因为亏损原因过于离奇,该事件随后也被媒体称为“獐子岛扇贝出逃事件”。

  历史惊人相似。

  在今年“扇贝饿死事件”后,截止2月7日,獐子岛股票出现连续三个一字板跌停。

  在2月5日复盘时公布的调查公告中,獐子岛解释了“存货异常”的原因。“简单的说,导致獐子岛损了数亿元人民币的原因是他们养殖的扇贝因为饵料短缺,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身体差,发育不好,最终在高温、降水稀少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饿死了。

  从某种角度看,虽然獐子岛已是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但它还是一个靠天吃饭的公司。

  造假疑云

  不过大部分投资者并不关心扇贝是否真的游走或者绝收。面对股市中急剧缩水的资产,有投资者质疑獐子岛是通过这种“扇贝游走”“扇贝饿死”的方式来操控股价,以达到财务造假收割股市红利的目的。

  事实上,当年“冷水团”事件后,面对汹涌的质疑,证监会也对獐子岛巨亏事件进行了核查。2014年12月5日,证监会称,“经核查,未发现獐子岛2011年底播虾夷扇贝苗种采购、底播过程中存在虚假行为;未发现大股东长海县獐子岛投资发展中心存在占用上市公司资金行为;獐子岛存在决策程序、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核算不规范等问题。”

  而为了平息投资者的愤怒,在证监会调查结束12天后,也就是2014年12月17日,獐子岛发布公告称,董事长吴厚刚自愿承担1亿元损失,并降薪为月薪1元。其中2000万元将在一个月内到位,剩余8000万元一年内到位。媒体评价称“獐子岛涉险过关”。

  虽然市场最终接受了这一结果,但是关于对于“冷水团”事件的质疑声始终未消。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投资者认为“农业股”容易造假,此前有“中国篮筹第一股”之称的银广夏和“中国农业第一股”蓝田股份都曾出现严重的造假行为。

  在知乎一个名为“农业类上市公司造假或者舞弊容易吗?为什么?”的提问下,有人回答说,农业股容易造假的一个原因是“难以对存货进行盘点”,比如说在海中饲养的水产鱼虾无法完全捞出来称重盘点。从某种角度看,农业行业本身的产品、生产环节特性,导致其业务既存在理论上的不确定性,又存在财务技术上无法精细化的特性。

  而獐子岛连续的扇贝事件某种程度上符合了这种不确定性和无法精细化的特征。  

 

  ▲獐子岛的扇贝养殖工人。

  但在今年的“扇贝饿死”事件中,人们的质疑不仅局限在“财务造假”上,还有獐子岛第二大股东和岛一号基金的提前减持,有媒体报道称,在发布此次“扇贝饿死”公告之前,獐子岛曾于2017年12月23日公告称,第二大股东北京吉融元通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岛一号证券投资基金(以下简称和岛一号基金)分别于当年11月13日、11月17日、12月18日和12月19日减持。合计减持獐子岛199.85万股,减持比例占总股本的0.28%。

  在接受AI财经社采访时,诺亚财富派首席研究官王炜博士说,獐子岛事件反映了深层级的机制上有一些问题,在这一事件公布前,持有獐子岛基金的大量抛售或许涉及到内部消息走漏导致利益相关方抛售股票。

  同时王炜也质疑农业股的财务制度和业绩发布方面存在问题,“农产品看天吃饭是不可避免的风险,但在这种情况下,农产品还没有形成销量就计入业绩预估中,这反映出财务制度和业绩发布上存在问题,其对应的会计方法是否需要调整,以确保小股民的利益可以得到保障。”

  “从这方面来看,獐子岛扇贝事件虽然是一个由特定因素引发的个案,未来未必会重复出现,但它其实是反映了一些资本市场长期机制建设上的空白点,是否可以从这些空白点上去反思,可以有一些保护中小投资者的措施。” 王炜说。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