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XTP主要將基於對黑洞、中子星和誇克星的觀測,研究極端引力條件下的廣義相對論等。網絡圖片
【香港商報網訊】近年來,中國在太空探索方面發展迅猛。今年兩會前夕,多位相關專家爆料中國未來月球及深空探索計劃。今年,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將執行北斗組網、嫦娥四號等36次發射任務,密度創歷史新高。同時,計劃於2025年前發射的eXTP大型X射線天文望遠鏡也引發關注。
「慧眼」繼任者揭黑洞奧秘
全球唯一具備大面積和偏振探測功能的eXTP新一代大型X射線空間天文望遠鏡背景型號項目,昨天在北京啟動。計劃於2025年前發射的eXTP將可測量黑洞、中子星等極端天體內部的物理規律,解決天文界的最大謎題。
2017年6月15日,中國成功發射「慧眼」X射線衛星,作為「慧眼」的「繼任者」,eXTP集合了大面積聚焦望遠鏡陣列、大面積準直望遠鏡陣列和高靈敏度偏振望遠鏡,新增多參數同時觀測能力,綜合性能將提高一個數量級。此外,eXTP在觀測研究各類高能天體、探測伽馬射線暴和引力波暴電磁波對應體等多個天文學前沿方向具有明顯優勢。業內預測,eXTP有望成為2025年至2035年間的國際旗艦級X射線空間天文台。
據了解,eXTP的主要科學目標概括為「一奇二星三極端」,即基於對黑洞、中子星和誇克星的觀測,研究極端引力條件下的廣義相對論、極端磁場條件下的量子電動力學和極端密度條件下的量子色動力學等理論。
對於這些理論的作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負責人吳季昨天表示,這將揭開「黑洞附近會發生什麼,真空量子漲落產生什麼,中子星內部是什麼物質狀態」等重大科學問題的真相。
网络图片
探月開啟新征程
在對月球及深空的探索方面,中國計劃今年上半年將嫦娥四號的中繼星發射至地月拉格朗日L2點,并在約半年后發射嫦娥四號的著陸器和巡視器,對月球背面開展著陸巡視探測。吳季昨天透露,「嫦娥四號將首次著陸月球背面,極具發現性。我們將在嫦娥四號任務的中繼星上搭載兩顆小衛星,做射電干涉試驗,探測宇宙『黑暗時代』。」據悉,利用中繼星實現地球與月球背面的通信是人類第一次。
「如果這兩顆實驗小衛星可以測得來自宇宙深處的微弱信號,并獲得干涉效果,我們下一步的探測方案是向月球軌道上發射一個小衛星的編隊,對宇宙『黑暗時代』進行成像探測。」吳季說,「這項探索將是世界領先的。」
300衛星打造全球互聯網
除了超前的技術探索,中國也計劃利用衛星技術做「接地氣」的服務。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為民說,計劃在今年全面啟動全球移動寬帶衛星互聯網系統建設。建成后,它將成為全球無縫覆蓋的空間信息網絡基礎設施,為地面固定、手持移動、車載、船載、機載等各類終端提供互聯網傳輸服務。這個低軌道通信衛星星座一期工程將建設54顆衛星,二期工程將實現系統能力平滑過渡,衛星數量最終超過300顆。
包為民表示,這個衛星互聯網系統可以在深海大洋、南北兩極、「一帶一路」等區域實現寬帶窄帶相結合的通信保障能力。
長征八號進入初樣研制階段
衛星的發射離不開運載火箭,2018年,長征系列火箭計劃進行36次發射,將創歷史新高。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院長李洪還透露,今年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將實施首次海上發射演示驗證。
展望未來,李洪表示,中國新型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八號已進入初樣研制階段,預計2020年實施首飛。未來有望具備簡易塔架適應能力,將填補中國太陽同步軌道3噸至4.5噸運載能力的空白,并兼顧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
李洪還透露,中國百噸級重型火箭研制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關鍵技術攻關及方案深化論證階段已正式立項,有望在2030年實現首飛,大幅提升中國自主進入空間能力。其中,大直徑鋁合金貯箱結構件的試制工作已完成,推力達480噸的液氧煤油發動機方面已成功完成了渦輪泵和燃氣發生器的試車工作。
中國2018航天探索計劃
運載火箭
●長征系列運載火箭計劃進行36次發射
●長征五號運載火箭計劃下半年恢復飛行任務
●長征十一號計劃執行首次海上火箭發射
衛星發射
●發射16顆左右的北斗三號MEO衛星和1顆北斗三號GEO衛星,加速組網
●計劃發射嫦娥四號,有望實現首次月背著陸以及第一次對月中繼通信
●發射對地觀測衛星高分五號、高分六號衛星
●發射中法海洋衛星(CFOSAT)
商業航天
●全球低軌道移動互聯網衛星系統「鴻雁星座」啟動建設
●航天科工實施飛雲、快雲、行雲、虹雲、騰雲五大商業航天工程
●發射向巴基斯坦出口的遙感小衛星「巴基斯坦遙感一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