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市长刘毅接受采访
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管委会揭牌,江门成为粤港澳合作的重要舞台;广中江高速二期通车,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江门全境将逐渐进入粤港澳大湾区一小时经济圈。
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国参与新一轮全球竞争的重要平台,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将在今年出台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全面推进内地与香港、澳门互利合作。
2018年江门释放出强烈信号,将抓住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全方位加强与大湾区各城市的对接合作,江门更把今年确立为"招商引资突破年",聚焦实体经济,通过招商引资突破,项目建设提速,产业平台提质,积极主动融入大湾区建设。香港商报记者 盛芳龄
江门拥有广东最大的省级新区--大广海湾经济区,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开发强度仅为5%,不仅适合建设国家级的区域合作平台,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实施重大突破性政策创新试验区的最佳选择。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最具开发潜力的区域,江门要积极主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能离开实体经济支撑的支撑。在今年1月9日,中共江门市委十三届六次全会上,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代表市委常委会作报告上提出,将把今年作为"招商引资突破年",全市将安排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112个,总投资505亿元,力争今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不低于8%。
聚焦实体经济抢抓大湾区商机
在这份江门全会报告中,反复提及实体经济,林应武认为,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持工业立市,不断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
聚焦实体经济,江门提出今年要实现:招商引资要突破、项目建设要提速、产业平台要提质三大目标。其中,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江门要把今年作为"招商引资突破年",认真落实广东省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聚焦攻坚行动计划,用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各项扶持政策,全力引进一批重大优质工业项目,确保每个市(区)都有超10亿元的项目落地。
要实现重大项目建设"提速",今年江门将安排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112个,总投资505亿元,江门市长刘毅表示,对于重点项目要明确时间节点,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加快建设、加快投产,早见效益。具体而言,江门将加快打造轨道交通、重卡和专用车、新材料新能源及装备、教育装备、大健康等产业集群,力争在新能源电池、激光装备、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取得突破。
产业平台要实现"提质",江门将通过集中力量、统筹资源,坚持产城融合的发展理念,对照一流标准,加快打造重大产业平台。江门将加快推进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深江产业园、台山工业新城拓展区、开平翠山湖科技产业园拓展区等五大万亩园区建设,新增"三通一平"土地5000亩,提高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承接珠三角核心区产业投资溢出。
此外,江门还将加快全市产业发展布局规划,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定位及准入条件,提高产业生态链建设水平。各市(区)要继续推进现有核心园区扩能增效,处置一批低效用地和厂房,提升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
融入大湾区需要创新引领
"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高规格建设人才岛",江门为高质量的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继续坚持创新引领。林应武透露,2018年江门要积极培育新动能,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工作,加快珠三角(江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社会R&D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1%。"全市要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科技型小微企业突破3000家。"
为提升区域经济的创新能力,江门今年还提出要支持企业采取不同模式建设研发机构、专业化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等,确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同时,该市还将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在江门的创新领域,人才被放在优先位置,立足为大湾区聚集人才。2018年,江门要以规划为引领高规格高标准建设江门人才岛,启动总投资额超50亿元项目建设,将加快环岛景观带升级改造、国际教育培训中心、人才公寓等项目建设。
此外,江门还将通过加强省市共建,全力支持五邑大学创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服务好国家中微子实验基地的建设;筹建江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举办工匠讲堂,加快培养紧缺技能人才;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着力解决人才落户、住房、子女入学入托、出入境等突出问题。
推全面开放融入大湾区
2018年无疑是江门继续推动全面开放的战略机遇,江门提出要坚持开放带动,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林应武强调,江门要抓住国家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机遇,在交通、产业、科技、金融、人才等领域,全方位加强与大湾区各城市的对接合作。
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江门提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西翼枢纽门户城市的目标,通过继续推进"交通大会战",规划对接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科学统筹东部一体交通网络规划建设。今年,江门将加快珠西综合交通枢纽江门站、深茂铁路、中开高速、高恩高速、开春高速、江门大道建设,并争取银洲湖高速和江鹤高速扩建启动建设,推进滨江快线前期工作。
配稿一:江澳深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
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江门全方位加强与大湾区各城市的对接合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的推进,开启了江门与澳门深入对接携手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时代,江门也因此一跃成为粤港澳合作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
江门地处珠江西岸,与粤港澳大湾区内的其他广东城市相比,与澳门地理位置接近,自2010年《粤澳合作框架协议》签订以来,江门与澳门开展了紧密而多样的合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在与澳门在金融、旅游、商贸方面有多方面的深入合作后,江澳合作的重点锁定在银湖湾滨海新城规划,加快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建设。据悉,江门将采用"一区三园"方式对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进行整体布局,研究在区内建设环保产业园、澳葡青年创业园、粤澳深度合作示范园,示范区以资源循环型环保产业作为先导产业,依托崖门环保电镀基地,结合周边的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发挥澳门国际环保合作发展论坛等平台优势,面向国内外企业开展招商引资,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谋划打造国际环保产业集聚和技术展示区以及交易平台。
在合作模式上,将根据上述三个园区的土地性质和条件按顺序开发,并分别对应从传统的招商引资到合作共建,以及到最终探索"飞地"模式,不断深化,澳门在区域内可自主决定开发模式与方向,双方进行税利共享。
同时在此基础上,延伸发展上下游产业链,探索各种模式引入澳葡青年创业项目、高校科研项目,打造澳葡青年创业平台。
江门市长刘毅透露,江门今年还将深化大广海湾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战略研究,搭建湾区合作新平台,充分发挥江门市港澳同胞和华侨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着力在发展平台、交通设施、城市建设、科技金融、文化旅游、侨资侨智等方面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行全方位对接,深化江澳金融合作,推动江深合作向纵深发展。
配稿二:加快改革创新步伐融入大湾区
江门的"放管服"大胆先行,在全国率先实施企业"十五证合一"和个体户"五证整合"改革,实现商事主体全覆盖,仅2017年,江门的263项改革任务按时间进度基本完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走在全国全省前列,为江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保驾护航。
江门在全省首批开通粤港澳银政直通车服务试点,实现对港澳商事登记离岸受理及远程办理;在珠三角地级市率先实施"证照分离"改革;积极推进清单制、承诺制、委托制改革;在全省地级市率先实施食品经营行政许可审批"申请人承诺制"试点改革;在全省率先开展县级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率先实现"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两个全覆盖";率先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先证后核";率先推行投资项目承诺制改革试点,政府投资项目在全市范围内试行,企业投资项目在"1+6"园区试点推行;江门海关出口和进口通关效率分别在全国排第2和第8;蓬江区法人"一门式"改革获评"中国十大民生决策"奖项。
2018年,江门要在2017年的基础上,把深化改革作为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抓手,下决心谋划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举措,江门市委书记林应武介绍说,江门今年要扩大行政审批委托制授权范围,拓展承诺制改革试点领域,按照能放则放、应放尽放的原则,赋予各市(区)更多更实的市级行政审批权限,各市(区)要加强对镇(街)发展的调控,资源要素要向市(区)集中,提高市(区)发展经济的统筹力。
此外,江门还将围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江门要发挥土地资源融资功能,推进国资国企通过参与"三旧"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形式,实现多元化实体经营;加快推进优质国有企业上市,完成江门农商银行组建工作,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实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配稿三:融入大湾区 江门投入215.2亿提升城市品质
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城市品质提升工作刻不容缓,江门市制定了《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力争用3至5年时间,高标准建设城市新区、城市更新、城市交通水平提升等行动计划,其中,今年江门将投入215.2亿元开展城市品质提升行动。
在城市更新方面,江门将大力开展"城市修补、生态修复",更新改造老旧城区,活化利用历史街区和建筑,对老旧小区开展综合整治,加快老旧管线改造,重点解决"脏乱差"问题。完善城市给排水、燃气、通信、电力等基础设施,提高市政基础设施承载力。推进"厕所革命",推动厕所建设标准化、设施现代化、管理规范化。
在城市交通水平提升方面,江门将完善城市快速路网、步行和自行车等慢行系统以及公共停车场建设,建立道路微循环系统。完善公交一体化发展,推进公交站场建设,优化公交线网。
此外,江门将围绕江边、河边、商业街区、旅游景区等开展城市美化亮化绿化工程,加强户外广告管理,实施临街建筑外立面整治,打造一批街道景观升级示范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