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 51

韩望喜博士做客《宝安国学讲堂》 讲述中华文化之美:仁义礼智信

2018-03-12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报网讯】记者王娜报道:3月11日,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中国外交部候任外交官、深圳市儒家文化研究会会长韩望喜做客“中华文化的时代风采——宝安国学讲堂”第五期,在宝安区图书馆为听众讲述发现中华文化之美:仁义礼智信,深入浅出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智慧,其娓娓道来的风格和优美醇厚的嗓音,让前来听讲座的市民受益匪浅。

  中华文化之美,美于心,心是根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涯不枯。”韩望喜认为,人有学问,韬略藏于胸中,自能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正如宝玉藏在山中,连山上的草木也显得滋润,珍珠产在深渊里,连涯岸也显得不干枯。同时,他表示,人想要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不仅要饱读诗书,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中华文化之美,美于心,心是根,体现在仁义礼智信之中。”韩望喜颇为推崇明代王阳明的“心学”,“心学”作为儒学的一门学派,最早可推溯自孟子,而北宋程颢开其端,南宋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而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其宗旨便在于“致良知”。韩望喜认为,当人们成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就抓到中华文化的根本了,人的根在心上,体现出来便是“仁义礼智信”。

  何谓仁?韩望喜说:“仁,是忠恕的恕,是儒心,是同理之心,是不忍人受苦的心。”他表示,看到人饥饿的时候,我的良知说:我能不能帮到你,让你不再缺乏?看到人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的时候,我的良知说:我能不能给你一件衣服,让你很温暖?你叩我的门的时候,我应不应该给你开门?你向我呼号的时候,我应不应该给予你救助?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当人们能够做到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当人们能够做到子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便是懂得了“仁”。

  “仁是宽厚、关爱,义是有节,舍己。自己辛苦,让别人得安康,所谓义举,来自这颗仁义的心。”韩望喜所理解的“义”,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仁义”,是仁者对自己的要求,体现的是人的生命境界。至于“礼、智、信”,韩望喜一言概之,礼是教养,是秉持恭敬之心尊礼守法的君子心性;智是对仁义的体悟,儒家要求“仁且智”,表明人既要有道德又要有知识;信是至死不渝的信念,之所谓人无信不立,信是内在君子心性的剖白。

  亲子之爱是中华文化的道德根基

  在讲座中,韩望喜多次提及“亲子之爱”,他认为亲子之爱是心学的根之源,更是中华文化的道德根基。他讲述了美国威斯康辛大学动物心理学家哈里·哈洛的恒河猴实验,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同母亲分离,单独装在冰冷的铁笼内成长,抛下亲情与爱链接的猴子性情表现极其孤僻,长大后无法融入正常猴子的族群,反而出现尖叫、哭泣、害怕、抗拒等灵长类精神病一样的症状,甚至会咬死自己亲生的小猴。从侧面看,这也恰恰反映了当前中国社会的“留守儿童问题”。

  韩望喜表示,留守儿童问题的分离正如哈洛的“猴子分离实验”一样,孩子常年无法与父母亲、或父母一方在一起,父母对孩子的成长只有“养”而无“育”,缺少亲人的关怀,缺少正常家庭的生长环境,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们,亲情互动稀缺,亲子教育贫乏,多半内心安全感极度缺失,甚至出现人格发展不健全的情况。因而,家长必须重视亲子之爱的建立,这也是中华文化的落脚点,养儿有教方为教子之道,而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便是教给孩子正确的价值观。

  孜孜不倦的“传薪者”

  “母亲从小为我讲述国学经典,我三四岁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四书五经》,这对我影响很深。”韩望喜自幼受家庭影响,学习国学经典,未明其意先背其文,长年累月的积累让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满了兴趣,因而,从本科到博士毕业,韩望喜所学专业都是哲学,尤其对注重人性探究、人文关怀的伦理学用功颇多,走上了研究国学的道路。

  在实用主义、快餐文化盛行的当下,韩望喜苦口婆心、翻来覆去讲的,都是中华经典中的人文精神,他明确表明“文学不能搞快餐文化”,数千小时的国学音视频录制,数十年的伏案研读、著述立说,韩望喜如同一个孜孜不倦的“传薪者”,多年来锲而不舍讲授国学经典。

  据悉,自2005年起兼任深圳电台新闻频率《希望对话》栏目嘉宾主持,每周六上午向听众讲述先秦诸子的儒家文化,至今已经13年之久,超过300讲,两次获得广东省理论宣传电台节目一等奖;2008年创作完成大型儒家文化交响乐《人文颂》文学本,让中华文化走向世界;2015年,在中央电视台“读书”栏目讲授《韩非子》;2015年9月起,在北京大学、武汉大学、东南大学、上海师大等六大高等院校巡讲中华文化……韩望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与弘扬支撑中华民族精神脊梁的优秀传统文化。

[责任编辑:朱剑明]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