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為了發展新界的北部,特別請了顧問作出一個「新界北跨越2030年的規劃遠景與策略」報告,筆者對此有所關心,因為其範圍包括了新界東北龍躍頭一帶的未來發展。龍躍頭及整個龍躍頭區域、已被香港政府規劃定為文物徑,區內包括了香港最古老的老圍鄧氏宗祠及其他幾個圍村,是目前唯一保存較完整的新界原居民和圍村環境面貌的一個地區,這地區多年來因地方較偏遠(位於新界之東北角),故此未受近年香港地產發展迅速波及,但現時由於香港嚴重缺地,政府才打這一區的主意,而有上述的報告出台。
作為一個建築師,筆者並不反對發展市民所需的居所,但一個城市中除了住屋之外,政府還需要提供公共設施,公園,康樂設備,以此有代表性之文物保護,在過往香港政府及以前的港英政府,對文物保護都是不全面及有點粉飾門面意識,例如政府把保護文物工作推給古物諮詢委員會(古諮會),古諮會之權力有限,只能對個別的建築或建築群作出保護,但是一個建築是不能獨立於一個地方,它的形成是需要有特定的外圍環境配合。
龍躍頭圍村具備風水格局
在中國古建築這個環境,是由風水理論所引發,例如在龍躍頭的各圍是以老圍為開天闢地之始祖,它的定位是以後山有青龍山為祖山,青龍山下來發脈,變成在今天老圍後的五個小山丘,這被稱為五虎,所以龍躍頭的格局被稱為五虎下地塘格,而老圍之左面小山丘是其左青龍山,右面在麻笏圍之後是白虎山,而老圍及鄧氏宗祠前的松山馬頭嶺,橫嶺是其謂朱雀山,所以龍躍頭之最原始風水規劃,是以這些視所見之範圍為標準。
在日本東京,它們城市規劃中,都會把一些重要的地標,如淺草神社等,規定一個仰30度的目視限制,在此射線內之建築,不能建高於此視線,所以今天你去參觀這些文物,不會有一個核突的高樓,破壞此神社的環境,更成為旅遊重點。又譬如在北京,因為文革時期的影響,當年建成高層的北京飯店,便破壞了故宮的視野環境。
高樓大廈圍三棟屋煞風景
香港的情況更差,為了遷就地鐵沙中線,古諮會決定把發掘出宋代的水井遷移位置,這宋代古井的重要性不在於這幾片磚頭,而是它們顯示了當年宋王臺大石頭及小山丘的真正位置。而在荃灣發展中,政府雖然保存了三棟屋這完整之客家圍,卻仍在其四周作一般城市高層發展,結果今天三棟屋變成荃灣的一個天井,屋內抬頭四望都是高層住宅,環境盡被破壞。這也是為什麼澳門之古建築可以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吸引旅遊,反而香港之古物從未可以成為旅遊點之主因。
僅存整體未被破壞文物寶地
龍躍頭是香港現存唯一一片整體未被破壞之文物寶地,但今天的顧問報告包括了龍躍頭地區內,而松山一帶之地區,並未有清楚之規劃,而其側之軍地及皇后山,以至可能出現聯和墟工業區改建發展,如果又變成了一幢幢四十層高樓,將會破壞了整個龍躍頭之外環境格局,諸司在規劃時,千萬要小心注意,以免我們這片最後的文物寶地被破壞。
筆者並非原居民,也無利益在龍躍頭一帶,撰文一談是為保護香港文化有感而發。
作者简介:
蔣匡文博士畢業於香港大學,是執業註冊建築師,香港政府認可人士及中國一級建築師。少年時對中國古建築文化產生興趣,拜術數大師王亭之為師,為其首徒。對中國文化掌故有所研究,常運用於其建築創作之中,著作甚豐,現為月刊專欄作家及網台節目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