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熱點焦點

有多少“外交官”,其實是間諜?

2018-03-30
來源:新京報官微

   外交官和間諜之間的界限有時是模糊的,但這兩個行業的部分前從業人員都堅持認為這條界線明確存在。

  前俄羅斯雙面間諜在英國中毒事件持續發酵。

  為了向俄羅斯表示抗議,梅姨驅逐了23名俄羅斯外交官。

  北約和歐盟的不少國家也紛紛聲援,目前,已有20多個國家宣布驅逐俄羅斯外交官,驅逐人數多達150多人。  

 

  其中,梅姨驅逐的外交官被定義為“未申報的情報官員”。換句話說,他們是間諜。

  那麼問題來了:如何區分外交官和間諜?

  外交官和間諜之間的界限有時是模糊的,但這兩個行業的部分前從業人員都堅持認為這條界線明確存在。

  前英國駐華盛頓大使克里斯托弗·邁爾說:“外交官行走在光明的地面上,而間諜則在黑暗中作戰。”  

 

  根據BBC報道,真正的外交官會使用合法方法收集信息,並會遵守1961年簽署的《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

  根據相關規定,英國外交官的工作主要集中在三個領域:

  政治——監測大使館所在國家的發展狀況,代表英國政府和媒體。

  商業——帮助英國公司進行海外貿易並促進英國投資。

  領事館——帮助海外英國公民,處理英國簽證。

  接受《衛報》采訪的外交家們表示,破解外國官員的私人和官方郵件、電話賬戶密碼等信息,以及秘密收集DNA則屬于間諜活動。  

 

  然而,白金漢大學安全和情報研究中心主任安東尼·格萊斯教授說:“世界上的每個大使館里都有間諜。”

  所以,各國政府對大使館內發生的事情視而不見成為一條不成文的規定。

  在問答論壇Quora上,有人提問:“間諜會使用什麼外交角色作掩護?”  

 

  一名聲稱有25年外交官生涯的美國網友是這麼回答的:

  通常是用三等秘書官,即初級官員的身份打掩護。這是難以分辨的,因為所有的初級官員在他們的職業生涯中都要歷經三等秘書官。一等和二等秘書官往往需要對他們的工作領域具備非常專業的知識,這不是一個偽裝者能做到的。

  文化專員是受歡迎的偽裝身份,因為他們的工作模糊不清,他們可以參與很多事情。當然,這也導致了所有文化專員都是間諜的假設,以致于真正文化專員的生活變得過于復雜。

  我不知道現在是否有明確的規定,但是外交官和間諜之間確實存在一段距離。我確信會有偽裝的情況發生,但如果它正在發生,我沒法識別。  

 

  據《衛報》報道,其實,在大多數外交使團中,高級外交官都很清楚誰是間諜。

  不過,他們通常都會秉持“你走你的陽關道,我過我的獨木橋”的原則。

  有時,他們會發現對方跟自己出現在同一場雞尾酒會上,豎起耳朵搜集情報,但互不干涉。  

 

  英國駐薩拉熱窩的前大使查爾斯·克勞福德說:

  “這里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外交官、間諜和記者基本上都是很八卦的人,他們都想打聽一般人不知道的事情。在實踐中區分他們的方法,就是一旦進入非法領域,你能感覺到。”

  在英國,策反歪果仁通常被認為是間諜活動。反過來,如果歪果仁主動投誠,外交官們則需要將其交給軍情六處。

  “這是一個意圖問題。情報官員着手獲取他國政府不願意提供的信息,外交官可能會傳遞這些信息,但他們不會主動去發掘。”前軍情六處的官員哈里·弗格森說。  

 

  中情局前中東事務官羅伯特·貝爾說,在美國的外交部門,這條界限可能也很清楚,但相關人員經常越界。

  其中一個原因是,中情局辦公室就在大使館政治部的隔壁,情報人員總能找到對諜報活動感興趣且願意合作的外交官。

  早在2010年,《紐約時報》就曝出,美國加強了外交官在海外收集情報的作用,模糊了他們與間諜的傳統界線。

  這一報道基于維基解密所獲取的6份國務院和大使館電報。

  比如,2009年6月,美國國務院向美國駐保加利亞大使館發送了一封電報,要求獲得保加利亞打擊洗錢和販毒的信息,以及“關于保加利亞領導人與俄羅斯官員或商人之間私人關系的詳情”。  

 

  不過,一旦這些越界的非法行為遭到曝光,外交官們將為此付出代價。

  20世紀90年代中期,軍情六處曾讓英國駐莫斯科外交官組織生日派對,為他們與莫斯科官員接觸打掩護。

  這一事件曝光後,所有相關外交人員被驅逐,而英國外交部也不得不制定了新的政策進一步明確外交活動和間諜活動的界線。

  說了這麼多,其實,總結起來就是:線在你心中,三思而後行。

  文/方辰

[責任編輯:蔚然]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